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
题》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加强小组合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猎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备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从问题入手,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然后进行独立摸索,对数学信息进行整合,再通过小组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说解题思路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教案为学生制造了多次说话的机会:个人汇报、小组讨论以及全班交流。
通过如此的活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摸索问题,形成解题思路,让每个学生通过说话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2盒粉笔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1盒粉笔)
师: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数出这盒粉笔一共有多少支吗?(24支)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
[这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因此有4×6=24(支)]
师:2盒有多少支?如何样运算?[24×2=48(支)]
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刚才这道题?
(1盒粉笔有4行,每行有6支。
2盒如此的粉笔一共有多少支?)
师:谁能列式解决那个问题?说一说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4×6=24(支)求出1盒粉笔有多少支。
24×2=48(支)求出2盒粉笔有多少支。
师:类似刚才如此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显现,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用乘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板书:用乘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粉笔的活动,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探究新知,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1.交流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52页例3,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说一说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汇报信息:①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
②每箱有12个保温壶。
(3)提出问题:要想明白一共卖了多少钱,还要明白什么信息?
(还要明白每个保温壶卖多少钱)
2.独自探究。
(1)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后的结果。
①提问:45×12=540(元)表示什么?(每个保温壶卖45元,12个保温壶能卖多少钱,也确实是一箱保温壶能卖的钱数)
540×5=2700(元)表示什么?(5箱保温壶一共卖的钱数)
②提问:12×5=60(个)表示什么?(每箱有12个保温壶,5箱一共有的保温壶的个数)
60×45=2700(元)表示什么?(5箱一共有60个保温壶,这些保温壶一共卖的钱数)
③45×12×5先求每个保温壶卖45元,12个保温壶卖多少钱,再求5箱保温壶一共卖多少钱。
④12×5×45先求5箱一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求每个保温壶卖45元,这些保温壶一共卖多少钱。
(4)讨论:①和②这两种方法与③和④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
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
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汇报:①与③、②与④的解题思路是相同的,只是③和④分别是①和②两步运算合并的综合算式。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专门快。
3.小结:用乘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时,要依照问题找已知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解承诺用题也要注意检验,用一种方法解答后,能够用另外一种方法再解答一遍,假如两种解法的得数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