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
应用效果
周小红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1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健康
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的护理,两
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健康认知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5.95%,高于对照组的84.51%,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8±7.4)分,高于对照组的(88.4±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是必要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7(012)008
【总页数】3页(P147-149)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效果
【作者】周小红
【作者单位】528000 佛山市中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免疫系统慢性疾病, 患者出现关节功能障碍, 对日常生活造
成一定影响, 严重的还会致残[1],多数患者存在较大心理负担, 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社交, 而心理负担大又会反过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形成恶性循环[2]。

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 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 促进关节
功能的恢复。

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依从性高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因而还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本院对7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45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74例)与对照组(71例)。

观察组中男48例, 女26例, 年龄32~68岁, 平均年龄(50.4±6.5)岁,病程2个月~10年, 平均病程(4.9±1.7)年。

对照组中男45例,女26例, 年龄35~69岁, 平均年龄(51.5±6.4)岁, 病程1个月~13年, 平均病程(5.2±
2.6)年。

两组患者一般
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即健康宣教、生活干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主要护理措施为:①认知行为护理。

责任护士了解患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认知程度, 从而针对性的给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循序渐进的让患者认识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规律、治疗方法、预后等, 鼓励患者正视疾病, 要让患者从思想上认为类风湿
性关节炎, 只要对症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就会得到控制, 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鼓励患者用正能量来面对疾病。

同时, 责任护士理解并诱导患者发泄
不良情绪,与患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从而构建更和谐、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 更好引
导患者正视疾病, 乐观对待疾病。

护理人员通过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消除患者的错误认知, 通过暗示、鼓励、解释、启发、引导等方式帮助患者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于病情康复的不良影响, 帮助患者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主动配合医护人
员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康复健康教育。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致残率较高, 随着病情的加重, 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丧失, 因此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开展康复健康教育。

对于早期发病的患者, 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从事日常力所能及的活动, 并且每日适度锻炼,不得绝对卧床休息。

对于中晚期的患者, 护理人员结合患
者受损的关节为其制定运动计划, 将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结合起来, 并且鼓励患者
借助辅助器械完成日常生活自理项目以及社交活动, 不得因关节功能的部分障碍而完全放弃关节功能, 反复告知患者人体的关节具有非常强的修复力, 经过康复锻炼
后关节功能会逐渐修复,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小, 促使患者主动参与康复锻炼。

对于
瘫痪的患者, 加强对患者的被动运动, 并鼓励患者进行肌力运动, 预防肌肉萎缩。

③饮食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每日下午给患者开展饮食健康教育活动,让患者认识到合
理饮食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的积极意义, 强烈要求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 摄入蛋白质,同时还给患者制定饮食方案, 严格要求患者每日定时定量饮食[3,4]。

定期给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的饮食健康教育, 调整饮食方案。

④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因而
不少患者会出现消极、低落、绝望等不良情绪, 对治疗失去自信心。

对此,责任护士给患者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眼疾进展知识, 反复强调在进展期的治疗措施效果可能不明显, 但是这并不代表治疗无效, 并且邀请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 用温和的语气开导患者, 主动与患者谈心, 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SAS、SDS量表于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 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 得分越高
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健康认知水平(于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使用健康认知水平评估量表进行健康认知水平的评估, 总分100分, 得分越高认知水平越高)、治疗依从性(于护理1个月后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5], 分成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三个层级, 依从性=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于护理1个月后进行评估, 分成20个条目, 采用1~5分记分制, 1分为不满意, 5分为非常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月的护理,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
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比较护理前两组健康认知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 3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5.95%, 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为84.51%,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 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8±7.4)分,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8.4±6.8)分,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09, P<0.05)。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炎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表现出对称性、慢性的多关节炎症疾病[6-9], 会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等,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在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 一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

而病程长、反复发作、致残率高等特点使得患者容易产生心理应激, 而心理因素又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影响到患者的早日康复[10-13]。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状态, 加强对患者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积极配合治疗, 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7,14-16]。

通过分析患者存在的认知缺陷, 循序渐进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关于疾病发展进展、饮食、康复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通过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促使患者主动采取健康的行为, 减少诱因, 提高治疗依从性, 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8,9];通过心理护理促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 增强治疗依从性, 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康复锻炼等, 提高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1个月的护理,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文献】
[1]孙瑞菊.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5):232-233. [2]石春红, 范明.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基层医学论坛, 2015(4):543-544.
[3]曹玲, 崔文娟. 舒适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评分影响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23):4667.
[4]林盈芝, 李慧芳, 吴秀云.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1, 3(23):509.
[5]阿米娜·阿不力米提, 比力克孜·塔依尔.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世界最新
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6, 16(31):254-255.
[6]陈慧丽, 姜明华, 王新, 等. 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研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6):1157-1159.
[7]魏雪红, 鲁亚玲, 段梅欣, 等. 回医烙灸疗法配合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血清IL-2、TNF-α水平影响的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34):5-8.
[8]姜双枣.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31):163.
[9]周伯琪. 综合心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山西医药杂志, 2011, 40(18):872-873.
[10]陈美好, 陈新娣, 张小珍.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心理障碍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观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14):21-23.
[11]谢瑞红.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8):255-256.
[12]宋明梅. 系统性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6, 7(4):82-83.
[13]王燕. 类风湿性关节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 医药卫生(引文版), 2016(7):00105. [14]蔡旭, 肖剑伟, 郭粉莲, 等.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2016, 30(23):2887-2889.
[15]黄慧. 临床护理路径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当代护士旬刊,
2012(11):114-115.
[16]顾燕玲.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常州实用医学, 2006, 3(23):132-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