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蓝发卡
周建
谭小薇接到一个电话,心里微微一颤。

有飞机要去西藏,途经丈夫部队机场加油,问她要不要搭机去看看。

谭小薇笑了笑,明白“看看”是指同丈夫团聚的意思。

以往,她也会接到这类电话,但考虑到丈夫指挥新机改装任务,她都谢绝了。

自丈夫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这三年,她很少给许开元的手机打电话。

这回,那个让她心里微微一颤的诊断书就摆在她眼前。

如果他知道她得了病,会不会赶回来呢?当然,这事儿肯定不能让他知道。

要是能在治疗前去看看他,不会影响他什么就烧高香了。

“嫂子,您去不去啊,这回可是难得的机会……”谭小薇捋着电话线,想把那些定了型的塑料线捋直。

可那些弯曲的线只要外部力量离开它,就又缩回原形。

“告诉我具体时间,我会准时赶到。

”谭小薇说。

许开元不知道妻子动了凡念,要来部队看他。

但是,远远地看到从北京飞来的那几架大型运输机落地时,他也有种莫名的激动,心想,或许她会从飞机上走下来。

走进许开元空勤家属楼的二居室,谭小薇一点也不觉得陌生。

走进卧室,淡蓝色的纯棉床罩就像一片温暖的晴空,让谭小薇顿感疲惫。

枕头暄软,满是他的味道。

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却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

才想起昨天在超市,特为这次探亲买了一只蓝发卡。

看着睡梦中的谭小薇,许开元没忍心叫醒她。

从小带孩子,她一向觉轻,能睡成这样,想必累坏了。

他把屋里所有的脏衣物收拾干净,让司机带回空勤宿舍留着自己洗,便在床边坐下来。

妻子明显瘦了,抚在脸侧的秀发根部,已经露出不少白茬。

一只廉价的蓝色发卡,夹在马尾的一侧。

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

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

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

第二天,谭小薇去部队院外买了好多菜。

她穷尽自己的厨艺,做了一桌丰盛的菜饭,等许开元回来。

在这过程中,她不时幻想着两人见面的情景,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害羞,竟像等待初恋情人那般。

夜幕掩尽最后一抹霞光,也没见着许开元的人影。

第三天临近中午了,他还没有出现。

谭小薇绝望了。

但她没有怪他。

这时,机场那边传来飞机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原来下午还要飞行呀?!谭小薇立马替丈夫找到理由。

想到丈夫每天要面对这么繁忙的工作,谭小薇的调整很快见了效。

可是,想到回去即将面对
的化疗,不免还是有些怆然。

谭小薇拿好行李准备登机。

突然听到身后有碎急的脚步朝她奔来。

她心里猛地狂跳了几下。

转身,是许开元的司机。

此刻,那位20来岁的小伙子,满脸愧疚地看着她。

“嫂子,真对不起,师长太忙了……嫂子,这是……”说着,举起手中的塑料袋,示意里面的两只饭盒。

那浓重的大蒜芝麻调料酱味,让她一下猜中是凉粉。

他还记着她喜欢吃凉粉?!
“谢谢你!忙就不用过来了。

”谭小薇以长嫂的口吻说。

“告诉他,一定保重身体。

我很好,家里一切都好。

”说罢,要上悬梯,司机又叫住她,将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交给她。

这回,谭小薇像抢一样扯过来,攥进手心。

接到信的谭小薇彻底释然了。

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了这封信,仿佛不存在了一样。

为了能静下心来看信,她先去前舱跟兄弟们打过招呼,才去后舱坐下来。

谭小薇正了正身子,激动地抻开那个用笔记本纸写的信札,上面竟然只有一行字:你的蓝发卡很美。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丈夫许开元支藏戍边恪尽职守,妻子谭小薇重病在身也不想打扰丈夫的工作,他们都具有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

B. 谭小薇刚到丈夫的宿舍,由于旅途劳累,体力不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许开元看着睡梦中的妻子,没忍心叫醒她。

C. 接过丈夫许开元的司机送来的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谭小薇这三天的漫长等待的惆怅,因为这封信而消失。

D. 小说写了一对军人夫妻的故事,丈夫三年没回过家,妻子谭小薇到部队去探望,遗憾的是还没有来得及会面就匆匆离开。

2. 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十分鲜明。

请从许开元和谭小薇中任选一个主人公,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

3. “蓝发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聚焦中国,职教成就令世界瞩目。

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1.2万多所职业学校,在校生超过2600万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初步构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

放眼全球,发展职业教育都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目前,全世界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为数众多,仅年轻女性就有7300万人之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技能。

如何
推动青年从学习阶段顺利进入工作阶段,降低失业率?对此,中国正在默默贡献自己的努力,正在为世界提供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实践证明,对一个人来说,掌握一门技术,就有了谋生的本领;对一个贫困家庭而言,拥有一个技工,就有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对一个国家而言,当大量劳动力拥有了专业技能,经济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在消除贫困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起到了火车头作用。

