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格雅XX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湿地公园项目策划书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工程筹划书
工程名称:兰州银滩湿地公园工程筹划工程成员:刘迪李帅李洁
雷盛兰袁一碧
指导教师:杨阿莉
学院:旅游学院
日期:2021年4月
目录
第一篇根底条件分析 (3)
第一章:规划相关依据规划相关依据 (3)
一、相关国家法律 (3)
二、部门标准文件与行业标准 (3)
第二章:兰州银滩湿地公园概况 (3)
一、银滩湿地公园地理区位 (3)
二、银滩湿地公园介绍 (4)
第三章:湿地公园生态特征及评价体系 (5)
一、评价体系建立的原那么 (5)
二、湿地公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
三、湿地生态特征 (6)
四、湿地景观特征 (6)
五、湿地效益分析 (8)
六、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9)
七、评价结果分析 (10)
第二篇主体规划 (11)
第四章:湿地公园规划开展建设战略 (11)
一、规划目的 (11)
二、规划思想原那么及拟采取方法 (12)
三、规划范围及定位 (13)
第五章:功能区规划 (14)
一、根底规划 (13)
〔一〕植物〔植被〕规划 (13)
(14)
2.植物景观营造………………………………
1 4
(二)水源规划 (16)
(三)照明规划 (16)
(四)园路规划 (17)
(五)环卫设施规划 (18)
二、具体功能区规划〔扩建工程〕 (18)
〔一〕黄河游泳池 (18)
〔二〕树沙组合迷宫 (19)
〔三〕休闲垂钓区 (19)
第六章:预期成果 (20)
第七章:资金估算 (20)
一、估算阶段 (20)
(一)投资时机研究或工程建设书阶段 (21)
(二)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 (21)
(三)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 (21)
二、估算原那么 (21)
三、估算方法 (22)
〔一〕建设投资分类估算法 (22)
〔二〕流动资金估算的方法 (22)
参考文献 (23)
附件 (24)
参考案例 (24)
附件一:(一)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 (24)
(二)汉石桥湿地公园 (24)
〔三〕太湖湿地公园 (24)
附件二: 参考休闲娱乐区 (26)
第一篇根底条件分析
第一章:规划相关依据
一、相关国家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二、部门标准文件与行业标准
〔1〕?旅游规划通那么?〔GB/T18971-2003〕
〔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5〕?建设部等九部委贯彻13号文件的意见?〔建规[2002]204号文〕
〔6〕国务院?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2] 46号) 〔8〕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旅游开展规划管理方法?〔2000.10〕
〔9〕兰州市园林局。

兰州黄河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建议书。

2007
〔10〕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21—2021年〕纲要。

第二章:兰州银滩湿地公园概况
一、银滩湿地公园地理区位
兰州银滩湿地位于兰州市安宁区银滩大桥北端东西两侧,北纬36度,东经103度。

北与北滨河路相接,南临黄河,东西端均与自然过渡的黄河河滩为界。

公园建
设面积32. 86 ×104 m2 ,总长度约3 km。

最大宽处约420 m,最窄处约10 m。

场地地形变化较大,最大高差约11 m,呈北高南低之势。

图:银滩湿地公园在兰州市的地理位置
二、银滩湿地公园介绍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位于兰州黄河百里风情线银滩大桥安宁端两侧黄河湿地内,总规划面积53.8万平方米,实际利用面积28.64万平方米,其中湖体、水域面积5.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0.688万平方米,分两期进行建设。

目前一期已建成,并已向社会开放。

二期工程主要是在河堤之上建设华夏始祖园和一条长约2000米的观景长廊及以雕塑小品为主的浮雕景观墙。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一期主要由“四湖(留鸟湖、鱼跃湖、玉洁湖、水禽湖)、一水(3000米水系)、一道(2000米木栈道)〞构成,是甘肃省惟一的黄河湿地公园。

2021年4月,兰州市对银滩湿地公园“华夏始祖园〞伏羲女娲像大型主题雕塑征集设计方案。

为传承甘肃省特有的黄河古象、大地湾遗址、彩陶文明、伏羲文化等历史文脉,弘扬祭祖文化,提升城市品质与内涵,拟在北滨河路以南、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一期堤坝以北长约600米、宽约60~100米不等的城市绿化带内建设“华夏始祖园〞主题文化公园。

