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基础知识必备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运用
基础学问必备(八)
一、关于“得体”的相关学问
所谓语言得体,也就是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即用语能依据表达的目的、对象、话题、场合、情境等,恰当表述,分寸得当。
从近几年考试状况看,“得体”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谦敬辞的运用上。
(一)常用敬辞
1.双音节敬辞
(1)“令”字一族。
用于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例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2)“拜”字一族。
用于人事往来,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
例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与对方告辞;探望,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庆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3)“奉”字一族。
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
例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知,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知;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托,拜托。
(4)“惠”字一族。
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
例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5)“恭”字一族。
表示敬重地对待对方。
例如:恭贺,敬重地庆贺;恭候,敬重地等候;恭请,敬重地邀请;恭迎,敬重地迎接;恭喜,庆贺人家的喜事。
(6)“垂”字一族。
用于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例如:垂爱(多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疼惜;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对方对自己的关切挂念。
(7)“贵”字一族。
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例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氏;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
(8)“高”字一族。
称别人的事情。
例如:高见,超群的见解;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七八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9)“大”字一族。
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例如:大驾,称对方;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10)“敬”字一族。
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
例如:敬告,告知;敬贺,庆贺;敬候,等
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敬重;敬请,请;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11)“请”字一族。
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
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坐,请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12)“屈”字一族。
例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当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13)“光”字一族。
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
例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来宾来到。
(14)“俯”字一族。
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例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当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15)“华”字一族。
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例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人同姓。
(16)“叨”字一族。
例如:叨光(多用于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多用于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多用于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17)“雅”字一族。
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
例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看法;雅正,用于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教。
(18)“玉”字一族。
用于称对方身体、行动等。
例如:玉体,称对方的身体;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19)“芳”字一族。
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例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女子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女子的名字。
(20)“贤”字一族。
用于平辈或晚辈。
例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性;贤侄,称侄子。
(21)“赐”字一族。
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
例如:赐教,指别人指教自己;赐膳,指别人用饭食款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22)“候”字一族。
例如:候光,等候光临(多用于请帖);候教,等候指教。
(23)“台”字一族。
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
例如: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驾,旧时称对方;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2.表示敬意的成语
(1)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2)不吝赐教: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看法或请教问题。
(3)鼎力相助:大力相助。
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4)洗耳恭听:专心地听。
