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
【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

阅读下文(15分)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
杰②。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小题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1分)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与俱入山崖()(2)使为书招张世杰()(3)其末二句云( )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事奉我们皇上
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皇上
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
【小题4】“不拜”表明文天祥的精神.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4分)
【小题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
是(4分)
【答案】
【小题1】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2】(1) 一起(2)写(3)说
【小题3】B
【小题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小题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

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知识记忆直接作答即可,此诗源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
试题分析: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比如各句译点的不同,考查语境,从其后“将不失为宰相也”来判断,对方是劝降,先排除CD两项,再根据“以”为“用”来判断,答案正确是B。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阅读短文即可知是文天祥说的最后一句话。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5】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对人物的描写的内容比如“弘范遂以客礼见”理解其君子之风.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3分)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

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

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

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

狗呻吟彻晓。

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


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

”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

”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

”人曰:“若尔,便不相出。

"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

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

”即而出之,系之而去。

却后五日,狗夜走还。

(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

②跬步:半步。

【小题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狗便走往水中录毕,走送之
B君可出我。

远出海门
C乃语路人云此中人语云
D火至免焚数至八层
【小题2】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身洒生左右草上计日以还
B生醒,方见之物外之趣
C系之而去结友而别
D 堕于空井中所欲有甚于生者
【小题3】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1)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小题4】根据选文回答。

(4分)
(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
【答案】
【小题1】 (3分)B
【小题2】(2分)C
【小题3】(2分)(1)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2)(杨生)非常喜爱它,(常)和狗一起
出行。

【小题4】(4分)(1)巧救杨生免于火灾为救杨生跟随路人回家从路人家逃离回到杨生身边 (2)
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项中两个“走”都是“跑”的意思,B项两个“出”一为“使……出来”一为“出现”,C项中两个“语"都是“说”的意思,D项中两具“至”都是“到”的意思。

考点:古文一词多义
点评:本题有难,学生思考判断的字词比较多,容易混淆.学习古文时,要对一词多义的字词作归纳记忆,积累都越多,才能熟能生巧。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以”一为介词“用”,一为连词不译;B项中“之”一为代词“它”一为助词“的”;C项
两个“而”都是当连词,表示顺连,D项两个“于"一为“在、到”一为“比"。

考点:古文一词多义
点评:本题不难,几个词是常见字词,比较容易判断。

古文字词一词多义是很多的,变化比较复杂,要掌握一词多义,必须在学习里仔细了解字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用法,归纳特点,加强记忆.
【小题3】
试题分析:划分朗读节奏,先将句子翻译好,分清几个层次,在层次间划开即可.翻译句子时先把
字词含义弄清,再组成句子。

考点:节奏划分,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有难度,课外古文,学生不熟悉。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朗读就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学习时要多听教师的范读,听取老师对朗读停顿方法的指导。

做此类题,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也是一种办法。

一般来说,被陈述的主体(主语)和陈述的内容(谓语)
之间要划分,如果句子很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
【小题4】
试题分析:文中写到狗两次用巧妙的办法救了主人的命。

别人要求以狗为交换救杨生杨生不答应,在此情节中找到杨生说的话。

考点:理解文意,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但要细心阅读.在阅读时,要根据所提问的问题,找到与问题有关联性的信息,
有现成的句子就摘录,没有就自己概括。

3。

王武恭公德用①善抚士,虽里儿巷妇,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

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
以为言②,乃罢枢密③,出镇④。

又贬官,知随州。

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
宾客而已。

久之,道辅卒,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
惜朝廷一直臣!”于是,言者终身以为愧,而士大夫服公为有量。

【注释】① 王德用,北宋名将,谥武恭.②以为言:意思是弹劾王德用。

③枢密:宋朝中央政
府高官。

④出镇:出朝廷,镇守外地。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2分)
(1)王武恭公德用善抚士( )
(2)久之,道辅卒()
【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孔道辅在工作的时候谈论其他事情,难道妨碍我了吗?
B.孔道辅在自己的职位上说职责内的事,怎么是害我呢?
C.孔道辅在自己的官职上说相关事情,莫非他是想害我?
D.孔道辅在安排职务的时候说到其他事情,难道要害我?
【小题3】王德用被贬之后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小题4】本文主要表现了王武恭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1)善于,擅长(1分)(2)死,去世 (1分)
【小题2】B
【小题3】(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

【小题4】不计较个人得失 (或:有度量)(1分)忠心为国 (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1)“善”根据语境是“善于”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好"的意思;(2)“卒”根
据语境是“去世”的意思,不能理解为“名词”或“终于"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
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
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注意“以是因为的意思,言是说的意思,岂是怎么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
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试题分析:王德用被贬之后的表现根据“又贬官,知随州。