兰州
银滩湿地公园二期工程主要是在河堤之上建设华夏始祖园和一条长约2000米的观景长廊及以雕塑小品为主的浮雕景观墙。

第三章:湿地公园生态特征及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建立的原那么
综合性原那么城市湿地作为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复合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尽可能全面,评价过程中要使用综合性评价方法,以便对不同区域、不同结构的湿地系统进行比拟。

整体性原那么湿地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须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开展。

因此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注重城市湿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可操作性原那么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才有其实际意义。

目前很多定性的湿地评价,不能精确反映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应当尽量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城市湿地评价体系。

个性化原那么不同湿地所在的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开展水平都有差异,应当根据湿地的具体类型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评价,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二、湿地公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综合现有文献资料,结合西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以下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体系分为三级,既可较完整地描述城市湿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又可对其功能状况进行判定;对这些指标分配权重后,可对湿地的状态、结构、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价。

三、湿地生态特征
地形地貌与气候银滩湿地地势变化较大,最大高差约11 m。

现土地主要用于采砂场,其次为荒滩和垃圾场。

湿地所在河段介于大青断层和孔家崖断层之间,地质结构由杂填土、粉土、卵石层、泥岩组成。

据有关资料显示,银滩湿地及附近300 m范围内无全新活动断裂存在,属对抗震有利地段。

此区为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9. 1 ℃;相对湿度60% ,年均降水量327. 7 mm,蒸发量1482. 0 mm。

水文与水资源状况据兰州水文站数据,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323. 3亿m3 ,多年平均流量10223 / s。

最小流量为213 m3 / s。

流量变幅达26. 3倍,水位变幅5. 62 m。

多年平均含沙量1. 52 g/m3 ,多年平均输沙量5237. 3 ×104 t。

泥沙多集中于汛期,且随水量变化而改变。

生态系统多样性状况对照我国对湿地的分类原那么 ,银滩湿地公园分布有即沼泽湿地(草丛沼泽湿地、杂草沼泽湿地) 、河流湿地(永久性、季节性) 、湖泊湿地( 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 ,滩涂湿地共计四大类,具有较高的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状况据调查,银滩湿地公园内生物资源较为丰富。

在此栖息的国家一、二级及省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苍鹭、大白鹭、斑头雁、赤麻鸭、天鹅、灰鹤等近30种,每年还吸引十多种留鸟在此中转停留。

鱼类有黄河鲤鱼、大鼻吻鲍、
北方铜鱼、赤眼鱒等。

河滩上生长着猪毛蒿、冠芒草、枇杷柴、短花针茅、西伯利亚白刺、白羊草、紫萼石头花、木本铁线莲等植物。

四、湿地景观特征
湿地公园景观格局是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地块在空间上构成的镶嵌体,景观特征可以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异质化指数来表征。

景观格局指数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的简单定量指标。

由于描述景观格局和异质化的指数较多,侧重点和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

现根据银滩湿地公园的特点和研究需要遴选出以下几个景观指数, 并在ArcGIS等相关软件的支持下计算得出。

斑块形状指数(patch shape index) :反映湿地斑块的构型。

S = 0. 25P /A1 /2
P—斑块周长
A—斑块面积
斑块密度(patch density index) :反映湿地斑块的异质性程度。

R = m /A
m—某类型斑块数
A—类型面积
景观多样性指数( 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 :景观多样性指数用来衡量景观结构的复杂程度。

H = - ΣPi ln ( Pi )
Pi —斑块类型i在景观中出现的概率
破碎度( fragmentation index) :反映景观中斑块的破碎程度。

F = (NP - 1) /NC
NP —各类斑块的总数
NC —研究区总面积与最小斑块面积之比
通过表3所示各景观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可知,草地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84. 3% ,远大于其它地类所占面积比例。

依据各景观类型的特征指数值及景观基质的评判标准:基质是面积最大、连通性和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最高的景观。