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5)高朋满座:珍贵的来宾坐满了席位,形容来宾许多。
(6)领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
(7)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特殊虚心。
(8)虚左以待: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敬重,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
(二)常用谦辞
1.双音节谦辞
(1)“家”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
例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2)“舍”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
例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3)“小”字一族。
用于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例如:小弟,男性在挚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
(4)“老”字一族。
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例如: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老年人称自己的面子。
(5)“敢”字一族。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例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6)“愚”字一族。
用于自称。
例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看法或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7)“拙”字一族。
用于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例如:拙笔,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称自己的文章;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8)“敝”字一族。
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例如:敝人,对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9)“鄙”字一族。
用于自称。
例如:鄙人,谦称自己;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鄙意,谦称自己的看法。
2.表示虚心的成语
(1)笨鸟先飞:表示自己实力差,生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2)抛砖引玉:谦辞,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看法引出别人超群的、成熟的看法。
(3)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特殊光荣。
蓬荜,即“蓬门荜户”的简称,用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借指穷苦人家的简陋房屋。
(4)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特殊珍惜,比方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5)贻笑大方: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6)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俸禄,泛指没出力而接受酬劳。
(7)敬谢不敏:敬重地表示没有实力或不能接受。
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
敬,敬重;谢,推辞;不敏,不聪慧,没有才能。
(8)忝列门墙: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9)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10)德薄才疏:品德和才能都很差。
薄,浅;疏,空虚。
(11)挂一漏万:提到一个,漏掉上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许多。
挂,列举;漏,遗漏。
(12)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13)姑妄言之:姑且说说。
(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14)敬重不如从命:与其看法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看法。
(15)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逐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16)尸位素餐:谦称自己未尽职责。
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
(17)不足挂齿:事情略微,不值得一提。
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
(18)雕虫小技:比方微乎其微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19)区区此心:形容微乎其微的一点心愿或想法。
区区,微小、微薄。
(20)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确定的收获。
也作“愚者一得”。
(21)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方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也作“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蠡,瓢。
(22)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摆布斧子,比方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班,指古代出名的木匠。
(23)聊表寸心:略微表示一下心愿。
聊,略微;寸心,微小的心愿。
二、关于“简明”的相关学问
“简明”就是“简要、明晰”。
“简要”就是说话不重复啰唆,用语力求精练,不说多余的话;“明晰”就是明白无误,让人精确理解其含意。
(一)常见的重复啰唆现象
1.下午我买了些卫生洁具。
(“洁”有卫生、清洁之意,与“卫生”重复)
2.凯旋而归。
(“凯旋”是“胜利归来”之意,与“归”重复,去掉“而归”)
3.加强德育教化。
(“德育”指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化,与“教化”重复)
4.此事涉及到党群关系。
(“及”即“到”,所以“到”多余,应去掉)
5.加强国际间的文化沟通。
(“际”意为“彼此之间”,与“间”重复,应去掉“间的”) 6.这些莘莘学子。
(“莘莘”形容众多,与“这些”重复,应去掉“这些”)
7.报刊杂志。
(“报刊”即报纸和杂志,后再用“杂志”,语义重复)
8.邂逅相遇。
(“邂逅”即偶然遇见,与“相遇”重复)
9.警匪力气悬殊很大。
(“悬殊”意即“相差很远”,与“很大”重复,去掉“很大”) 10.到会的21名与会者。
(“与会者”就是到会的人,与“到会的”重复)
11.那人大约二十五六左右。
(“大约”和“左右”都是表示约数的,重复,删去其一) 12.欢迎市委领导到我校莅临指导工作。
(“莅临”有“到某地”之意。
再用“到”,重复)
13.人来人往也特殊多。
(“人来人往”就是人“特殊多”)
14.话语里带有扪心自问的自责。
(“扪心自问”就已经含有“自责”的意思了)
15.提出真知灼见的看法。
