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便利。
2.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3.认识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社会调查、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2.培养学生简单的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以及能源的消耗与可持续发展是重点和难点。
课前预习学案
一、自主预习
1、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
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给人类带来了便利。
现在社会,人类生活、生产、学习、研究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
人类在使用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人类不应当无限制的详大自然索取,而必须在提升物质文明的同时,保持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平衡,开发和使用绿色能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预习课本P158---P166,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后预习下列问题:
预习1:阅读“人类进步的阶梯”,讨论能量的转化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明确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即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
了解人类历史上几次重大的能源革命。
预习2: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明确教师先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再问相反顺序的情况会不会发生。
进而说明:自然界的实际过程是有方向的。
预习3:学生阅读“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讨论新能源。
明确师生共同讨论环境污染、新能源等。
二、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
单位将问题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并将问题展示在黑板上,全班交流。
二、合作探究:
1、教师抽问刚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由其他组的学生或教师解答。
2、由教师引导分析:
①能源的使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做到没有任何损失.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但它指的是损失部分和被利用部分总和与原来能源总量相等。
根据能量转化的规律,能量在转化时,在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同时,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还具有方向性.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总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成热散失在周围环境中,这些能量虽然还在自然界中,但却无法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而很难或无法再利用.所以,能量经转化后,可利用的能,只可能减少,不可能增加,因此节能的意义重大;同时,只有节能意识是不够的,必须利用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率,不断开发新能源,以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②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比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变相内部变冷
3、你认为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你所想到的可能的能源,哪些有可能成为今后的理想能源?说出你的理由。
4、阅读能源革命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关资料,思考预习问题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能源。
三、精讲点拨
分析汽车(拖拉机)中燃料释放内能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能方法,并联想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能源的现象,并提出可行性的节能措施。
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板书设计: 17.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能源危机二、可持续发展
布置作业:A类复习本节内容B类物理基础训练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