草地显然是银滩湿地公园的景观基质,对研究区景观动态具有控制作用。

研究区内面积最小的是沼泽,所占比例仅为0. 2%。

公园内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破碎度均较小,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低。

五、湿地效益分析
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1)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极为丰富,其中还有很多是珍稀、特有物种。

湿地环境平安适宜,食物充足,成为众多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濒危鸟类、迁徙留鸟及其他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栖息地。

(2)调节小气候:湿地是一个天然的“空调〞。

高温季节,湿地植物阻挡阳照顾射水面,防止水温上升,从而保持气温凉爽;低温季节,湿地又具有保温成效。

同时湿地特殊的生态结构也可以调节空气湿度。

因此,湿地公园对周围的小气候能起到一定调节作用。

(3)调蓄洪水、净化水体和空气。

湿地在蓄水、调节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兰州市降水的月分配和年分配不均匀,更需要湿地来调节水资源,防止洪水灾害。

经济效益分析
以湿地为旅游对象的生态旅游活动日趋流行。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全部建设完成之后,将形成以水域、动植物为主体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以两岸建构物(如建筑、雕塑等) 、黄河漂流、科普娱乐为元素的人文旅游资源,可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兰州市旅游经济的开展。

另外,银滩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开展还会影响到周围的房地产业。

现在,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关注已不仅仅局限于位置、建筑风格等,而且非常注重周边的生态环境。

银滩段虽然离市区繁华地段较远,但湿地公园却为此处的楼盘提供了特有的优势。

社会效益分析
(1)增强城市文化魅力:兰州是我国唯一的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作为“黄河风情线〞的重要组成,银滩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使兰州市的城市内涵和文化品味明显提高。

(2)理想的环境教育基地:湿地公园的景观类型和生物资源都非常丰富,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会加深对湿地的认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会随之强化。

因此,湿地公园是接受生态环境教育、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想场所。

(3)科研价值:湿地复杂的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信息可为生态学、生物学、环境变化、古地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对象、素材和重要参考,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六、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本评价系统采用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法)来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那么决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其原理为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组成因素,并按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应用两种比拟的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的相对重要性。

考虑到评价体系中不同类别指标的不可比性,因此只计算各因子分别对于A1 A2 A3的权重奉献。

首先采用专家打分方式建立判断矩阵,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专业软件yaahp0.
5. 0版,可得以下结果:
七、评价结果分析
从评价结果来看,各类中权重最大的因子分别是:生态系统多样性,斑块密度,维持生物多样性。

因此,对于银滩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是其最主要的生态特征;斑块密度是其景观特征的决定性因素;维持生物多样性是其最大的收益。

从评价结果中应当注意到,银滩湿地公园的景观丰富度和多样性较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欠佳。

兰州银滩湿地作为西北地区城市湿地资源的典型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北地区城市湿地的普遍特点。

从生态特征上讲,湿地及周边的自然环境状况对湿地形态开展与功能变化有较大影响。

因此,虽然地形地貌及水文状况的权重奉献低,但在保护工作中要加以重视。

从收益上看,旅游开发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自然湿地人工化的尺度,把握好湿地开发的限度。

第二篇主体规划
第四章:湿地公园规划开展建设战略
一、规划目的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效劳功能,充分发挥湿地效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科研监测、休闲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是生态建设和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

湿地又称为地球之肾,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兰州市银滩湿地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建立湿地保护政策。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基于湿地的“传统〞特性,即地表水的净化和调节之上。

同时,也要使湿地环境能够兼具野生的和园林的自然特征。

它应以保护或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为前提,以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为目标,以其充满野趣的领土景观为特色,吸引公众的到来,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到达保护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宣传作用。

据兰州市园林局介绍,银滩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是“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科普教育、休闲游览〞。

以现有的银滩湿地资源为根底,遵循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将公园规划为能够分别展现黄河湿地的不同景观的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恢复区、科普教育区和休闲游览区四个功能区,使整个公园成为集生态环境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品质湿地公园。

本次我们的规划是在现有的开发根底上,通过自然景观根底设施的完善、人文景观的改造创新以及娱乐设施的增加,使景区整体规划更合理、内容更丰富,使其生态价值、旅游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充分发挥,在生态
功能的根底上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

