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
组织学生进入,播放乐曲,板书课题。
导入:一段春江,一轮明月,一首诗,成就了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张若虚。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品读、欣赏这首千古传唱的《春江花月夜》。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其他同学听时注意读音、词义、节奏。
学生读,正音(斜)释义(无穷已、可怜)节奏(223)语速(宜缓)
组长说我们小组读出了什么。
师整合:读出了景理情等,月亮意象最重要。
钟惺话。
抓住月亮这一全文主线,赏析诗歌的美,体会诗人及诗中人的情。
(学习目标,没有出示目标,因为考虑到那是教师预设的,这样在学生自读基础上得出的目标是自然生成的)师:美诗须美读,【读出节奏,读出起伏,读出情感,读出味道】
1、小组内相互读,把自己喜欢的写景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好在哪里。
做好批注,推荐发言。
2、请各小组推荐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全班听,并说说好在哪里。
连(气势)生(与升比较)随(有水流出皆有盈盈月光)、照、流(朦胧不对,是明亮,流动)、芳甸(为何不用草甸绿甸花甸)纤尘(纤字)孤(主客观)孤字传神地摹写出银盘似的明月朗照天下的美景,背景淡化了,主体突出了,孤独的诗人站在这一轮孤月之下,口内悱恻的低吟,心头婉转的情怀,自然并只能对月发问了。
由景到情了。
在什么情况下孤,为什么孤,又想到了那些人的孤。
3、请一位同学美读写景句。
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用心倾听,回味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广阔,静谧,无处不在的明亮月光。
视野开阔。
空间感
4、我们齐读一遍,大家尽量背过。
(这里处理的不好,只是老师背了一遍,没让学生背)
5、方法总结:在赏析诗歌时我们用了这些方法:联想想象,抓住意象,抓关键字。
6、如果你就在这轮明月之下会想些什么呢?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
古人在这轮明月下又想过什么呢?
(以下是最初的设计,后来考虑到时间紧张,合成了一步,即让学生思考:诗人在这轮明月下想到了什么。
)
张若虚独立春江之畔,面对这轮孤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写人生的句子两遍,静静悟一悟,看看能悟出什么,联想到什么。
时间流逝,生命短暂,人类永恒。
1、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阮籍《咏怀》
2、花开有时落,人生容易老。
无名《惜时》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宇宙无穷人生短暂但整个人类的存在是绵延悠长的,追问月亮,何人初见月,何年初照人,
李白曾对月发问“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苏轼《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不过多局限,看学生能参悟多少】哪一个写月的字用的好。
待。
江月好想要等待什么人而永远落空似的,千万代的人都过去了,他到底在等待什么人呢?只有长江送着流水,时光流逝,江月痴心不改。
【时间感】如“孤”和“待”字,当时诗人不一定想到用这些词前挂后连,这是自然流淌出的诗。
面对人生之短促、自然之恒久,张若虚思接千载神游万仞,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上,看到了人类的延续发展进步,没有颓废与绝望,有的是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
正因如此,诗人自然把笔触转向了人生。
天上一轮月,人间不老情,心爱的人如天上的白云悠悠远去,在水一方,伊人独憔悴,一叶扁舟,载不动两地离恨苦;一轮明月,传
不尽绵绵相思情。
让我们随那轮多情的明月,一同走进思妇与游子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人世间美好的情愫。
用我们学到的方法来赏析这明月下的相思情吧。
请各小组选择一个探究方向,准备3分钟,然后展示研究成果。
【天下所有的游子与思妇谁家,何处】
一生读。
一、意象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白云(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青枫浦(心爱的人如天上的白云悠悠远去,在水一方,伊人独憔悴),扁舟子、明月楼(一叶扁舟,载不动两地离恨苦;一轮明月,传不尽绵绵相思情)月、妆镜台(对镜梳洗迟,懒起画娥眉)玉户帘、捣衣砧(多少回,欲寄寒衣无处去,望月寄相思,泪落湿襟袖)。
、鸿雁、鱼龙,闲潭、落花(又是一年春将尽)、江水、落月(又是一日月西斜)、斜月、海雾(归家之路遥遥无期)、碣石、潇湘、江树。
二、形象的用字悠悠游子乘一叶扁舟缓缓而去,独留下思妇望穿秋水。
