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五次反围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 军宵遁。”------毛泽东在 《西江月· 井冈山》词中描写 黄洋界保卫战情景的诗句。
歼灭敌人,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
各个击破的战方针。
结果:从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红
一方面横扫七百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 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 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红军粉碎敌人 “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
过程: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兜圈子。黄陂战斗
后,国民党军中路军集中在黄陂、蛟湖地区搜寻
红军主力。由于苏区军民严密封锁消息,国民党
军仍不知红军去向。 3月中旬,陈诚将其分进合 击的作战方针改为中间突破,由黄陂、东陂地区 向广昌方向前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红一方面 军总部抓住这一极为有利的战机,集中优势兵力,
黄 陂 战 斗 旧 址
首先歼灭第11师于草台岗、徐庄地区,尔后相机
各个歼灭其他进攻之敌。
结果:此战,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的正确指
挥下,既运用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经验,
又从国民党军队进攻时采取新战略的实际情况出发,发
展了原有的经验,采取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方法,在黄 陂、草台岗两次战斗中,一举歼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近 “神行太保”罗炳 辉
蒋介石庐山训话
中心向全国推广,同时发行《新运导报》作舆论宣传。发动此运动的目的就是要使 全体国民的全部生活都要合于礼、义、廉、耻,其实质是以封建伦理道德来整治人 心,使广大民众服服贴贴地接受其法西斯独裁统治。
3.战略战术的改进
鉴于前四次的失败,蒋介石感到在战略战 术上亦有改进的必要。经过深入研究后, 蒋介石首先改组了指挥机构;其次是调整 编制、装备;再次,加强运输补给力量, 包括设计新的交通网、加强后方兵站系统 的运输能力和调整部队本身的运输能力等 以适应山岳地带道路网少的特点;同时,
坚 守 阵 地
继续同国民党军拼消耗。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中央红军完全丧失在苏区内粉碎国民党军围剿
的可能。这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决定,放
弃中央苏区。10月7日,中革军委下令地方部 队接替各线防御任务,主力红军撤到瑞金、雩 都、会昌地区集中。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 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主力红1军团、红3军团、 红5军团、红8军团、红9军团和中央、军委直 属队共8.6万余人,迫退出中央苏区,向湘西 实行战略转移。
结果:国民党以第一次“围剿”失败而
告终,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毙,伤, 俘,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活捉国民党第十 八师师长张辉瓒,并缴获一无线电台,缴 获枪支各种武器一万三千支件,军用物资, 弹药无数。红军将缴获枪支扩大了队伍。
国 民 张 党 十 辉 八 师 瓒 师 长
意义:它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
蒋介石对红军发起“围剿”的原因:
国民党各派军阀之间不断发生的分裂 和战争,让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得到充 足的时间来发展。红军队伍和革命根 据地的扩大,使得国民党统治集团甚
是震惊。在取得中原大战胜利后,蒋
介石便立即集结军队向红军和革命根 据地发起大规模地“围剿"行动。
第一次反“围剿”
国民党:一九三零年十一月,蒋介
线开展阵地防御战。 3月上中旬,中央红军与国民 党军北路军频繁交战,红军节节失利,损失严重, 碉 堡
逐步向广昌撤退。至此,北路军完成了乐安至黎川
的堡垒封锁线,开始准备进攻广昌。 中央苏区的人 力、物力都很匮乏,红军已失去了在内线打破国民
党军“围剿”的可能。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采取了6
路分兵、全线抵御的方针,将红军主力分别配置在 兴国、古龙冈、头陂、驿前、连城、筠门岭等地区,
石调集了十万大军,兵舰二十余艘,飞 机三十架,装备精良。
红军:只有三万余人,武器只有十
八般,大刀枪,劍,弓箭,老式的汉阳 造的七九步枪也不多,而且每支枪只有 几粒子弹,徒手者众 。
过程:国民党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
击”的战术,猛进猛打 ;红军因力量悬殊
过大,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
我打,敌退我追“诱敌深入”的方针,各 个击破。
主义新战略和重兵进攻,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等 博 古
却错误认为,这次反“围剿”战争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
胜利的阶级决战。在军事战略上,拒绝和排斥红军历 次反“围剿”的正确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继续实行“左”
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指导,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
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在苏区外制敌,保守苏区每一寸 土地。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从上海到达中央苏
退出中央苏区 第五次“反围剿”前的红军
结果:此战,持续1年之久,是我
军战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军事失败,其 根本原因是战略指导上的失误,中央 苏区军民全力以赴,为保卫苏区,进
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代
价,给予国民党军大量杀伤。但由于 中共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
原则,使这次反“围剿”作战始终处于
蒋介石前三次围剿未尽力
第四次反“围剿”
背景:1932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就
开始准备对各根据地红军发动第四次“围 剿”。这次“围剿”,敌人采取的战略是逐
次转移重点,实行各个击破,转入“围剿”
的第二阶段,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大规模 的军事进攻,达到围歼中央红军的狂妄
目的。面对国民党来势汹汹的进攻,红
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 来沉着应战 ,部署第四次“反围剿”。
第一次围剿时,中原大战的余波未定,还不敢倾全力剿共,
投入围剿的兵力不但没有蒋氏嫡系,而且实力极 差。第二 次围剿时,正值四监委因胡汉民案发表《弹劾 蒋中正提案》,
对付国民党内的反蒋力量使蒋介石应付不暇,自然也不可
能倾全力剿共。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的反对派在广州召 开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 议,成立了同南京对立的 广州国民政府,9月初,广州政府以50万元收买了 石友三 反蒋,两广军队北上出击,进攻湘赣,占领了衡阳、郴州, 蒋介石只得先放下共 产党而去平息两广。
被动,以致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中 央苏区大部丧失的情况下,被迫进行 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从国民党方面看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一、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加强
1.保甲制度的强化和各地民团训练班的开办
加强地方武装,是南京国民政府反共的一大法宝。 南京政府命各地开办民团训练班,规定各省都要划 出许多区,每个区每年至少要训练出一个保安团, 18到45岁的男子均要受训4个月。到1934年6月蒋 介石在南昌召集8省保安会议时,豫、鄂、赣 等8省的民团已扩大到1700万人,起到了极为反动的作用。
2.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开办和新生活运动的推行
前四次围剿的失败,使蒋介石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政府军队内部的各种丑恶现象, 同时因日军入侵察东,人民抗日热情大炽,蒋军中不少军官对连续内战产生了抵触 情绪。为统一思想和战术,1933年7月,蒋介石在庐 山开办了军官训练团,以反共为中心,不过着重进行 精神教育,即进行所谓“军人魂”的教育。庐山训练使 蒋军在作风上有了不少改观,特别是陈诚的十八军效 果更为明显。 另外,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剿共大本营还发起 了“新生活运动”,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并以此为
