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成都市青羊实验联合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成都市青羊实验联合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
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聆听水墨江南
寅公
①绍兴,除了具有以石文化为特色的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观外,还有建筑殿宇散发着古老文化的芳香,更有炎黄英杰的活动遗址分布于街巷郊野。
寻幽专访,无不极富魅力。
许多游人都被这“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醉倒。
②抵达绍兴城外古河道边宽阔的大道时,古老的绍兴城还笼罩在茫茫的晨雾之中。
清晨的绍兴是宁静的。
她的宁静使你的心境也像沐浴在晨雾中的水乡一般细雨微澜。
四月的江南,柳絮飘泻,云雾弥漫,心仪的城池浸润在迷蒙的雨雾当中,就好像是一位在雕檐画梁的纱窗口绾发理丝、整理晨妆的俏丽少女,如梦似幻,轻纱曼妙。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水墨画般迷离秀美的轮廓,雾里望去,远近一片迷蒙,给人以美妙无际的遐想。
③雨雾应该是水城绍兴的精灵。
四月天正是江南雨雾纷飞的时节。
在静静的清晨,浓浓淡淡的雾雨纱幔一样飘渺。
你伫立在广场的边缘,远处,巍峨雄塔上的飞檐在雾霭里耸立,宝塔山头的丛树在雾海里飘浮;近旁,黄包车清脆的铃声在薄雾里穿行,早茶楼厅堂里透过来的灯火把乳白色的雾霰涂染成一抹橘红——你所看到的,分明是一幅幅素雅但鲜活的水彩画,被雨雾浸染着,描绘着,将水乡古城的早晨渲染得那般静谧、安祥和美丽。
④晌午,绍兴是繁华的。
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徜徉在古城里,你会为步履迅疾的身影所惊诧,为五颜六色的色彩所迷惑,为富丽堂皇的富庶所惊叹,从另一面,你又会感受到这座古老历史名城到处张扬着浓郁的现代商业气息。
作为行者,你当然不会消受到绍兴能给予你的物质财富,反过来你只会是被她消费。
所以我无心也无暇顾及她的现代的繁华与物质的成色,只是醉心于她的水墨般的古朴和优雅。
⑤黑白永远是水乡绍兴无处不在的色彩。
尽管它简朴、素净、淡雅,但我觉得唯此才更能彰显她的华丽与高贵。
端坐在乌篷船里,行进在黑白相间的水道巷陌之间,正午的阳光从黑瓦白墙上映照下来,从道旁巷顶浓密的树荫间穿透下来,彤红的阳光,黢黑的檐瓦,灰白的粉墙,苍翠的绿树,还有外黑内红的乌篷船,黑笠短褂的老艄公,构成一张张画卷在你眼前游移,令你留连忘返。
⑥傍晚,绍兴又是温馨的。
落霞满天,华灯齐放,长廊里的宫灯,小巷里的渔火,用柔和的暖色散发
着古城的溫情。
在月圆的夜晚,轻风如丝,月华似水,你会沉浸在忘我的意境中,大有一番“古今光阴疑无异,汉时明月照我衣”的感慨。
⑦音韵当是绍兴摄人心魄的灵魂。
入夜的绍兴是音乐的故园和乐土,不要说耗资数亿、规模宏巨的绍兴大剧院上演的宏篇巨制会让你浩叹,就在最具水城故貌典范的苍桥直街,那金幡招摇的古乐茶坊比比皆是,一间连着一间,仿佛是你走进了一条音乐之街,漫步在一座音乐之城。
那天在“听雨轩”音乐茶楼,一位红衣少女在位于天井里的音乐吧弹奏着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大红的灯笼挂在天井四周的廊柱上,一蓬茂密的翠竹在井边支离出斑驳的剪影,楼上楼下的茶客大多是当地的爱乐人,不时用好听的音乐般的吴调越腔低声地交谈,无不沉湎在那悠扬婉转沁人心脾的韵律之中了。
⑧绍兴有众多的老屋、胜迹、古桥,散发出古老文化的芳香。
绍兴之旅,其实是一次历史文化之旅。
吴越精深博大的文化积淀,历史悠远,异彩纷呈,诸如建筑、戏曲、雕塑、绘画、园艺,乃至服饰、饮食等等,堪称民族艺术瑰宝,源远流长。
行走在绍兴古城古朴典雅的街头,一处茶舍,一面影壁,一片雕梁,一只画舫,或者一声流韵的越语,一片残破的青瓦,都无不在向你叙说着远去的历史。
走进它,对视它,甚至触摸着它,却又仿佛时光倒流,峰回路转,让你觉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让你觉得昨天并未走远,古人在与你对话。
古曲在邻家弹拔,橹声在窗外吱呀,一幅幅温润、幽远、宁静的画面将你感动着,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真切,熟悉真切得消弭了时空的距离和情感的陌生,千年的历史燧道让你如同走在故园的长廊一般那样悠然从容,只是此刻内心里一定在涌动着无边的感动。
⑨一个地方靠什么闻名和传世,自有其有形与无形的特色。
绍兴打出的是鲁迅这块无形的金字招牌,鲁迅路则是绍兴繁华鼎盛的十里商埠。
精明的绍兴人在大宗大把地兜售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经营着古老的精神文明,当然回报也是丰厚的,浩瀚的历史文化在传承、弘扬、“运营”之中获取着巨大的财富,让过去即便是孔乙已那种面呈菜色、穷困潦倒的市井小民在今天也能西装革履、步履轩昂地行进在康庄大道。
古轩亭口行色匆匆的人流,咸亨酒店古色古香的佳肴,会让你感慨古老绍兴的变与不变,历史故道的不变与变。
⑩匆匆数日,绍兴已在昨日的余晖里与我作别,但她的轻烟、墨彩、律韵……已经在我倾心地聆听当中化为了永恒的记忆。
⑪水墨江南的绍兴,你何日唤我再来?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山清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一句,简明准确地说明绍兴的特点,揭示出文章的内容。
B. 文章写作者“端坐在乌篷船里,行进在黑白相间的水道巷陌之间”,沿途景物五颜六色,仿佛一张张游移
的画卷。
C. 文章引用诗句“古今光阴疑无异,汉时明月照我衣”,是由街头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表现出作者沉浸在忘我的意境中。
D. 文章写绍兴打出鲁迅这块无形的金字招牌,兜售现代物质文明,获取着巨大的财富,表现出作者对绍兴人的强烈批判。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比喻精妙,比如以“在雕檐画梁的纱窗口绾发理丝、整理晨妆的俏丽少女”来比喻雨雾中的绍兴,写其如梦似幻的特点,可谓形神兼备。