可怜、徘徊(月之徘徊人之辗转)、应照、卷、拂、愿逐(急切、执着)、闲、复西斜、沉沉、无限、满江树,揺情“徘徊”,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卷,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解读,以备课上之需)
【一、思妇的形象与别的比较。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沈佺期《独不见》“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这里是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今夜的寂寞让她如此美丽。
她对于丈夫是那样痴情的想念。
没有怀疑和哀怨。
美丽的月亮挂在楼的上空,透过窗户照在那面铜镜上,镜在人去,想当初,镜中是你我甜蜜的笑颜,如今,却只留我孤独一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懒起画娥眉,那月光更是引发了我对你的思念,还是把它赶走吧,可它却不肯离去,依然把光洒在我身边的每个地方,看着
那捣衣砧,多少回,欲寄寒衣无处寄,泪水滑落湿了襟袖。
此时,这轮明月一定也在照耀着你吧,闭上眼睛,你在我的心里,睁开眼,你在每一缕风里。
我愿化身一缕清辉,与你相依相随,托鸿雁传书光却难度,托鱼龙送信,水空成文,辗转徘徊,相思已成灾。
二、游子的形象:一个好男人。
孤独漂泊,对家的渴望,对她的牵挂。
刻骨铭心的爱。
.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4.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5.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6.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闲潭之闲(安静),游子之梦,梦里都是她。
为何用落花?时光流逝之快;岁月与孤寂如何消蚀了她娇美的容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回家的路是那样遥远,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回家的渴望却愈加强烈,无限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落在江边每一棵树上。
摇曳在清晨每一缕风里。
漂泊异乡,心系佳人的游子。
昨夜闲潭一梦,梦到了落花,又是一年春将尽,而我却不能还家;又是一日月西斜,我与她依然远隔天涯,盼归期,未有期,一腔情思,洒落江边,摇曳在风里。
】
我读出了一种---------的相思情。
(用一个词语概括)
相思情许多写相思的诗都是从一方尤其是女方角度写起,很少从双方写相思,男人好像都在忙着功名,无暇顾及女子的感受。
但这首诗既写思妇又写游子,尽管不能相见相闻,但他们彼此的思念却天地可鉴,他们的爱是那样忠贞不渝,这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的一种珍重吧。
相思:一种甜蜜的忧伤,如徐志摩《沙扬娜拉》之离别,“最是
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寒凉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李泽厚评价语
《春》在参透宇宙人生的基础上引出对于生命、爱情的珍重。
可以把它看作许多爱情诗词的一个总背景。
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诗中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闻一多
到这里,同学们对这首诗还有什么困惑吗?
1、若问手法比喻拟人烘托渲染以景结情
2、若问主题: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在本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张若虚?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珍惜爱情,珍重生命。
(可联系背
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的这么恢宏大气的诗篇)(与单元主题相联系)评价。
方法总结
师生背诵全诗(没时间了,也没背诵,遗憾。
)
在这首诗中,月亮是全篇之魂。
景理情皆由明月贯穿。
一轮明月,照耀千古,引发了张若虚与之前之后无数人的感怀,大家想想月亮这一意象与中国人的情感联系。
拓展:中国人的月亮情结
请同学们联想必修或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关于月亮的诗句,归纳其意义。
(本想一定要体现的,但是时间不够,只好留成了作业,胆子大点儿拖会儿堂就好了,后来同事说我那节课竟晚吹哨了,将近二分钟)结语:一曲春江花月夜,激荡中华士子情。
那轮明月,映照了多少美丽与哀愁,多少人对月感怀,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
希望同学们面对尘世的浮华,生活的喧嚣,也能让自己静对一轮明月,手捧一卷诗书。
让自己的思绪自由飘飞,让生命沉浸于脉脉书香,让心灵幸福而诗意的栖居。
(思想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