(“真知灼见”意为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与“看法”重复) 16.新时辰表下周起起先启用。
(“启用”就是“起先运用”,“起先”赘余)
17.这其中定有问题。
(“其”就是“这”,重复)
18.他俩相互厮打。
(“厮”即“相互”)
19.特殊罕见的古城遗址。
(“罕”就有“特殊”之意)
20.爵士乐正方兴未艾。
(“正”“方”意思相同)
21.被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指被专家或内行笑话,与“被”重复)
22.对此不要抱过高的奢望。
(“奢望”就是“过高的希望”之意)
23.他一挥而就地书就“还我河山”四字。
(“呵成”就是“写成”之意,与“书就”重复) 24.造成人民的生灵涂炭。
(“生灵”指老百姓,与“人民”重复)
25.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辰”,“时日”的意思。
“诞辰”,诞生的时日,与“纪念日”重复,应改为“诞生100周年纪念日”或“100周年诞辰”)
26.国庆51周年。
(“国庆”即开国纪念日,可说“建国”或“开国51周年”)
27.《大地》的付梓刻印使他很兴奋。
(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与“刻印”重复) 28.曾阅历任了学习委员、班长等职务。
(“历”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与“曾经”重复) 29.勿要吸烟。
(“勿”表示劝阻或禁上,相当于“不要”,所以“勿要”重复。
去掉“要”) 30.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众”即大家,去掉“大家”)
31.使老百姓的生活成家立业。
(“生活”与“成家立业”重复,去掉)
32.没有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不虞之誉”是没有想到的表扬,与“没有想到”重复) 33.他流下了感谢涕零的泪水。
(“感谢涕零”意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感谢涕零”与“流下了泪水”重复)
34.他心里自惭形秽。
(“自惭形秽”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去掉“心里”)
35.慰问“新冠”病人的信件连绵起伏地纷至沓来。
(“纷至沓来”意为“纷纷到来”,与“连绵起伏”重复)
(二)造成歧义现象的几种状况
1.词义不固定、不明确
(1)我买的那台手提电脑早就报销了。
(2)南美许多国家看不上亚冠联赛。
例(1)中的“报销”,既可理解为“核销”,又可理解为“报废”。
例(2)中的“看不上”既可理解为“看不到”,又可理解为“瞧不起,轻视”。
2.一种组合层次,多种结构关系
(1)人们对进口彩电颇多争议。
(2)学生家长都来齐了。
例(1)中“进口彩电”这一短语,从结构类型上看可以是动宾式,也可以是偏正式。
例(2)中的“学生家长”这一短语,从结构类型上看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偏正式。
自然,不同的结构所表示的意义就不相同了。
3.多种组合层次,多种结构关系
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北京奥运会。
“许多国家的领导人”这个短语中的“许多”一词可以强调人数多,国家的数量不确定;也可以强调国家的数量多,人数不确定。
4.语言单位之间没有稳定的语意关系
(1)通知的人还没回来。
(2)这是飞人刘翔摄于美国旧金山的照片。
例(1)中“通知的人”既可表示“去通知的人”,又可表示“被通知的人”。
例(2)中“刘翔摄”既可表示刘翔是拍摄的施事者,又可表示刘翔是拍摄的受事者。
两例中的“人”和“通知”,“刘翔”和“摄”之间都形不成稳定不变的语法关系(施事与受事,主体与对象),因此也就没有稳定不变的语意关系了。
5.动词后支配对象的范围界限不清
(1)李煜认为杜甫有深厚的门第观念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2)接近考试,老师希望学生别看电视看小说。
例(1)中动词“认为”的宾语假如是“杜甫有深厚的门第观念的观点”,例句明显表明“杜甫有门第观念”只是李煜的观点;动词“认为”的宾语假如是“杜甫有深厚的门第观念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例句明显表明“杜甫有门第观念”就是其他人的观点了。
例(2)中的“别”在句中相当于“禁止”“杜绝”之类的意思和用法,其后支配的对象假如是“看电视看小说”,那么例句的意思就是老师既不让学生看电视,也不让看小说;其后支配的对象假如是“看电视”,不包括“看小说”,那么例句的意思就是老师允许学生看小说,只是不允许看电视。
6.不该省略的成分省略了
(1)我劝服哥哥和你一起去灾区。
(2)孩子很宠爱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特殊兴奋。
例(1)可以理解为“劝服哥哥,让哥哥和你去”,也可以理解为“劝服哥哥,让我和你去”。
例(2)中后一分句的主语可以承前主语“孩子”,又可以承前宾语“李大伯”,这就使得“有说有笑特殊兴奋”的主语不明确,理解上造成了歧义。
三、语言表达“生动”的妙招
语言表达“生动”,要求用传神、鲜活的词句表情达意。
“生动”就是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语意具体,形象可感。
“生动”的考查在“简明、得体”“选用、仿用、变
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等题目中均有体现。
生动的语言不但具体形象、活泼多变、绘声绘色,而且感情足够,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1.要运用描绘性的词语和具体形象的写法。
描绘性的词语绘声绘色,富有动感,用在恰当的地便利显得生动活泼。
具体形象的表达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抽象的东西鲜活起来。
例如:
夏天的阳光特殊猛烈,到处都热得厉害,真叫人受不住了。
修改后:天上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
没有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大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道光都像火镜里的焦点,晒得东西要着火。
修改后的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2.多用贴切的比方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要特殊重视比方的运用,因为它的主要功用就是把抽象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而拟人的功用是使无生命的对象充溢朝气和感情,使它生动起来。
例如:
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
杰克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把“枯叶”比作“名片”,生动新颖,把冬天拟人化,使它具有人情味,富有幽默感,正好体现出苏比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冬季寓所而并不畏惧冬天的心情。
3.恰当运用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适当运用这些丰富多彩的词语,文章语言就可能生动,并表现出确定的时代感。
但运用时要考虑是否适合内容、语境、文体及接受者,不行滥用。
例如:
平常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以为开几晚上夜车就可以把成果弄上去,简直是白日做梦。
与一般的表述相比,运用俗语“临时抱佛脚”和惯用语“开夜车”,显得特殊生动。
4.恰当选用句式。
既可用确定的语气来表明观点,也可以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更加显明而猛烈,语言生动而形象。
另外,留意整句的运用。
5.应当倾注自己的主观感情。
要让字里行间充溢真实感情,要让理性的语言后面隐藏细腻、独特的体验和意味深长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