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家校合力,打造爱的教育——一位“行困生”的蜕变之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助家校合力,打造爱的教育——一位“行困生”的蜕变之旅
发布时间:2021-12-07T05:51:48.93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24期作者:李晓林
[导读] 本学年我接了个新班――高一(1)班。

这是一个实验班,整个段最优秀的班级,在众多孩子中,涛涛是第一走李晓林
浙江省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一、案例概述: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捕捉到的情绪
本学年我接了个新班――高一(1)班。

这是一个实验班,整个段最优秀的班级,在众多孩子中,涛涛是第一走进我视线的孩子,之所以如此关注他,是因为这个孩子课堂上课经常溜号,不注意听讲,不遵守纪律,甚至上上课就趴着睡觉了,学习成绩差,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他的心事很重,也存在自卑与逆反心理。

这就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行规教育中的“行规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行困生”),不仅扰乱学校和班级秩序,还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甚至是未来的信心。

他们常常表现出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兴趣较低、学习生活自控能力较差,意志力相对薄弱等心理特征,甚至引发了心理问题(比如自闭或者多动);作为一线教师的长期观察研究,发现这部分“行困生”的行规和落后存在一定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更多是家庭教育条件因素,也就是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导致的,而这是可控的,经过家校、师生共同努力,良好积极的转变是可以逐步形成的。

二、目标与内容:通过家校合力,进行蜕变打造
1.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学生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指导实践。

2.家校合作,多维度了解事件始末,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品德建设。

三、过程与方法:借助家校合力,打开学生心灵
1. 一次家长会,一个失落的眼神
第一阶段:以情绪疗法进行心灵沟通
班主任的制胜法宝:沟通。

通过几次谈话,努力让涛涛把自己当成是朋友,轻松的谈天让其放下心灵戒备,在谈话中寻找问题根源,教授学习方法;平时多关注鼓励他,增加其学习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状态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持续时间并不长,在学校时能够做到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回家再回来,作业上交又回归老样子,再谈心,再谈学习方法,又会有些好转,但回家后返校又反复恶性循环。

弄得我心力交瘁,充满无力感。

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涛涛的家长没有来,也是当天唯一没到会的家长。

第二天,我单独找他进行了交流,询问他家长没来的原因,我无意中捕捉到了他眼里的失落。

我像找到月光宝盒的切口一样,和他耐心的一点点磨,刚开始,涛涛说妈妈有事,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他不屑一顾地说:“我从小就叛逆,妈妈很少向老师询问我的学习状况。

”了解到这些状况后,我和他的妈妈进行了几次电话沟通,在电话中,他的妈妈几次欲言又止,我猜想到她有难言之痛。

这让我做出了个决定,假期第一个到他家走访看看。

2.一次家访,一次通力合作
第二阶段:和涛涛妈妈达成通力共识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

初次看到涛涛的妈妈,内心很心酸,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这次家访也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涛涛家庭的状况。

他的家住在县里,孩子的爸爸身患重病,虽然治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但还是没有挽留住爸爸的生命。

为了涛涛和姐姐能有个完美的前途,他的妈妈带着他们姐弟俩几次搬家,现租下了一个面积很小的食杂店,以此维持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

舔犊之情是父母的爱,望子成龙是父母的情。

但因为生活所迫,家长对孩子学习和行为习惯并没有很重视,导致孩子的一些习惯的偏颇。

而涛涛之所以能考到实验班,也是前期努力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会到了高中就有了“行困生”的种种表现呢?
透过和涛涛妈妈推心置腹的交流,一个细节惊醒了我,涛涛妈妈和我的谈话中,一直有“我很辛苦”“我没有试卷管他”“他很不乖”“他并不努力”“如果学的不好,那就下来找工作”等负面情绪,我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和涛涛妈妈具体分析了涛涛之所以没有学习的动力,应该和妈妈的这种不重视有关,希望涛涛妈妈能做些努力,并给予孩子一定的肯定和鼓励。