努力寻求建立更好的新型共存方式,实现城市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开展,在此根底上营造新的城市公园类型,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接近自然的需求。

二、规划思想原那么及拟采取方法
旅游环境综合分析 市场需求导向
旅游资源根底 旅游资源普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产品定位〕
与兰州市生态环境建设开展
战略的协调 与兰州市国民经济总体开展战略的协调
规划目标〔产业定位〕 制定开展战略
系统要素规划方案
保障措施
旅游规划实施方案
图规划拟采取的技术路线三、规划范围及定位
第五章:功能区规划
一、根底规划
〔一〕植物〔植被〕规划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根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湿地公园生境创造中最活泼、最关键的因子,它直接影响湿地景观的质量。

湿地植物是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之间的过度类型,具有适应于半水半陆生境的特征[5]。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湿地公园现有植被类型和总体布局的要求,在尽可能保存现有植被的前提下,进行湿地植被种植,既考虑保证湿地生境的多样性,又追求营造出不同季相及林相变化的湿地植物景观,使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兰州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应利用或恢复原有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构造原有植被系统,尽量防止外来种。

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比方: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忍受能力、考虑水质净化的功能等。

湿地公园可采用去污效果比拟好的挺水植物:茭白、芦苇、菖蒲、香蒲、水葱、灯芯草、石菖蒲、慈菇、美人蕉等;漂浮植物主要:满江红、菱、水鳖、浮萍、
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主要有金鱼藻、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森林沼泽主要树种:水杉、杞柳、枫香、青冈、冬青、石楠、黄连木、黄檀、山合欢、化香、栓皮栎等地带性植被种类;草本沼泽类较多,如莎草群系、芦苇群系、莲群系、菱群系、浮萍群系、凤眼莲群系等湿地景观植物。

公园内的植物主要分为三个局部:水上丛林、人工湿地植物欣赏区、休闲森林植被区。

水上丛林区主要采用缓坡护岸的方式,植物在种植形式上形成“乔木+湿地植物〞的水路结合配置方式。

此外,大型乔木的种植不但可以净化水源,还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多样性的生存空间,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水生植物欣赏区,主要采用欣赏效果好的菖蒲、鸢尾、玉簪等耐水湿的植物和芦苇、荷花等净化功能强的植物一起搭配。

在湖心小岛上主要种植水杉和鸡爪槭,地被主要种植八角金盘、鸢尾、睡莲等欣赏植物。

休闲森林植被区除了以乔木为主的植物群体外,林下可增加玉簪、蝴蝶花、紫萼等耐阴湿的植物;路边或草地中间可布置一些观花的地被植物及自播繁衍能力强的波斯菊、蛇目菊等;滨水低湿地带可以种植水生鸢尾、美人蕉等,并配以成片的开花地被植物,形成突出季相色彩和林面倒影水面的景观效果。

2.1 整体景观营造的要点
首先,植被景观营造应突出规模与季相变化:春天,狗牙根、荻等呈现满目嫩绿的颜色,毛茛、碎米荠、堇菜等植物镶嵌期间形成五颜六色的小斑块,成片的紫云英更是展现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春夏是大多数湿地植物开花的季节,芦苇和荻花白茫茫的一片显得格外壮观,水蓼的花朵开起来那么更像一座座花坛,荷花、凤眼莲的花朵大而美丽,空心莲子草、菱等植物的花朵与水交相辉映显得别具一格;秋天,水杉叶开始变黄变红,漂浮植物满江红、槐叶萍等又给水面添上一片五彩斑斓的外衣,假设草等在清澈的秋水下形成的“水下森林〞假设隐假设现;冬天,禾草呈现出红褐色景观。

营造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时,应突出植物群体美,强调远观,成带状或大片栽植,形成一定规模,展现群落整体美。

