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病房设置要求:
• 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以及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和二 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可设置独立的新生儿病房
• 新生儿每张床位面积不少于3㎡,床间距不少于1 ㎡.新生儿监护室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的2倍。
• 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 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 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整理课件
2
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008年9月,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严重新生 儿医院感染事件9例,8例死亡
事故原因:
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重视不够,内部管理 松懈,诊疗规范、感染控制等工作制度执行不力,医 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反应迟缓。事故发生 后,也未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报告,迟报,瞒报, 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整理课件
3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清洁用品的消毒:
• 清洗方法: 手工:清洗、消毒、冲洗、干燥备用。 机械:按照使用说明。
• 注意事项: 清洗消毒后应当干燥保存。 应区分使用。
整理课件
3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器械、器具要求:
• 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 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 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无叠加床。
• 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 换清洗消毒。
整理课件
35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呼吸机:
• 常见的感染源有吸引器、吸引用容器、气管内导 管、喉镜、加湿气器等。
• 应注意每周1~2次更换呼吸机管道并消毒,尽量 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消毒后的管道有效期7d。
• 每天更换加湿器内蒸馏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整理课件
2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科分区
• 新生儿病房分医疗区和辅助区
• 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有 条件的可设置早产儿室。
• 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间、接待室、配奶间、新生 儿洗澡间(区)等,有条件的可设置哺乳室。
整理课件
25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布局和要求:
• 新生儿病房入口处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 前严格洗手和更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整理课件
4
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1991年11月,某县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的暴发流行, 55名婴儿发病,23名婴儿死亡。
调查发现: 该院卫生设施条件差,产科消毒、隔离制度不严,
在对产房、婴儿室等56件物品进行细菌检测时,发现 其中的26件物品,包括:婴儿被褥、尿布、奶瓶等都 培养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
• 医务人员尤其是刚参加工作或者调入新生儿室的,应定期 体检,最好每3月做鼻和咽拭子培养,对配奶和卫生清洁 人员也应同样重视。我国曾多次发生工作人员带菌引起新 生儿感染流行的事例。
整理课件
30
工作人员要求: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 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 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 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 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 快速手消毒剂可有效杀菌,可放置在床旁,由于使用方便、 刺激性小,可提高洗手依从性
• 可通过教育培训、监测、执行反馈、提醒、激励等措施保 证执行手卫生制度。
整理课件
17
针对高危因素,落实控制措施
• 内在因素:
小胎龄和低出生体重——注意皮肤、口腔护理
生物屏障——严格监测定植菌的变化
免疫屏障——早产儿是重点保护对象
整理课件
39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防治措施
• 寻找并控制传染源:
立即隔离并积极治疗患儿,尽可能将患儿 放置于单独隔离间
暂停接收新入院患儿直到医院感染完全控制为止
住院患儿能离院者尽早办理出院
整理课件
40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防治措施
• 清除固定设施的污染:
医疗设施 水槽 配药间 呼吸机管道 湿化器水源
配奶间 奶加热器
病情严重程度——免疫调节治疗
整理课件
18
针对高危因素,落实控制措施
• 外在因素
静脉内置管——缩短置管时间 完全胃肠外营养——倡导母乳喂养 机械通气——改进通气模式 药物——避免滥用药物 环境——确保空间和人员要求
整理课件
19
CRBSI预防与控制措施
• 手卫生 • 最大无菌屏障 • 皮肤消毒 • 置管部位选择 • 每日评估插管的必要性
整理课件
5
高危新生儿
正常新生儿:
高
危新生儿:
出生后足月 低体重儿(<2500g)
体重正常 早产儿
适于胎龄 有疾病等
无异常情况
整理课件
6
高危新生儿
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母亲疾病史 母亲有各种急、慢性疾病
异常妊娠分娩史 妊高症、羊膜早破、前置胎 盘;难产、
如高位产钳、臀位牵引
手术产
在我国及发展中国家,NICU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为呼吸系 统感染。
Page 12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存在、繁殖并排出 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
病人---外源性院感中的主要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包括病人、工作人员和陪人, 在暴发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自身传染源---感染性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 的储菌库,细菌易位即可感染 环境储源 动物传染源
• 病房入口处应有接待室,接收新病人,做好入院处置(沐 浴、更衣)后入室
• 限制不必要的入室探视(可电话、视频探视),确需探视 时,探视者不得有急性感染性病症,如有可能接触患儿时 必需严格洗手
整理课件
26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配奶室:
• 盛放奶瓶容器每日必需清洁消毒;哺乳用品一人 一用一消毒,奶粉存放符合要求;保证存奶制品 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整理课件
13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直接、间接、血液/ 体液 飞沫传播 垂直传播---胎盘、产道、哺乳 医疗器械和设备---侵入性操作 时发生
整理课件
14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 易感者
–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 抗生素长期大量使用 – 侵入性操作造成皮肤、粘膜屏障功能破坏
• 非必要品禁止携带入室,室内禁止养殖花、草和树木。
整理课件
29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工作人员要求:
