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物理二模压轴题汇总之填空图表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压轴:图表分析
1.(15年奉贤区二模)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容器中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块熔化前后水面变化的情况,他们选用了质量为m1和m2的冰块(已知m1<m2),将它们分别放入盛有相同体积水的相同的烧杯中,冰块熔化前后水面变化情况如图9(a)、(b)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现象和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图(a)或(b)中的现象及相关条件可知:
(18)。
(2)若图(a)的冰块内掺有小木块,待冰块熔化后小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水面高度将(19);而图(b)的冰块内掺有小铁块,待冰块熔化后小铁块下沉到杯底,此时水面高度将(20)。
(已知ρ铁>ρ水>ρ木)
2.(15年虹口区二模)小明同学在复习时对所学的部分物理量进行了分类归纳。
物理量速度v=s/t、比热c=Q/m∆t、压强p=F/S、密度ρ=m/V、电阻R=U/I、功率P=W/t 小明的分类将电阻R、密度ρ、压强p归为一类
①请判断:小明的分类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
②你认为可以归为一类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只需写出一种情况)
3.(15年黄浦区二模)某同学研究“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时,所用竖直向上拉力F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先用滑轮A分别以不同速度V1、V2匀速提起同一物体,再换用滑轮B (G B<G A)重复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7(a)、(b)、(c)所示。
①比较(a)、(b)两图,可知:(22)。
②比较(a)、(c)两图,可知:(23)。
(20)(21)
(22)(23)
图7
密度
概念
定义、定义式 单位
物质特性之一 测量
原理: (18)
方法 应用 鉴别物质
(19)
4.(15年闵行区二模)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运动物体做功本领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从实验室借取了弹射器、纸盒、质量与形状不同的物体(已知m 甲=m 丙<m 乙=m 丁),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进行了实验。
实验中,纸盒的初始位置始终相同,利用弹射器控制每次物体弹出时的速度相同。
实验过程与结果如图7(a )、(b )、(c )、(d )所示。
(1)本实验通过观察 (19) 来比较运动物体做功本领的大小。
(2)图7(a )、(c )或图7(b )、(d )是在研究运动物体做功本领的大小与 (20) 的关系。
(3)他们分析比较图7(a )、(b )或图7(c )、(d )后认为:质量、速度相同的不同物体,球形的物体比方形的物体做功本领更大。
您 (21) 他们的观点(选填“赞同”或“不赞同”),您的理由是: (22) 。
5.(15年青浦区二模)如图7所示为某同学所建立的“密度概念图”。
① 请你将“概念图”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 (18) ; (19) 。
② 请你另举一个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并简要说明其反映的是物质哪方面的特性: (20) 。
6.(15年松江区二模)如图8甲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推动同一木块移动一段距离。
图8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 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21)的关系;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车的运动与所受(22)的关系.
