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检查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常见解剖部位 MRI检查技术
第一页,共39页。
• MRI适用于人体任何部位检查: • 除了胸部、腹部空腔脏器(较大肿瘤性病变
除外) • MRI在脊髓、后颅窝、腹部实质脏器、关节
及四肢软组织病变明显由于CT • 判断是否为新鲜骨折
第二页,共39页。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第二十四页,共39页。
MR胆胰管成像(MRCP)
1、线圈选择、患者体位 同肝、胆、脾MRI。 2、相关准备 ①空腹8小时,检查前三天素食;②检查前20分钟,口服葡萄
糖酸铁500毫升(葡萄糖酸铁5支/10ml+450ml葡萄糖=500ml)或500ml硫酸钡 糊50%(V/W),其目的是利用使T2信号减弱的性质作为胃肠道阴性对比剂, 抑制胃肠道内液体信号,突出胆胰管信号,达到良好的胆胰管造影效果。 3、扫描技术规范(MRCP) • ①T2_haste_fs_thick_sl_p2(单次屏气单激发3D块重T2-TSE序列,采集时间 仅5s/幅); • ②T2_tse3d_rst_cor_p2_trig(多层薄层3D扫描+MIP重建)。 4、图像后处理 多层扫描序列的原始图像需经MIP重建,根据需要剪切、删 除与胆道重叠结构,如胃肠、脊髓,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多视角旋转观察 胰胆管树。 5、照相规格 重组VR胆管树图1张(规格4x5)。
方位VR图)。
PC法适用于静脉、狭窄动脉及动脉瘤的评估(慢血流),成像 复杂。
CE-MRA
更准确,需对比剂。
3、技术要求:一定要传原始图像于pcs系统
4、照相规格 拍重建VR像1张片。
第十五页,共39页。
脊椎与脊髓的MR检查
共同点: 1、线圈选择 脊柱表面线圈。 2、扫描中心:人体正中矢状位。 3、扫描要求:一般按照椎间盘扫描,遇外伤需加T2-STIR压脂序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盆腔MR检查
1、线圈选择 体部相控阵线圈、局部表面线圈、体线圈。
2、相关准备和体位 检查前给予肠蠕动抑制剂。如检查膀胱,应于检 查前2小时口服清水使膀胱中度充盈。患者仰卧,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
足先进,双上臂置于身体两侧。矢状位定位光标正对身体中线,轴位定位光 标正对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 -------with contrast-------(动态增强)
• T1_ vise_fs_tra_p2_320_bh(自动追加)
第二十三页,共39页。
4、照相规格 常规平扫2张片(规格5x7), 动态增强扫描1张(规格5x7)。
肝脏膈肌导航序列定位图:自由呼吸序列,推荐使用膈肌导航序列。导航条 放置在自由呼吸的膈顶最高处的冠状层面中(定位相),导航条的上半部分 位于肺部,下半部分位于肝脏。横断面定位像中,导航条位于肝顶处(都为 实框) 。
(2)动态增强时运用高压注射器,剂量0.1mmol/kg的半剂量,速率2.5-3.5ml/s。
3、照相规格 常规平扫:2张片
增强扫描:1张片。
第十一页,共39页。
垂体扫描
第十二页,共39页。
眼眶MR检查技术
1、线圈选择 头部正交线圈。
2、患者体位 同颅脑MR检查,但头部摆位时应使下颌稍抬起,眶耳线
一次
注射前后各扫描
• T1_fl2d_sag
第九页,共39页。
颅脑横断位扫描基线:前、后连合连线
第十页,共39页。
脑垂体扫描
1、线圈选择、患者体位 同头部常规扫描
2、扫描技术规范
(1)平扫及动态增强
• Localizer
• T1_se_sag_3mm(成像中心位于大脑中线,定位时使成像层面平行于正中sag)
1、线圈选择、患者体位 同头部常规扫描
2、扫描技术规范
(1)3D-TOF-MRA:主要用于流速较快的动脉血管成像。评估血管形态、闭
塞性病变及血管畸形。成像层面取横断位,与多数血管垂直。颅顶设定 饱和带。一般采用重叠采集,以减小流体的饱和效应。
成像序列:TOF_3D_multi_slab(所得原始图像行MIP后处理,根据需要保存各
第二十五页,共39页。
MR尿路成像(MRU)
1、线圈选择、患者体位 同肝、胆、脾MRI。 2、相关准备 ①空腹8h,留尿中度;②检查前30分钟口服速尿4片(10mg/
