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形式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形式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随着现代物理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学物理新课标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早已束缚着现代物理教学的发展。
要想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寻求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
经过我多年的物理从教经验,我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想法和做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发展与实践中,教材的内容一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新颖的插图,使得教材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可读性和启发性都大大增强了。
教师应挖掘新教材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积极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动脑能力。
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实践,增强物理趣味生活化的情境,符合学生身心的特点,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还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师生间的合作交流。
第二、重视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在物理学科发展的不同时期,物理实验的作用是不相同的,物理实验研究的方向也有所不同。
但无论如何,物理实验的研究都必须为物理教学服务,都必须关注物理教学与社会热点。
为物理教学服务,就是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现行教材在内容上增加了“实验室”栏目,对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培养操作技能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
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積极参与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鼓励学生多质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对于一个物理教师来说,要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对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这对于解决教材中的疑难很有帮助,能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提问新栏目,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方法、道德品质、个性特长、心里素质等方面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与发展。
二、钻研教材大纲,积极备好学前课。
物理教学的高级阶段已经要求在物理新课程标准教学中,要把科学探究学习和科学内容学习放到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应做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第一、积极备好周前和学前课。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要求大大提高,首先一个备好周前和学前课。
就备课而言,在上每一堂课之前,都要认真阅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总领教材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应当明确:备课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当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备课中占主导地位。
但备学生在备课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备学生是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指示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并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为课堂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同时通过这两个方面备课,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心里基础。
对教师而言,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课下认真写课后小节,从而不断完善教学,发展自我。
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实施预习,探索预习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物理课堂学习成败的关键所在。
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都写在笔记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
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
最后,小结一下预习链,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
最后写学习心得和探究体会,从而提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积极开展课程研究,进行探究式教学。
物理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
第一、新课程提倡科学研究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科学研究式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但是我们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指导过度,学生们无法自己探究学习,这样“探究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
另一方面,若指导不到位,让学生自己探究,活动又会杂乱无章,从而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既要
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式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学中各环节都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好适度原则,正确处理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
新教材中出现观察与思考,接着出现“想一想”,要求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同时,大胆地提出问题,将知识的疑点彻底弄清楚,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要求学生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多做实验,提出质疑,去探索,去解开科学之谜。
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当有的学生会提出现在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时,作为老师不要“一棒打死”,而要向学生说明,要解释分清这些问题,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鼓励引导学生提问,使学生敢问、善问,养成提问的习惯,使学生长期处在设问释疑的思维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中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
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尽可能的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从而逐步学会学习、提高效率,从而真正找到物理教学的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