B. 文章写景绘声绘色,写“黄包车清脆的铃声”,“乳白色的雾霰涂染成一抹橘红”,形象优美,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素雅但鲜活的水彩画”。
C. 文章写绍兴为历史文化名城。
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充分表现了“古老文化的芳香”。
D. 文章是一篇记游散文,作者始终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徜徉在绍兴的街巷水道之间,沉浸在自我的感受之中,语调冷静,叙述客观。
3. 本文对绍兴的称呼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4. 文章②-⑦段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国家间的语言障碍和经验障碍等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中国故事的传播渠道,造成传播路径不畅。
将本土表达与精准送达相结合,是拓展中国故事传播路径的有效手段。
本土表达就是在了解国际受众思维方式、接受习惯和理解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适时适地地调整传播路径,通过采取针对不同国家的本土化表达,构建起中国故事的国内外对话体系,增强传播的针对性。
一方面,要深入目标传播国的文化背景,准确把握其接受特点,以寻求中国故事传播的突破点,为调整传播路径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针对国别差异,用目标国听得懂、易理解的故事话语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让双方在互通的基础上开展互动交流。
精准送达就是运用以数据为核心的算法技术,将中国故事融入高效的传播载体和平台,分析受众的个性需要、喜好和习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实施定向推送和个性化传播,以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准度。
一方面,要开发运用国内外受众使用率高、表现力强的载体,以高效的载体助推中国故事的精准送达;另一方面,用适宜的表达方式推送故事内容,以个性推送实现精准送达,满足个体的差异性需求。
(摘编自吴倩倩、张一《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精彩的三大着力点》)材料二: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其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作用日益显现。
内容融合是媒体融合中最直观的层面。
在国际传播中,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特点,对内容进行充分挖掘,从多角度满足国际受众的分众化需求。
与此同时,还可以改变以往单一媒体、单一形态的传播局限,利用新技术加强与国际公众的互动,增加趣味性。
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传播交互,提升国际舆论场的活跃度。
在新技术助力下,国际传播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能实现与受众的互动。
国际受众在接触网上信息时,拥有跟帖、留言等表达的机会,可获得更多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这能增强国际舆论场上相关议题的活跃度。
在国际传播中,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作品和丰富的内容,还需要有完善的信息传播载体或渠道,才能将我们精心烹饪的“精神大餐”送达国际公众手中。
多样化的终端连接增加了国际传播的途径。
这些终端设备能适用于多样化的情景,发挥其独特作用,各司其职又融为一体。
国际受众在不同的生活场景,甚至是碎片化的时间里,也都全天候、全方位地被纳入国际传播的网络。
在此意义上,渠道融合极大增加了我国国际传播的空间和规模。
平台融合是渠道融合的升级阶段,一个成熟的平台往往运营多个渠道。
在国际传播中,可以建设自己的平台“造船出海”,也可与成熟的平台合作“借船出海”,通过吸引多种传播主体的广泛参与,进行模式创新,将中国的故事和声音传得更远更深。
当前,要加强国际传播,除了传统的官方对外媒体,还要强调其他行为主体的积极作用,如政府部门、高校、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等。
平台融合为多元主体参与、形成矩阵化传播提供了可能。
如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不仅自建平台,还在全球十多个社交平台上运营了20多个官方账号,其在脸书上的账号拥有7000多万粉丝。
当今,“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传播逆差”拥有不断缩小的可能,中国面临赢得国际传播战略主动的历史机遇。
未来,我国的国际传播体系必然与媒体融合的大势相适应,无论在内容、渠道和平台方面,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都拥有极大的提升潜能。
(摘编自张明新、文子玉《媒体融合促进我国国际传播的功能探析》)材料三:
讲好中国故事,在当前西方话语霸权语境下,必须寻求并获得在国际场域的传播力。
要想国际社会了解和接受我们,就要主动把我们的想法说清楚,让真实的声音先入为主。
中国故事内容上丰富多彩,但在精神内涵和价值立场上,我们必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地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为世界带来的丰富历史智慧和历史贡献;必须围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界讲好中国人民砥砺