② 甲实验是通过观察(23),从而间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乙实验是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24)。
图7(a )
纸盒初 始位置
纸盒与物 体最终位置
图7(b )
纸盒初 始位置 纸盒与物 体最终位置
弹射物体丙
弹射物体丁
图7(d )
弹射物体甲
图7(c ) 弹射物体乙
图8
7.(15年徐汇区二模)某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不变的运动称作“匀速直线运动”、快慢改变的运动称作“变速直线运动”。
他们决定通过实验研究物体的直线运动情况。
他们在玻璃管中装入液体,并在管中留一个气泡,观察并记录气泡的运动情况。
实验前,先将玻璃管有气泡的一端向下倾斜,让气泡在玻璃管中向上缓慢运动,气泡运动过程中保持玻璃管的倾角不变。
玻璃管旁放一把刻度尺,用秒表记录气泡通过某一位置的时间,用记号笔在玻璃管上标出此时气泡的位置。
该小组同学两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图7(a )、(b )所示,请分析他们的实验数据,判断气泡的运动情况。
①分析比较图7(a )中的相关数据可得: (18) ,由此可判断物体在做 (19) 直线运动。
②分析比较图7(b )中的相关数据可得: (20) ,由此可判断物体在做 (21) 直线运动。
8.(15年杨浦区二模)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凸透镜A (焦距20厘米)前某一位置上,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观察到的现象如图7(a )所示。
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调换不同的凸透镜重复实验,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7(b )、(c )所示,已知f A >f B >f C 。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a )或(b )或(c )可得: (21) 。
②分析比较图(a )和(b )和(c )可得: (22) 。
9.(15年闸北区二模)打开一瓶香水,不久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
为了探究液体中影响分子扩散快慢的因素,某小组同学用烧杯、冷水、热水、酒精、胶头滴管和红墨水等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体积相同、温度相等的酒精和水如图7(a )、(b )所示,在两杯液体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观察到两杯液体变成红色的时间不同。
然后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体积相同、温度不同的冷水和热水,如图7(b )(c )所示,同样滴入相同的红墨水,热水变成红色的时间较短,冷水变成红色的时间较长。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①比较(a )和(b )两图可知: (18) 。
气泡
17.6s
5s
9.5s
0s
13.7s
(a )第一次实验
20s
气泡
5s
10s
15s
(b )第二次实验
0s
图 7
图7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 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 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c m 凸透镜A 凸透镜B
凸透镜C
(a ) (b ) (c )
②比较(b )和(c )两图可知: (19) 。
10.(15年长宁、金山区二模)某校初三同学在做重力势能相关实验的时候,发现自由下落的弹性小球碰撞地面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总小于原来下落的高度,这说明弹性小球在碰撞地面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
为了探究自由下落的弹性小球在碰撞地面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E 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分别让同一弹性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碰撞地面,通过测量该弹性小球下落高度与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的差值∆h ,来比较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E ,实验过程如图7(a )、(b )和(c )所示(∆h 3<∆h 1<∆h 2)。
请仔细观察图7中的现象和测量结果,并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分析比较图7中的(a )和(b )两图可知:自由下落的同一弹性小球碰撞同种材料的地面,下落高度较大时,_______。
②分析比较图7中的(b )和(c )两图可知:_______。
(18) (19) 图7
(a ) (b ) (c )
木材 木材 大理石 ∆h 3
∆h 2
∆h 1
答案
1.(15年奉贤区二模)
①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块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发生改变;
②不变;下降。
2.(15年虹口区二模)
①(20)不合理;(21)密度、电阻是表示物质性质的物理量,压强不是。
②(22)速度、功率;(23)二者都是表示快慢的物理量
(答案合理均可)
3.(15年黄浦区二模)
(22)使用同一滑轮提起同一物体,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大小与速度无关。
(23)使用不同滑轮以相同的速度提起同一物体,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大小与滑轮有关,滑轮重力越大,所需拉力F越大。
4.(15年闵行区二模)
(19)纸盒滑动距离的长短。
(20)质量。
(21)不赞同;(22)物体被弹射出去后,球形物体与地面的摩擦为滚动摩擦,方形物块与地面的摩擦为滑动摩擦,图7(a)、(b)或图7(c)、(d)物体撞击纸盒时的速度并不相同。
(答案合理即可)(2分)
5.(15年青浦区二模)
(18)ρ=m /V;
(19)计算不可测的质量或体积;
(20)比热容,反映的是物质吸放热的本领。
6.(15年松江区二模)
(21)质量;(22)力;(23)木块移动的距离;
(24)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其余每空1分)
7.(15年徐汇区二模)
(18)通过相同的路程时,物体(气泡)运动所用时间越来越短;(19)变速。
(20)在相同的运动时间内,物体(气泡)运动所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21)变速。
8.(15年杨浦区二模)
(1)物距大于1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相同,焦距减小,像距和像都变小。
9.(15年闸北区二模)
(体积相同)温度相同的不同物质,分子扩散的快慢不同;
(体积相同)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
(第14、15题,每格2分)
10.(15年长宁、金山区二模)
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E较大;
同一弹性小球从相同高度自由下落,碰撞不同材料的地面,损失的机械能的大小∆E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