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建造师考试《市政》必背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造师考试《市政》必背考点
考点1:钢板桩围护结构(1)成品制作,可反复使用;(2)施工简便,但施工有噪声;(3)刚度小,变形大,与多道支撑结合,在软弱土层中也可采用;(4)新的时候止水性尚好,如有漏水现象,需增加防水措施。
考点2:SMW桩
(1)工艺流程
考点3:地下连续墙
考点4:支撑体系支撑结构承受围护墙所传递的土压力水压力。
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是围护( 桩)墙→围檁( 冠梁)→支撑。
考点5:基坑变形1.围护结构水平变形(1)开挖较浅未支撑,墙顶位移最大,向基坑方向水平位移,三角分布;(2)挖深较大设支撑,刚性三角或平行,柔性顶不变或向外移动,腹部凸出。
2.基坑底部的隆起(1)基坑底不透水层由于其自重无法承受其下承压水水头压力而产生突然性的隆起;(2)由于围护结构插入坑底土层深度不足。
考点五6:基坑变形控制(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3)加固基坑内被动土压区土体。
(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后未及时支撑的暴露时间。
(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或隔水帷幕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考点7:坑底稳定控制(1)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
(2)适时施做底板结构。
考点8:地基加固的目的(1)基坑外加固
的目的主要是止水,并可减少围护结构承受的主动土压力。
(2)基坑内加固的目的主要有: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土体的侧向抗力,减少围护结构位移,保护基坑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防止坑底土体隆起破坏;防止坑底土体渗流破坏;弥补围护墙体插入深度不足等。
考点9:地基加固的方法(1)加固空间形式:墩式加固、裙边加固、抽条加固、格栅式加固和满堂加固。
(2)加固方法1)浅基坑:换填材料。
2)深基坑:注浆、水泥土搅拌、高压喷射注浆。
考点10:放坡基坑护坡措施(1)叠放砂包或土袋:用草袋、纤维袋或土工织物袋装砂(或土),沿坡脚叠放一层或数层,沿坡面叠放一层。
(2)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抹面:在人工修平坡面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抹面,厚度宜为30~50mm,并用水泥砂浆砌筑砖石护坡脚,同时,将坡面水引入基坑排水沟。
抹面应预留泄水孔。
(3)挂网喷浆或混凝土:在人工修平坡面后,沿坡面挂钢筋网或钢丝网,然后喷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厚度宜为50~60mm,坡脚同样需要处理。
(4)其他措施: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
考点11:竖井井口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距工作井边缘的距离,应根据土质、井深、支护情况和地面荷载等因素经验算确定,且其最外着力点与井边距离不得小于1.5m。
(2)井口作业区必须设置围挡,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竖井周边应架设安全警示装置。
(3)
竖井应设置防雨棚、挡水墙。
(4)工作井不得设在低洼处,且井口应比周围地面高30cm以上,地面排水系统应完好、畅通。
(5)不设作业平台的工作井周围必须设防护栏杆,护栏高度不低于1.2m,栏杆底部50cm应采取封闭措施。
(6)井口2m范围内不得堆放材料。
(7)工作井内必须设安全梯或梯道,梯道应设扶手栏杆,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0m。
考点12:加固与支护
考点13:小导管注浆加固技术(1)小导管布设常用设计参数:采用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钢管直径40~50mm;长3~5m;钢管沿隧道纵向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m。
(2)注浆材料注浆材料可采用改性水玻璃浆、普通水泥单液浆、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超细水泥等注浆材料。
一般情况下改性水玻璃浆适用于砂类土,水泥浆和水泥砂浆适用于卵石地层。
(3)注浆工艺1)注浆方法:砂卵
石地层中宜采用渗入注浆法;在砂层中宜采用挤压、渗透注浆法;在黏土层中宜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浆法。
2)注浆顺序:应由下而上、间隔对称进行;相邻孔位应错开、交叉进行。
3)渗透法注浆压力:注入压力应保持在0.1~0.4MPa,注浆终压应由地层条件和周边环境控制要求确定,一般宜不大于0.5MPa。
每孔稳压时间不小于2min。
劈裂法注浆压力应大于0.8MPa。
4)注浆速度应不大于30L/min。
考点14:管棚施工技术(1)施工工艺流程测放孔位→钻机就位→水平钻孔→压入钢管→注浆(向钢管内或周围土体)→封口→开挖。
考点15:掘进方式
考点16:复合式衬砌
考点17:喷射混凝土(1)采用早强混凝土,掺加速凝剂;初凝时间不应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应大于10min。
(2)喷射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喷头距工作面不宜大于1m;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终凝2h后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