• 新生儿病房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医师人数与床位之比应当 为0.3: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之比应当为0.6:1以上。
• 下列情况不适合或暂停在新生儿室工作:急性呼吸道感染、 结核病、发热、胃肠炎、开放性或引流性皮肤病变、疱疹 病毒感染、健康带菌者(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 HbeAg阳性者等)
整理课件
3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 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 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 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 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 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 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 配奶前须先洗手,再进行配奶。
• 配置的牛奶储存时间:病房用奶现配现用。
整理课件
27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沐浴室:
• 沐浴操作有规程:用具• 沐浴用物,如一次性浴单、浴巾、小毛巾等做到 一婴一份一用一消毒(灭菌),避免交叉感染。
• 浴垫浴池,台面等每日使用后清洗,并用消毒液 擦拭,浴垫清洁消毒后竖起晾干。
整理课件
36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呼吸机:
• 螺纹管冷凝水应作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 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儿气道;
• 呼吸机内部不必要进行常规消毒;
• 呼吸机表面、按钮、面板,用75%酒精擦拭,每天 一次。
整理课件
37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呼吸机:
• 减少呼吸机使用天数,及时撤机。 •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半卧位或头高位(15 °~
整理课件
3
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1993年3月,某市人民医院的14名新生儿被柯萨奇B族 病毒感染,10名新生儿死亡。经调查是由一名感染柯 萨奇B族病毒且发病的产妇将病毒携带入院,感染其婴 儿并染及同居一室的其他产妇和新生儿,造成暴发流 行。
问题分析:
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消毒隔离不严、科室制度 执行松懈(甚至多个婴儿共用一个奶瓶喂奶),以及 探视制度不严等。
经胎盘获得的感染(如先天性梅毒、风疹、巨 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弓形体病等)和出生 48小时之内已证实。
整理课件
9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均低下,对病原体普遍易感 体重低,院感率高,极低体重儿是高危人群,病 死率高。小于2Kg是大于4Kg的2.5倍 广谱抗生素应用的应用:使用抗生素大于5天院感 率明显增高 医源性交叉感染:侵入性操作、医务人员操作不 规范 、病室拥挤环境污染
整理课件
15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手卫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预防 • 合理使用抗生素 • 皮肤护理 • 早期开始肠道内喂养 • 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整理课件
16
规范化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内感染 最有效的方法
• 依从性较差,据报道仅为20%—50%
• 当手部有可见的污物或被含蛋白的物质污染后应洗手,如 无可见的污物或在接触患者前可用手消毒剂擦手
整理课件
2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环境要求:
• 温度控制在足月儿22~26℃,早产儿24~28℃,保持60~ 65%的相对湿度。
• 新生儿病室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 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 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 显污染随时清洁与消毒。
• 流动传染源的管理:
患儿 医务人员(清洁工人) 皮囊复苏器等
整理课件
41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防治措施
• 切断传播途径:
整理课件
20
最大无菌屏障预防
• 最大无菌屏障:
帽子 口鼻罩 无菌衣 无菌手套和大铺巾
整理课件
21
更换敷料
• 3遍碘伏,3遍酒精进行消毒。如碘过敏者,只用 酒精消毒,局部涂擦至少30秒
• 从导管远心端向近心端除去敷贴,防止将导管拉 出
• 从里到外环形消毒各三次;勿用纱布吸干消毒液 或吹干
整理课件
22
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
整理课件
1
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 医院感染事件6例, 5例死亡
据专家调查:
新生儿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吸氧 湿化瓶没有更换;消毒液浓度不合格;医院感染防 控工作不够重视,措施不到位;医务人员严重缺乏 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
整理课件
3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 新生儿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 防与控制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
• 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 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 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 出。
30°) • 吸痰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加强翻身、拍背。尽
量减少吸痰的次数。每次吸痰操作前洗手。 • 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用半湿的盐水棉球轻轻擦拭
口腔。
整理课件
38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 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 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Page 10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特点
发生率高: 胎龄越小 出生体重越低 住院时间越长
危害性大: 容易暴发流行 病死率高
不容易早期发现 医院感染暴发有特定的复杂性:
病原体复杂(细菌、病毒、真菌)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难以确定
Page 11
NICU医院内感染的常见部位
血流感染(45%—55%) 消化道感染(5%—11%) 眼耳鼻喉感染(8%—21%) 呼吸系统感染(16%—30%)
留置血管导管的维护
• 不应在PICC置管侧肢体进行静脉穿刺及测量血压
• 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 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 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 输液前,应抽回血,确定导管位于血管内再输注 药物,不宜用力推注,以防血栓脱落进入循环。
整理课件
出生时异常 窒息、早产儿、低体重儿
新生儿疾病 感染
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
整理课件
7
新生儿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患儿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 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入院48小时 后发生的感染即医院内感染。
通过产道获得的感染,属于医院内感染。
整理课件
8
不属于医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