片),增加泌尿系水潴流量;③扫描前肌注654—2,剂量10mg,以减少胃
肠蠕动伪影对图像的影响;④训练闭气。 3、扫描技术规范
• ①T2_haste_fs_thick_sl_p2(单次屏气单激发3D块重T2-TSE序列,采集时间 仅5s/幅);
fl3d_vibe_tra_post_10
• -------MRS-------(波谱成像) Ci3d_se_prostate
第二十七页,共39页。
(2)子宫附件(cerviex)
• Localizer • T2_tse_sag_p2 • T2_tse_tra_fs_p2
• T1_se_tra_p2
3、扫描技术规范 (1)前列腺(prostate)
• Localizer • T2_tse_fs_tra
• T1_tse_tra_320 • T2_ tirm_cor_p2 • -------DWI-------(弥散加权)
Ep2d_diff_b50_b400_b800_128
• ------dynamic-------(动态增强) T1_
• 2、增强扫描 即通过静脉内注射MRI造影 剂后的扫描。
第六页,共39页。
扫描技术基本要求
• 定位要求:三平面定位 同方位的不同序列
必须层厚、层间距一致 • 序列要求:必须至少含一个T1WI和T2WI序列
第七页,共39页。
颅脑MR检查技术
• 线圈 选用高分辨率头部专用线圈。 • 体位 仰卧位,头先进,肩部紧靠线圈。通过定位灯调整头
• 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而产生影像的一种新的诊断方 法
• MRI与CT比较
优点:
缺点:
①无辐射
禁忌症多
②有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度 对于钙化、骨骼、
③多方位、多参数成像 出血显示不直观
④无需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 伪影比较多
⑤可进行各种功能成像 扫描时间长 噪声大
第三页,共39页。
MR成像的过程
• 把病人放进磁场 人体被磁化产生纵向磁 化矢量
• T2_tse_fs_sag_3mm(copy 第2个序列定位参数)
• T2_tse_fs_cor_3mm(使用所得tra像定位,垂直于视神经长轴定 位)
• 4、照相规格 常规平扫:2张片(规格5x6) 增强扫描:1张片
(规格5x6)。
第十三页,共39页。
眼眶扫描
第十四页,共39页。
脑血管成像
金、银影响小。 • 4、给患者进述检查过程,尤其时间长及噪声大,争取检查
时的合作。不同患者,序列不同 。 • 5、婴幼儿患者,应适量给予水合氯醛。 • 6、急危重患者,临床医师陪同,所有抢救器械、药品必须置于
扫描室外。
第五页,共39页。
MR基本检查方法
• 1、普通扫描 即不注射对比剂直接进行的 扫描,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初诊者一般均 需先行普通扫描。
• T2_fse_sag_3mm
• T2_fse_cor_3mm(成像中心位于大脑中线,定位时使成像层面平行于正中冠状位) 有 些医院平行与垂体柄
• T1_se_cor_3mm
--------with contrast---------
• 1cm以上肿瘤性病变,增强同头颅
• 1cm一下病变,尤其怀疑微腺瘤,行T1_fse_cor_dynamic_2mm(先注射造影剂, 扫描1-3个序列后进行扫描)
2增强检查contrastgddtpa剂量01mmolkg手推5min后扫描t1fl2dcor注射前后各扫描一次脑垂体扫描1线圈选择患者体位同头部常规扫描2扫描技术规范1平扫及动态增强t1sesag3mm成像中心位于大脑中线定位时使成像层面平行于正中sagt2fsecor3mm成像中心位于大脑中线定位时使成像层面平行于正中冠状位有些医院平行与垂体柄1cm一下病变尤其怀疑微腺瘤行t1fsecordynamic2mm先注射造影剂扫描13个序列后进行扫描2动态增强时运用高压注射器剂量01mmolkg的半剂量速率2535mls
第二十二页,共39页。
3、扫描技术规范(abdomen)
• Localizer
• T2_tse_fs_tra_p2_trig_384
• T1_ tfl_tra_trig(膈肌导航) • T2_ trufi_cor_bh • ------Diffusion-----(弥散加权)
• Ep2d_diff_b50_400_800_trig(膈肌导航) • Ep2d_diff_b50_400_800_bh(屏气扫描)