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减贫脱贫,保护弱势群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这一中国经验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多认可。

(《人民日报》2017年07月11日05版)材料二:
在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的今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更加精准。

春节过后,广州某制衣厂日工资400元招工遭受冷遇;福建泉州某工艺品公司月薪4000元并包住宿,也鲜有人问津;与此同时,四川成都不少“火锅厨师”却过剩了。

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折射出我国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的滞后,也在拷问职业教育的精准性。

打造“职教升级版”,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也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这同样是其他国家正在采取的做法。

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适应“机器换人”催生的人才需求,各地已开始迅速部署。

如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推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沈阳中德新松职业教育集团并购了有百年历史的德国陶特洛夫职业培训学院,等等。

顶层设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当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环环相扣,高质量技术人才输送的途径就会更加畅通。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9日05版)材料三:
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主要分成单一制与分层制两种。

单一制不会太早为学生选择职业路径,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发展,这种方式较适合通才和天才的培养,当然也让相当多学生错过了培养“一技之长”的最好时光。

单一制的代表国家是瑞典和美国(以及类近的英国)。

分层制的特点是结合整个产业结构进行职业教育,很早就为学生选择职业发展的路径。

典型的例子是以庞大的高端工程师群体和实体经济见称的德国。

从这种比较中不难看明白,以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更接近德国式的分层制,以服务国家的工业化为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各大系统直接下辖职业教育,如邮电系统管理邮电学校,煤炭系统管理煤炭学校。

在进入市场经济年代后,这种系统在过去十几年已经完全拆解,现在职业学校或者在高等教育层级的专业学院,均纷纷放权给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管理。

可以说我们的职业教育已经与计划经济脱了钩。

这当然不是一件坏事,但当下需要做的是,将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很好地重新挂钩。

(中新网2015年12月10日)
4. 下列对有关中国职业教育状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一个人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掌握了一门技术,就能够谋生发展,就有可能解决一个贫困家庭脱贫的问题。

B. 中国职业教育已进入“职教升级版”,这是个人职业选择需求,更是面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C. 浙江绍兴职业技术学校和沈阳中德新松两校的做法,是为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为企业输送高质量技术人才而采取的行动。

D.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职业的教育体制正在发生着变革,与计划经济脱钩之后,如何走向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挂钩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材料一看,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世界职业教育做出了贡献,也为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B. 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更加精准,所以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是职业教育改变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

C. 西方教育体制无论是以瑞典、美国为代表的单一制,还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分层制,都难以适用于中国国情下的职业教育中。

D. 广州某制衣厂以高工资招工遭冷遇,四川成都的“火锅厨师”的例子说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能只针对本地区需要。

6. 根据上述材料,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简要说明。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11月28日,《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正式发布,自12月1日起,我国将目前在河北省开展的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扩大至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四川、陕西、宁夏9个省区市(以下简称试点省份)。

考虑到试点省份差异较大,改革试点确定了适当授权的原则,根据各地水资源禀赋、取用水类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状况,在统一税收政策的基础上,适当赋予地方政府确定具体税额等管理权,使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调动地方积极性。

据悉,此次纳入试点的9个省份,针对其具体的情况和特点,《实施办法》明确了不同水资源状况和取用水类型的征税政策,确定了差异化的最低平均税额标准。

同时增加了跨省水力发电、采矿排水等具体征税规定。

(摘编自2017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材料二:
水资源税改革的初衷是什么?将会给水资源使用带来什么影响?会不会加重居民用水负担?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介绍,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尤其华北地区供需矛盾较大,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4,地下水超采总量及超采面积占全国1/2,是全国超采最为严重的地区。

我国自2016年7月1日起在河北省率先实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由水资源费改征水资源税。

实施一年多来,有效抑制了不合理用水需求。

由于对超采区取用地下水加倍征税,促使河北省许多企业由抽采地下水转为使用地表水。

改革同时倒逼高耗水企业节水,用税收杠杆提高用水成本后,企业自然会调整自己的生产行为,促进节约用水。

通过扩大试点,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税收杠杆调节作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同时为全面推开水资源税制度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在有效促进高耗水行业节约用水的同时,改革试点总体没有增加一般工商业企业和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用水负担。

为支持农业生产、鼓励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实施办法》还规定了对限额内的农业生产取用水免税、对取用污水处理再生水免税等6项减免税情形。

为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效率,《实施办法》确定了“税务征管、水利核量、自主申报、信息共享”的水资源税征管模式,即税务机关依法征收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准取用水量,纳税人依法办理纳税申报,税务机关与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配合机制,定期交换征税和取用水信息资料。

税务总局财产行为税司司长蔡自力表示,目前9个试点省份水利部门已向税务部门移交6.4万户取用水户档案,重点纳税户移交基本完成,税务部门据此建立了水资源税纳税人清册和税源数据库,能够确保扩大试点政策平稳落地、精准实施。

