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优秀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优秀4篇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篇一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

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
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
了名堂”。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

如:
⑴什么是“名堂”?
⑵谁玩出了名堂?
⑶他玩的是什么?
⑷怎么玩的?
⑸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
浓厚的阅读兴趣。

为一会儿的读文打好基础。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⑴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

⑵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

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放手让学生自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他们,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
体,并且,充分的交流阅读收获是一个实效性很强的学习方式。

三、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

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⑴读一读。

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子的读音。

⑵说一说。

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⑶想一想。

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⑷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⑸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

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写字。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

因此,鼓励他们交流识字方法、引导他们
观察发现结构特点,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篇二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
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二、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由选择读的方式。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布置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引导读课后资料袋,了解常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
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资料。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都玩什么?玩耍可使我们得到许多快乐;玩耍常常被有些大人认为是浪费时间,不物正业的事,然而在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在玩耍中发现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5.
玩出了名堂》
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师边听边板书、归类。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都很会思考,相信通过深入的学习课文,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接下来要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2.刚才大家自学得很认真,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出示课件: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3.词语读得真不错,这篇课文当中还藏着几个多音字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些多音字找出来,(出示课件:看、磨、待、调)
4.这两个多音字都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把这几个多音字读准。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注意正确、通顺。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我想知道文中所说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是什么?
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就是将物体放大,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得更大,4.接下来让我们再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这一次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流利。

5.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6.那么老师就请五位同学来轮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7.他们读得怎么样?
8.老师发现第三自然段有一个句子特别难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老师先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听。

(出示课件:第三段的最后的一句话)。

9.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10.刚刚开始,有些同学对课题提出一些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逐个提出并自
由举手发言。

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说什么?(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并且发现了微生物。

)。

11.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资料。

12.你读课文非常仔细,同学们,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为什么说他玩出
的名堂是大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研究吧。

四、写字指导
1.我们首先要解决写字的问题,小黑板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堂、镜、闲”等字。

2.交流如何识记这些字。

3.非常好,强调“腿、镜、待、调、访、闲”等字结构。

让我们把这些生字再来读一读,注意要把生字的`音读正确。

4.同学们,你们觉得要写好这些生字应特别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我们来写字吧。

(先把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课堂小结,引伸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列文胡克是怎么玩出名堂的吗,为什么说他玩出的名堂是大
名堂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六、作业:生字组词;抄写多音字。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2.引导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列文虎克认真观察、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十五课的生字和词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谁能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2.听写本课词语。

二、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2.议论一下,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学习2~4自然段。

边读边找出具体描写列文胡克是怎么玩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4.谁来说说列文胡克开始是怎么玩的?
5.原来一开始列文胡克是把厚玻璃磨成放大镜,这个内容是由课文的哪一段来写的呀?(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


6.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列文胡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的?
7.那后来他又是怎么玩的呢?(出示课件:后来,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8.这句话中的“突然想到”,说明了些什么呢?(说明列文胡克虽然在玩,但他同时也是在思考的。


9.看来列文胡克是一边玩一边还在思考,这就是我们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吧。

10.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出示课件:列文胡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出示课件: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通过显微镜,他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在挤
来挤去;他看见了牙齿里从未看见过的小东西;他还看到了一个小人国,一个平
时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11.列文胡克有了新的发现以后,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他一定特别激动,
因为他有了新的发现。


12.那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新奇的心情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吧。

13.大家读得可真有感情呀!的确读出了列文胡克当时激动的心情。

14.大家看看文中为啥要加这么多的引号?(出示课件:为什么这里的“小人国”,“居民”都打了引号呢?谁能帮帮老师?)。

(出示课件:小人国是指列
文胡克在显微镜里看到的另一个世界,而小人国中的居民就是指微生物。

并不是
指我们现在的人类,所以要加上引号。


15.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了,小人国里的居民其实就是指微生物。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资料袋(出示课件:资料袋)
16.同学们,课文中写道: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出示课件:为什
么说列文胡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呢?)请同学们读读三到五自然段,再好好
想一想吧。

17.读到这,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件: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而且通过显微镜,他最早
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所以说他玩出了大名堂。


18.又想对列文胡克说些什么呢?
19.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佩服列文胡克。

列文胡克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尊重,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就让我们带着对列文胡克的
敬佩之情来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吧!
三、拓展。

1.现在,你们对玩又有新的看法了吗?
2.在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取得了大名堂。