• T2_f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tra
• T1_ se_tra
• DWI
(注:若病灶较小,可参考垂体扫描序列,适当调整FOV、层厚、层距,以 突出病灶细节。)
(2)增强检查 (with contrast,Gd-DTPA,剂量0.1mmol/kg,手推5min
后扫描)
• T1_fl2d_tra
• T1_fl2d_cor
• T2_trim_cor_p2
• ------with contrase-----
• T1_tse_sag_fs_p2
• T1_se_fs_p2
4、照相规格 常规平扫2张片(规格5x7), 增强扫描1张(规格5x7)。
第二十八页,共39页。
第二十九页,共39页。
关节MR检查
• 肩关节
• 1、线圈选择 包绕式软表面线圈、环形 表面线圈、肩关节专用线圈等。
• ②T2_tse3d_rst_cor_p2_trig(多层薄层3D扫描+MIP重建)。 • 序列应用技术要点:①单激发3D块序列厚度可以任意改变,可针对兴趣
区减小3D块厚度,提高局部兴趣区图像分辨率,降低背景噪声,有利于病 变检出。②采用多方位,多角度旋转成像,以避免尿路重叠,多角度电影 图像尚可以电影形式显示。③使用脂肪抑制和空间预饱和技术。脂肪抑制 技术被常用以抑制周围脂肪高信号;空间饱和技术也常用来消除大量腹水、 胃肠道液体高信号以及椎管中脑脊液对尿路图像的影响。 4、图像后处理 在多层薄层HASTE序列中,取冠状位扫描,所得原始图像经MIP重建, 亦可对兴趣区行靶MIP重建。 5、照相规格 重组VR尿路图1张(规格5x4)。
列,遇感染或肿瘤需加DWI序列以及冠状位等 扩展知识:T1-FS in-phase/out-phase T2-SPAIR STIR 4、患者体位:尽量背部紧贴线圈 舒适体位-以防运动。
第十六页,共39页。
脊椎与脊髓的MR检查
不同点:
轴位线:颈椎是对准甲状软骨水平线(外耳道上线)。
胸椎是对准T4椎体水平(尽量颈椎定胸椎)。
位,使上下对称,左右对称(人体标准体位)。加海绵垫起 到固定体位及减少噪声的作用。 • 扫描方法:常规横断位、矢状位、必要时加扫冠状位 • 照相规格 常规平扫:2张片 增强扫描:根据情况拍1-2张 片。
第八页,共39页。
扫描技术规范
(1)平扫检查
• Localizer • T2_fse_sag
• T2_fliar_tra
• 发射射频脉冲 人体内氢质子发生共振从 而产生横向磁化矢量
• 关掉射频脉冲 质子发生T1、T2弛豫 • 线圈采集人体发出的MR信号 计算机处理
显示图像
第四页,共39页。
MR检查前准备
• 1、核对申请单(与CT相似),但需要体重-射频能量有关。 • 2、确认病人没有禁忌症,并嘱咐患者签字。 • 3、患者及陪同家属去除所有金属物品并妥善保管,纯钛除外,
与床面垂线呈15°,以使视神经与床面垂直。扫描时嘱患者注意 闭双眼,保持眼球勿动,以免造成运动伪影。
3、扫描技术规范 (head→clinical libraries→orbits)
• Localizer • T1_se_fs_tra_3mm(使用定位中sag像定位,呈斜行,平行于视
神经走行方向)
• T1_se_sag_3mm(使用所得tra像定位,顺视神经长轴定位,双眼分开扫, 避免层间干扰)
• T2_fse_tra
定位时轴位平行于椎间隙。 颈椎轴位需加饱和带,抑制气道伪影 4、照相规格 各2张
第十八页,共39页。
颈椎扫描定位像
第十九页,共39页。
第二十页,共39页。
第二十一页,共39页。
腹部MR检查
1、线圈选择 体部相控阵线圈、体线圈 (Body MATRIX)。
2、相关准备和体位 检查前空腹6—8小时, 训练病人屏气。如采用呼吸门控技术采集, 需将呼吸门控感应器安放在上腹正中呼吸 动度最大处,加腹带压力适中。患者仰卧, 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足先进,双臂 自然置于身体两侧。扫描中心:矢状位定 位光标正对患者身体中线。轴位定位光标 正对剑突。
3cm)。
腰椎是对准L3椎体水平(约为脐上两横指,即2-
重点强调:颈椎需注意颅颈交界区。
胸椎图像需要做标记。
腰椎要注意发育异常。
第十七页,共39页。
扫描技术规范之序列
• Localizer
• T2_fse_sag • T1_ fse_sag • T2 _ SPAIR_sag or T2 _ STIR_sa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