比方在营造水港沿岸的植物景观时,可以采用早园竹和旱柳大面积片植,充分展现其群体美,形成优良的景观;如果过分强调植物种类的丰富,那么会使景观显得杂乱且没有重点。

应注意远、中、近景
的协调搭配,防止过多主体,有时只需一种或几种植物,便可形成优美的天际线,构成宜人的景色。

要利用远山、水面、地被等各种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景观元素,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我们可以想像,以市外假设隐假设现的远山为背景,堤岸的柳树为中景,错落栽植勾勒出丰富的天际线;近处水面中形成柳树的倒影,恰如一副优美的水彩画,给人虚实结合的美;游人所到之处都可以欣赏到地被和路边植物带来的美景。

2.2 局部景观营造的要点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的休闲场所,不可能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能引起游客的强烈关注和兴趣。

因此,研究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合游客欣赏的景观也是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任务之一。

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季节、气象条件合理安排游线,并在适宜的赏景点安排引导游客眺望的设施显得颇为重要。

在设计湿地边缘植物时,可考虑栽植如蔷薇、枸骨等人不易靠近、枝繁叶茂的灌木丛,作为动物栖息场所;或在湿地周围种植可供鸟类等动物食用果实或种子的植物,如梨、山楂及杏等;在生态驳岸上配置生长繁茂的绿树草丛,不仅能为陆上昆虫、鸟类等提供觅食、繁衍的好场所,而且进入水中的柳枝、根系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等提供了场所。

园路两侧可采用局部留空或适当疏植旱柳、木槿等,以留出透景线,不宜密植灌木绿篱,以遮挡游人视线,从而导致原本优美的景色无法充分展现。

据笔者在一个景区持续一小时观察发现,许多游客对于此类景色都会错过,只有细心的游客才会绕过障碍进行欣赏和拍照。

人们在湿地游览时,往往是按照游步道进行游览,但事实上许多景色都无法在游步道上直接欣赏到,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延长游步道,对游客进行适当的引导。

例如设置一些木平台和座椅,既可供游客驻足休憩,又可让其有时机远眺美景。

2.3 地被植物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地被植物在湿地景观中的开展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密的灌木等。

地被植物的应用极为广泛,除用以覆盖地面、保持水土外,又具有美观的枝、叶、花、果等,有多样的季相变化和丰富的景观效果,给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

野生地被植物应该满
足植株低矮、覆盖力强、生长迅速、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无公害、便于管理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二〕水源规划
目前景区内无专门的排水系统,生活污水,雨水及植被落叶均由自然环境消化吸收,对自然景观在短时间内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

各区的污水实行分片就近处理。

污水量较大的景点,规划配置小型地埋式二级污水处理装置或生物氧化塘进行处理,到达国家废水排污标准后用于灌溉或直接排放,共规划建立污水处理装置或生物氧化塘共4处。

〔三〕照明规划
结合游路布设不同类型庭院灯,以散光为主。

主要景点采用各色射灯,场地及景观廊道路面采用地灯,防止光污染。

使不同灯光到达梦幻柔和、丰富叶色的效果。

结合景区各景点的需要,分为园径高杆灯、低杆灯、草坪灯、景点泛光灯、指示系统灯。

造型简洁、色彩为黑色或深灰色为佳,点缀装饰植物景色。

〔四〕园路规划
园路建设以尽量少动土石方为原那么,采用自然式布置,依据景区、景点的位置和游客情况,组织多个环路,保障景区内交通的方便、快捷和合理性。

游步道材料选择
游步道所选用的材料可选择水泥、鹅卵石、青石、花岗岩等。

合理的结合搭配,可设计出不同的图案,不仅可以丰富游人的欣赏效果,而且还可以防滑。

园路的质量好坏和材料的运用对游人游览的情绪和公园清洁维护有很大影响,“各式方圆,随意铺砌〞,到达功能与艺术的统一。

为了获得自然、亲切的感受,应尽量选用各种天然的石料,采用各种美观图案的形式铺砌,以到达自然、野趣的效果。

图案设计
在设计道路图案时需与景区主题及周边环境风格保持一致。

游步道的布设
布设原那么和要求
〔1〕游步道等级和布设路线要根据景区绿地内容和游人容量大小来决定;
〔2〕游步道布线应与原有地形融合为一,利用地形地貌造景,尽量减少动用土石方的工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