(摘编自《用水,今后得算“绿色账”》,《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9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12月1日起,我国将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四川、陕西、宁夏多个省区市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

B. 考虑到各试点省份之间的差异,《实施办法》增加了跨省水力发电、采矿排水等具体征税规定,并确定了差异化的最低平均税额标准。

C. 改革试点主要针对高耗水企业,没有增加一般工商业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负担,同时还有对限额内农业生产取用水免税等政策。

D. “收费”改为“征税”的水资源税改革由税务机关与水行政主管部门共管,前者负责征收,后者负责核准取用水量,双方信息共享,工作配合。

8. 下列关于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相关情况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下水的税额明显高于地表水的税额,表明水资源税改革倾向于引导企事业单位多用地表水,少用地下水。

B. 水资源税征收标准北京为全国最高,四川为全国最低,这是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水资源丰沛程度决定的。

C. 在河北省实施的由“收费”改为“征税”的水资源税改革试点,从减总量到降低超采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D. 改革适当赋予地方政府确定具体税额等管理权,目的是使各地能够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调动地方积极性。

9. 我国的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有什么意义?采取了哪些差异化措施?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

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

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

通判登州。

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

”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

”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

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

”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

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

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

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黄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

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

”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翌日,风雨昼晦。

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
余人/
B.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C.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D.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的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 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情说理的文章。

D. 阙指皇宫门前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部分为道路,这里指宫殿,可理解为“旧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

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安排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 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

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隐居,不再出仕。

C. 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

他在担任磁州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防备措施,为坚守磁州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 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

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2)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B. 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
C. 满座重闻皆掩泣泣:眼泪
D. 寻声暗问弹者谁暗:悄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以松柏作比,告诉我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要坚强不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中,你喜欢颜回、子路,还是曾参,或者其他的哪位?请选择孔子的一名弟子,结合《论语》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喜欢他的理由。

要求:符合人物性格特征,100字以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阅读下面某企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职工返厂返岗流程图,请把主要信息写成一段介绍性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两邦”等诗文经典频频出现在日本捐送的抗疫物资上。

对此,国人有人唏嘘长叹:“日本替我们诗词歌赋了一回。

”他们认为,这些流淌在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的、蕴藉性强、感情充沛的诗文冲刷出了“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的贫瘠与荒芜。

但也有人时说生死攸关的特殊时期,我们更需要的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脱口而出,振奋人心的口号。

“加油”的呐喊正当时,给困顿中的人们同样带来无穷力量和信心。

正所谓:“你有你的‘风雅颂’,我有我的‘加油号’。


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小说写了一对军人夫妻的故事”错,小说写的是一位军人和他妻子的故事,谭小薇并不是军人;“还
没有来得及会面就匆匆离开”错,他们两人会了面,只是谭小薇睡着了,没见到丈夫。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题要先审清题目的要求,再划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要全面),然后根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形容词),要准确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不可无中生有,一定要“言必有据”。

防止戴高帽,任意拔高。

再有分析不可单一化,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

先看谭小薇。

“她也会接到这类电话,但考虑到丈夫指挥新机改装任务,她都谢绝了”“自丈夫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这三年,她很少给许开元的手机打电话”,谭小薇是一位十分贤惠的军嫂,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这回,那个让她心里微微一颤的诊断书就摆在她眼前,如果他知道她得了病,会不会赶回来呢?当然,这事儿肯定不能让他知道。

要是能在治疗前去看看他,不会影响他什么就烧高香了”,即使自己得了重病,也不想打扰丈夫;“枕头暄软,满是他的味道。

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在这过程中,她不时幻想着两人见面的情景,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害羞,竟像等待初恋情人那般”,这些描写体现出深爱着丈夫。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她识大体、顾大局。

再看许开元。

身份上,他是航空兵师长,“许开元离京去西北赴任,已经三年没回家了”“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

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

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第三天临近中午了,他还没有出现”“他还记着她喜欢吃凉粉?!”,“司机又叫住她,将一个叠得四四方方的信札交给她。

这回,谭小薇像抢一样扯过来,攥进手心。

接到信的谭小薇彻底释然了。

这三天的漫长等待,因了这封信,仿佛不存在了一样”突出许开元忠于职守,沉稳坚毅,深爱自己的妻子,但从不卿卿我我,而是全身心地执行任务,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军务为天职。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

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环境作用,物象衬托了环境,看其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看其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先找到关于蓝发卡的描写,“她紧紧抱住枕头,把脸埋进去,却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

才想起昨天在超市,特为这次探亲买了一只蓝发卡”,“一只廉价的蓝色发卡,夹在马尾的一侧。

多大年纪了,还买这小姑娘的东西。

许开元嘴角浮现一丝怜爱的笑意。

伸手去摘那只发卡,却中途拐弯,在她脸上轻轻抚了一下”,谭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