奋进、自强不息建设新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故事。
如果说中国故事是中国话语、中国立场的形象化表述,那么,修辞手法就是对中国故事表述系统的加工和装饰。
修辞手法包括语言修辞和视觉修辞。
语言修辞强调使用语言符号及对比、隐喻、象征等修辞策略,以讲述真实感人的个案、生动有趣的故事等。
视觉修辞则是用图像化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要求必须了解目标受众的视觉文化心理。
运用视觉修辞,不能停留在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输出上,而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价值内嵌于视觉图像中,以有效的视觉修辞策略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
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情感认同往往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当我们被一个故事所感动时,往往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故事所承载的价值观。
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必须能够塑造唤起国外受众情感认同的叙事语境。
一方面个人了解他人的独特经历,并设身处地地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感受;另一方面,要寻求在特定议题上的共同见解,秉持“求同存异”的精神,寻找中外共同的情感认同点。
当然,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要经由故事引人入“道”。
入“道”就是经由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向世界提供全球公共事务和公共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智慧。
(摘编自连子强《中国故事对外传播叙事的体系性规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土表达需要针对我国现实,寻找与不同文化间的契合点,进而开展互动交流。
B.精准送达主要针对个体受众,既离不开高效的载体,又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C.单一媒体不能够表现一个好故事诸多要素,因而需要借助全媒体、融媒体等。
D.修辞手法诉诸文化符号,从而能让外国人更好地“听得懂、听得进”中国故事。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实客观、积极主动对外传播中国故事是对抗西方话语霸权的有力手段之一。
B.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围绕新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讲好中国故事。
C.增进理解、寻求共识,能唤起国外受众情感认同,提升我国对外话语感召力。
D.情感认同是达成意义认同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最终落脚点。
7.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日报网推出系列视频,在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需求的公众推出分众化账号,实现精准传播。
B.“这里是海南”系列活动聘请多种语言的运营人员与不同国家的粉丝进行线上互动,及时回复各国粉丝的提问。
C.“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题影像展,善用隐喻、映衬、双关等修辞叙事,设计出“一带一路”动漫、吉祥物、表情包等。
D.中国国际电视台在移动客户端上打造了聚合新闻、社交、直播、视频等多渠道的平台,吸引了海外数百万用户的参与。
8.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9.请依据三则材料中的观点,对下列两则国际传播案例进行简要点评。
案例1:动画片《雪人奇缘》在全球46个国家上映。
影片中雪人大毛的冒险之旅途经千峰竞秀的黄山、波光潋滟的千岛湖、临江危坐的乐山大佛……让海外观众足不出户游遍大美中华:片中大毛对家的渴盼与期待,奶奶的操心与唠叨,伙伴们的团结与勇气,都让观众倍感温暖。
案例2:《国际广告》杂志刊登了一则某品牌油漆平面广告作品:画面上有一个中国古典式凉亭,凉亭有两根立柱,未涂油漆的左立柱色彩黯淡,柱面粗糙,一条龙紧紧攀附在柱子上;涂了油漆的右立柱色彩鲜艳,柱面光滑,一条龙跌落到地面上。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徐全庆
①徐卫东又看一眼脚下的路。
路面已经有些破损,一如他的心,布满点点伤痕。
②徐卫东依然记得修路的情景。
那时候,这是村里通往外界的唯一的路。
土路。
晴天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
乡亲们多希望这是一条水泥路呀。
修路要钱,但大家没钱。
③徐卫东有钱。
那时徐卫东在浙江打工,挣了点钱。
但不够修路的。
徐卫东就和乡亲们商量,能不能大家凑点钱。
大家都摇头说,哪有钱呢。
徐卫东说,他愿意出一半的钱,大家凑一半就行。
大家还是摇头,那也出不起呀。
徐卫东狠了狠心,出了百分之七十的钱,路才修起来。
④纯粹是做好事呢。
徐卫东很少回村里,那时正准备把全家带出去呢。
⑤通车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跑到路上来。
连猫呀狗呀的也都跑来了。
大家在上面蹦呀跳呀,都很兴奋。
见了徐卫东,都说着感激的话。