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
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这几句话来概括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章的内容,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如本道题,根据
贬官后的文字描写来概括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
朝廷一直臣”这句话分析出“王德用"是一个“有度量"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中对其具体描写来分析即可。

有“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也有对
其进行细节描写,还有运用侧面描写,总之,多角度的分析人物,人物的形象才会饱满。

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叶奕绳①尝言强记之法:“某(我)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
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②中。

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
随补,岁无旷日。

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③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④,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注释:①叶奕绳:清代文人。

②笥(sì):装书、纸的器具③影响:指印象。

④枵(xiāo)腹:空腹,这里指没有学问。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2分)
①走送之___________②务期精熟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2分)
A.手自笔录即札录之
B.既加冠壁既满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日三五次以为常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小题4】甲文告诉我们要想学业有成必须、、 .(3分)
【小题5】乙文中叶奕绳的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

(2分)
【答案】
【小题1】①跑②一定.
【小题1】C
【小题1】①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②不如我学习精要而实际有收获。

【小题1】刻苦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小题1】摘录法诵读法粘贴法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

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C中:因为/认为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
的意思。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
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
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

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

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此处能概括出“摘录法诵读法粘贴法”三中读书方法即可.
5.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2分)
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②于车,人心调③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④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子期,上何以调
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王子期:战国时期驾车能手,即王良。

②安:安稳。

③调:协调。

④诱道:引导。

此处之“道”,同“导”,不作道路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4分)
(1)三易马而三后()(2)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
【小题2】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时错了.
B.我已经尽力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C.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D.我已经尽力了,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过分了.
【小题3】赵襄王“三易马而三后”的根本原因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小题4】读了文章后,我们应努力戒除赵襄王身上所暴露的的缺点。

(3分)
【答案】
【小题1】(4分)(1)交换 (2)到达
【小题1】(3分)A
【小题1】(2分)先后心皆在于子期
【小题1】(3分)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不以平常心对待比赛)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
的调整。

如:“尽、过”等词语理解要正确。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学生学
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

6.比较阅读下边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
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2分)
(1)肉食者鄙:( )(2)战于长勺:(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克之三里之城B.何以战以天下之所顺
C.大王加惠弗敢加也D.小信未孚必以信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4】甲文记载了庄公与曹刿的对话,最终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认识到要想打胜仗只能依靠“,,。

”的做法。

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思想恰好与乙文中强调的战争三要素之一“ "思想是一致的。

(2分)
【小题5】两篇文章都不约而同的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请写一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诗文。

(2分)
【答案】
【小题1】鄙:目光短浅;(1分)于:在.(1分)
【小题1】B (2分)
【小题1】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分)
【小题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分)人和(1分)
【小题1】示例: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B中二者都是“凭借”.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能结合观点进行积累,合理即可。

7.文言文阅读。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

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

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恶纠
案⑩,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⑾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

河东:郡名。

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


文的“侍中”“中书令"“ 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

④王猛:人名。

⑤太后:符坚的
伯母。

⑥豪横:恃强横暴。

⑦收:拘捕。

⑧报:答复。

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

⑾刑免:判罪免官。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秦王坚自河东还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1)为 ( ) (2)患( ) (3)市( )
【小题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小题4】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
【小题5】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

【小题6】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小题1】秦王坚 / 自河东还
【小题1】⑴做、担任⑵祸害⑶集市
【小题1】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答到大意即可)
【小题1】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
【小题1】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小题1】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

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
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
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即可.(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文章王猛严惩违法官员的描写来分析即可。

(2
分,答到一处给1分,答到两处即给满分)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
即可。

8。

文言文阅读.(10分)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②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③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④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

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⑤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刘蓉《养晦堂文集》)
【注释】①刘蓉,清代文学家.②养晦堂:刘蓉书斋名。

③浸淫:渐渐扩展。

④蹶然:猛然。

⑤窒:阻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辄起绕室以旋(来回踱步)B.每履之,足苦踬焉(绊倒、跌倒)
C.父来室中,顾而笑曰(回头看)D.足之履平地(鞋子)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
【小题4】作者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小题1】后蓉复履其地 /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
【小题1】习性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
重要。

)从“培养良好习惯”角度讲即可。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D项中为“踩”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
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

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

结合对文章的理解来谈道理即可。

9。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可爱者甚蕃(多)出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而不染
B.晋陶渊明独爱菊(仅,只)濯清涟而不妖(美丽而不庄重)
C.濯清涟而不妖(洗涤)亭亭净植(种植)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宜乎众矣(当然)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水陆草木之花B.蔽林而窥之
C.何陋之有D.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的铭文。

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D.莲花所体现的君子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
直的人。

【小题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①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也不节节枝枝的。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
【解析】
【小题1】“亭亭净植”中"植”的意思为树立.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的理解与运用,平时注意积累就容易解答此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