让孩子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恢复以往的自信。

解决方案和措施:
1.她回家尽量多陪孩子,妈妈的一句鼓励和安慰,是绝好的灵丹妙药。

少消极情绪的输出,多积极肯定的教育,会使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

2.在校,多关注孩子的闪光点,多方积极引导,学习习惯细节的把控,多维度创造积极环境。

3.一次黑板报,一次艺术节
第三阶段:家校多维合作,多方位关注成长
第一次家访后,我经常打电话向涛涛妈妈询问他在家里的表现,涛涛妈妈向我反馈一个细节,妈妈听了我的劝导,不再消极面对涛涛,他的成绩只要有了进步,都会有肯定和鼓励,而且由于主动关心了涛涛,涛涛在家里也认真了起来,之前杂乱的小屋也被涛涛整理的井然有序,特别是涛涛捡起了自己最喜欢的画画,在家里练习,不知道原因。

这个电话打的太及时,让我知道了看似行为大条、班级事务并不上心的他,其实是很想参与班级事务的,因为最近班级正在挑选黑板报的设计者,正在招募美术特长的学生。

他的这个小举动,是不是也是一个信号呢?对,不妨把这个小细节作为一个切口!
解决方案和措施:
1.通过全班调座位的机会,我把他放在了平时自律爱学习的班长身边,并找班长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沟通谈话,让他和涛涛做朋友,改变他的学习习惯。

和所有的任课老师说明他的情况,多专注他,多机会让他在公共课上发言,提高自信心。

同时让他妈妈尽量和他保持沟通,给他应有的关爱,捷捷在家的表现要及时和我沟通。

2.关心随时随地,我都有意或者无意的制造机会和涛涛沟通,趁布置班级黑板报的时机,我主动让涛涛帮忙布置黑板报,好发挥他的美术
特长,当黑板报获奖时,我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公开表扬了涛涛,使我看到了涛涛脸前久违的笑容。

趁热打铁,于是和他交流,经他同意,把他编入了我们的团支部里,做了宣传部的一员。

有了这次黑板报的展示,涛涛在班级出了名,大家都知道我班有了美术才子,深得老师赏识。

3.通过周记和他交流,进行心灵沟通,学校的艺术节,推荐涛涛去参加,当时他很担心自己水平不行,我极力鼓励,最后他获得了学校第二名,从此获得了信心。

慢慢地我发现,涛涛主动和我说话多了起来,人越来越自律,也越来越阳光,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当初我安在他身边的班长,也和我报喜,也向我积极反馈,说涛涛现在下课都在拉着他讨论问题,比着做作业,再也没有上课睡觉的情况了。

我高兴啊,这是我带班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事了!
四、成效与展望:家校联动共促学生成长 1.情感是最好的跟踪指导正如罗杰斯说的:“真诚是人民交流的基础,也是人民友好的前提。

”家校在进行心理辅导和人格教育时,真情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

在解决涛涛事件的过程中,无论是父母还是班主任,都与学生进行了最大程度上的共情,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深入学生内心,打开学生的心锁,并适时激励引导,晓之以理,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家校联动,密切沟通,掌握详情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

家访活动,使得家长、教师、学生之间的拥有了更深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因此更需要教师和家长双方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包容、充满尊重的沟通氛围。

在涛涛同学的案例中,家访——师生、家校的平等交流——使得彼此心灵距离贴近,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详情,并进行准确、高效的心理干预与疏导。

3.多维度引导,持续性跟进涛涛同学的案例中可见,他行困的原因是多维度的。

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家校双方需要保持全面和发展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问题。

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深入沟通中,进行多维度的引导,如发现特长、人际关系处理、学习态度与方法的掌握、亲子关系的建构等等方面,都是家校双方“润物细无声”的切口。

总而言之,学生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家庭因素,一些不良信息延伸有关,只要老师多留心、多了解、多给问题学生一点关注和重视,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进行教育,掌握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针对问题的动因,尤其对残缺家庭孩子出现的问题,多指导一些解决的方法,唤起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与保健意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使每一位学生在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