你知道还有谁吗?(出示课件:爱迪生发明电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
四、课堂总结。

看一看,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我们要玩,在玩中也要去思考,去观察,这样你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五、作业:那么在课后,就请同学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

【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看想收获
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小孩子们,这是一篇较结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课文。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做成放大镜玩,接着又做成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全文紧扣题贯穿一个“玩”字,启发孩子们学习列文虎克的这种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我在实际教学中,先让孩子们了解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然后以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走进教学。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注意培养孩子们独立识字的能力,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重点提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

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读的方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学文时我主要让学生在理解中注意一下几点: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课文以“玩”为线索,每段都是写“玩”,并且提醒孩子们与“名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为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

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

另外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重点研读课文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边看门,边磨镜片,玩出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教学中,我知道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课的重中之重。

我引导孩子们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思路,及时延伸、交流,进而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鼓励自由选择写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课堂教学中,我力求结合这段时间里在“国标学习”中的所学所得,时时用“大语文”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我的语文教学,以提高孩子们的整体语文素养为目的去对待我的语文教学,对待我的学生们。

总之我们要努力地成为学生欢迎的老师,就一定要有一定的专业修养,也要有一定的积极心态。

专业素养的提高,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让知识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让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实践,也才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有趣、有效、有用的知识,从而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也力求能学以致用,让“国标学习”进驻我的语文教学,扎根我的语文教学。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玩,生谈自己玩喜欢玩吗?并交流父母是如何评价你的玩的。

2、出示: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齐读。

3、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片关于荷兰物理学家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的故事,齐读课题。

4、纠正读音“名堂”,并理解词义。

二、检查预习:
第一组:书籍聘请拜访调节显微镜厚玻璃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看守磨薄生自由读,谈发现,师讲解。

看读一声时表示守护,监视。

磨读二声表示器物处理,磨刀;读四声表示粮食加工,磨面。

第三组:千里迢迢,生读,师解释迢迢为遥远之意。

生再解释千里迢迢即为形容路途遥远。

积累词语:关于路途遥远:长途跋涉、不远万里;关于路途艰辛: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第四组:书写指导:拜。

出示古文字,生进行猜测,出示“拜”字,生理解字义。

师结合小课程,回顾“古代礼节”。

在我们的小课程中同学们也了解到跪拜在古代是拜天地神灵以及皇帝的大礼,后来慢慢演变为小辈对长辈的重礼(过年、婚丧嫁娶中),在会看到。

而我们日常见面通常行“拱手礼”,师范,女子:左在上,右在下,反之为凶礼。

指的是生观察生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师出示口诀并范写。

生练习一遍,师三星讲评:正确、整洁、美观,再练习一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初读课文:端正读书姿势,放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生利用(扩题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回忆三上学习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生自主练习通过“玩”出了名堂。

四、品析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呢?画出相关语句,写一写感受。

2、生交流:第四段
品析一: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

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师:从这句中,我们能看出雷文虎克他在玩耍中不单单是玩,而是在玩中去思考,他真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人。

板书:善于思考
品析二: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此时的他心情如何?兴奋、惊讶、高兴,他为什么高兴?那应该如何读出他的感
受呢?生指名读,齐读。

从这句中你能看出他不光思考,而且还勤于动手。

板书:勤于动手
品析三:
1、接下来:小列文虎克就此停止了吗?那句能看出没有?他越玩越带劲,此时的小列文虎克想。

生情境补白,那他最后成功了吗?做成了一架显微镜。

从这里我
们能看出他的“玩”到了这里是不断地创造。

板书:不断创造
2、那你知道什么叫显微镜吗?出示显微镜图片。

那课文中显微镜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知识讲解:
1、出示课文“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

那是一个“小人国”。

“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小人国”、“居民”指的是微观世界和微生物,文中还有这样加引号的词语吗?“玩具”即显微镜。

2、那我一起来回顾一下引号都有使用在那些地方吧。

出示引导的四种使用地方。

3、判断课文中引导是属于“特殊含义”。

4、体会引号的好处:减少术语的枯燥和难理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感性,我们在写作中也可多运用。

五、感悟升华,课文补白。

1、现在你再里看到课文的第一句,他指的玩耍,是我们平时的毫无意义的玩吗?
补白训练“”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
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因为他们在玩耍中。

2、名人玩中收获的事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
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

(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

(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
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二、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

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
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