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二中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假如你寒假要去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的遗址,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县
C.浙江余姚市
D.陕西西安市
2.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①血缘关系的结合②工具简陋粗糙③人们头脑简单④生活环境险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右图是骨针和装饰品,反映了山顶洞人:()
A.懂得爱美
B.知道定居生活
C.注意防寒
D.开始种植
4.水稻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下列哪个地方的原始居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半坡村 D.浙江河姆渡
5.下列器具中,夏朝人不曾使用的是()
A.青铜器
B.陶器
C.铁器
D.玉器
6.海外华人常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融合而成的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7.传说时代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群众同甘共苦,治理洪水的英雄是:()
A.尧 B.舜 C.禹 D.启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禹建立的:()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秦朝
9.公元前1046年,与商纣王在牧野展开大战的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商汤
D.盘庚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1.尧舜时期,以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1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
A.扩充疆域 B.巩固统治 C.分封亲属 D.赏赐功臣
13.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
B.马王堆帛画
C.秦陵兵马俑
D.战国编钟
15.战国末期的屈原,创作出很多优秀诗篇,代表作是:()
A.《离骚》 B.《楚辞》 C.《诗经》 D.《诗歌》
16.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老子、孔子
B.孔子、孟子
C.荀子、墨子
D.韩非、孙武
1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军事格言出自:()
A.《论语》
B.《孙子兵法》
C.《墨子》
D.《孙膑兵法》
18.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战役:()
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城濮之战④桂陵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19.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食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此水利工程是指:A.郑国渠 B.灵渠 C.广通渠 D.都江堰
二、改错辨析(每小题3分,共15分)
21、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种植不同的粮食作物,这是北方和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决定的。
22、禹死后,其子继位。
从此禅让制代替了世袭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反应的是法家的思想。
2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那时已有卜辞。
25、自马陵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攻势。
三、读图说史(26---28小题,共34分)
26.右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分)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2分)
他们分别种植那种农作物?(2分)分别生活在什么流域?(2分)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7、识读下图(共11分)
天子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请回答:(1)请在西周等级示意图上标出表格处每一层人的身份。
(5分)
(2)此图说明西周实行的是一种怎样的制度?(1分)
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2分)
(3)你认为这种制度有哪些作用?(3分)
28、(13分)看右图:
读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1)右图中人物是谁?(2分)他创立了什么学派?(2分)
(2)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3分)
(3)他的弟子整理的记载他言行的书是哪一部?(2分)他的学说,对
后世有何影响?(2分)
(4)根据你对材料中两句话的理解,谈谈你的启示。
(2分)
四、材料问答(共11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战国策》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是: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二: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
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
三、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四、推行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材料三:秦孝公去世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
请回答:
(1)、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年?(1分)
(2)、变法令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2分)有利于增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机构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2分)
(3)、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4分)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一说旧贵族为什么要将商鞅置于死地?(2分)
福鼎二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答题卡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改错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错误: 改正: 22、错误: 改正: 23、错误: 改正: 24、错误: 改正: 25、错误: 改正: 三、读图说史(26---28小题,共34分) 26、(1)A B (2)A 、 居民;作物: 流域: B 、 居民;作物: 流域: (3) 27、(1) 、 、 、 、 (2) (3) 28、(1) (2)
(3)
学校 姓名 考号 班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4)
四、材料问答(共11分)
29、(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