有人还说,下次换届,一定要选徐卫东当村长。
这话引来一片附和。
⑥离开村后,还时不时有人给徐卫东打电话。
说不两句就会提到那条路,自然还是一番感激。
他们说附近的村子的人羡慕死他们了,都恨自己村里没有个徐卫东呢。
⑦这条路啊!徐卫东想起来就眉开眼笑的。
⑧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⑨这次回来,徐卫东感到了明显的变化。
周边的村子也都通上了水泥路,宽阔,平整。
相比之下,他们村的这条路既旧且破了。
徐卫东觉得很纳闷,现在大家都有点钱了,为什么不把坑坑洼洼修补一下呢?这用不了几个钱呀。
⑩更让徐卫东纳闷的是,乡亲们见了他,明显没有了过去的热情,甚至有些敌意。
我哪儿得罪他们了
吗?徐卫东一个劲地反思,却始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⑪晚上,过去的邻居刘大爷到徐卫东住的宾馆找他(他的家早已搬到浙江,村里的房子还在,但已多年不住人了)。
刘大爷犹犹豫豫的,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又说不出口。
徐卫东就说:“有什么话你尽管说。
”
⑫“我说了你别生气。
不是我要来,是他们都逼着我来找你。
”刘大爷又犹豫了一会儿,这样开场了。
⑬徐卫东茫然地望着刘大爷。
⑭刘大爷说:“想来你也看到了,附近的村子也都修路了,又宽又好。
”徐卫东很认真地点点头。
“关键是他们的路都是政府修的,不要老百姓出一分钱。
”
⑮徐卫东的心里就咯噔一下,盯着刘大爷看。
⑯刘大爷躲开徐卫东的目光,眼睛看着脚下,接着告诉徐卫东,村民们想让政府把他们村的路重修一下,政府说那路还能用,暂时没那么多资金,先给更需要的村修。
村民们就觉得自己吃了亏,别人的路都是政府来修,凭什么我们的路就得自己出钱?这样一想,他们就觉得是徐卫东害了他们。
如果不是徐卫东当年坚持修路,他们现在也能有更好的路,还不要他们出一分钱!
⑰“他们逼着我来问问你,能不能把当年修路的钱退给他们?”刘大爷嗫嚅了半天说。
⑱徐卫东瞪大眼睛望着刘大爷,直到他离开,没有说一句话。
⑲第二天,徐卫东刚一起床,就发现他的门口围满了村民。
都是来要钱的。
⑳徐卫东把钱给了村民。
然后,背起行李返程。
(21)徐卫东最后回头看一眼身后的路,心中叹道,这条路呀。
(22)他这次回来,是想带一些村民到他的工厂里打工的。
他的工厂发展壮大了,他本想让村人一起致富呢。
(选自《北方文学》2018年第10期)
10.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刻画主人公徐卫东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方式,人物形象、生动,立体感十足。
B. 小说倒数第二段表明了主人公复杂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后悔当年组织修路之义举,又感慨村民的无知。
C. 村民对徐卫东由感激转变为冷淡乃至敌意,是因为徐卫东当年坚持修路让村民们出了钱,而当下又得不到政府免费修路的福利。
D. 小说语言朴实自然,于平淡叙事中反映了当下无奈的社会现实,揭示了相对闭塞的农村需要思想改造的主题。
11. 文章以“路”为题,有何作用?
12. 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
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
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
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
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
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
”行省从之。
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
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
致远谳之,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改寿昌府判官。
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
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
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
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
比至,累章极论之。
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
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
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B.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C.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D.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西周时设置的官职,起初专门负责监察朝廷官吏,隋以后兼负记录历史之责。
B. 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以田地收益作为祭祀、教师薪俸及补助读书人士的开支。
C. 榷茶,旧时对茶叶的种植、交易等所实施的征税、管制、专卖等一系列的限制措施。
D. 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上等称“最”,下等称“殿”,文中泛指等级的高低。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
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