此战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的正确指挥下既运用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经验又从国民党军队进攻时采取新战略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了原有的经验采取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方法在黄陂草台岗两次战斗中一举歼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近三个师俘师长李明陈时骥击伤师长萧乾俘虏官兵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及大量枪械子弹电台等军用物资
红军五次反“围剿”
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 利,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苏区人民支援下,以少胜多, 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 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不仅保卫了中央苏区,而且使中央苏区 得到巩固与扩大。
毛主席因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而写了一首词: 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
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
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 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
根据地。
第三次反“围剿”
国民党:蒋介石在1931年6月21日,
亲自带着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到南昌, 就任“围剿”军总司令,调集二十三个师另三
个旅,约三十万人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三次
“围剿”。
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第二次反“围剿”
国民党:一九三一年二月,蒋介
石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
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
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 步为营的作战方针 。
红军:红1方面军第1、第3两个军
团,约三万余人继续按照毛泽东同志 提出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 。
力由南城地区出动,到6日,进占黎川、 樟村、康都等地,继续像素去推进。形
势对红军极为不利,西有赣江,南、北、
东三面有国民党军9个师逼近 。莲塘、
良村、黄陂战斗的胜利,使红军 从被动中夺得了主动。
结果:红军共歼国民党军17个团3万余人,其中俘1.8万余人,缴枪
1.5万余支,机枪175挺,迫击炮55门,电台6部,粉碎了国民党军对 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在反“围剿”作战中,红3军军长黄公略、红4 军师长曾士莪、红3军团师长邹平牺牲。
三个师,俘师长李明、陈时骥,击伤师长萧乾,俘虏官
兵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及大量枪械、子弹、电台等 军用物资。首创了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范例。蒋介石的
嫡系部队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这在以往各次战役中是
不曾有过的。朱德说:“陈诚几年间所依靠的部队整个打 垮了。四次‘围剿’也算告结束了。”蒋介石在给陈诚的“手 三十年代初的毛泽东 谕”中说:“此次挫败,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疼。”
区,直接掌握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权。因而,在国
民党军“围剿”前夕,未及时有效地组织苏区军民进行反“围 剿”准备 ,仓促开赴中央苏区北线迎击国民党"围剿"军。 李 德
决策错误红军陷入被动:
在国民党军新的进攻面前,中共临时中央仍然要求 中央红军处处设防,广筑碉堡,以阵地防御结合“短
促突击”顶住敌人的进攻。从1月下旬开始,红军全
兵力与方针: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
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 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决定 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 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红一方面军辖红1 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和第11、第12、第 21、第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在总司令朱德、 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主力活动于黎川地 区。中共临时中央和中共苏区中央局提出,在 国民党军“围剿“部署尚未就绪时,实行进攻作 战,击溃国民党军 。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 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 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第五次反“围剿”
背景: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
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 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 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 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 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
规模: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
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 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
决策的严重错误:面对国民党军采取堡垒
红军的武器
改原来围剿的速决战为持久战;并要求蒋
军在围剿中“战略上取攻势,战术上取守势”, 贯彻“先求稳当,次求变化”的战法。这些都
经过:敌军三月下旬,敌人部署完毕。
四月一日,敌人分四路开始向中央根据地大 举进攻 。 红军主力部队由根据地北部边缘
黄 洋 界 保 卫 战
转移到广昌、石城、宁都、瑞金等地,要求
各游击区以地方武装为骨干,领导赤卫军、 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积极执行扰、敌、 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 敌、饿敌、盲敌等十项任务,配合主力红军
红军: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
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闽西北、闽西、 闽赣边和赣南等地区开展群众工作,进行反 "围剿"准备。
方针:这次“围剿”,敌军采取长驱直
入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击破红军主力,
捣毁我根据地,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 而红军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
过程:7月1日起,左翼集团军主
意义:此役,红一方面军在苏区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的支援、配合
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往返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
疲惫敌军,避强击弱,速战速决,以少胜多,取得了重大胜利,巩固 和扩大了中央苏区。经过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红军的作战原则已基本形成。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与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