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识记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的形式和政策。

2.知道三大改造的结果和缺点。

3.能分析三大改造的
原因、实质和意义 4.认识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
本制度,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1——23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改造的原因。

2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_______ __________;三大改造指的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造。

3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______年底占全国农民总数96.3%约1.18亿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4.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___________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________。

6、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______制转变为______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______阶段。

7、三大改造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采取赎买方式?
(2)三大改造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那么请大家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怎样解决呢?
三、拓展延伸
. 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

三个儿子都很轻松地做到了。

然后,老人把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让三个儿子再试试。

这次,三个儿子都未能折断。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故事中的寓意和土改后农民经营方式的改变有没有相同之处?
四、总结提升(请尝试用知识网络图总结)
五、达标测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以下二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虫灾等。

材料二:1953年到1959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组织继续稳定发展。

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材料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

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说建立农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分析农业合作化的意义。

(3)材料三中某些农民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4)谈谈你对农业合作化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