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导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中国》导读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整本书阅读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却也是一个重点。
《乡土中国》作为一部研究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可读性相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来说不高,故而,它的导读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师,我的想法是把《乡土中国》这本书分成三个阶段去攻略。
第一阶段,在开学。
布置下《乡土中国》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用初中学习的阅读学术著作的方法或参考教材80面的阅读指导去阅读《乡土中国》。
第二阶段,在新生进入高中一个月左右,渐渐适应高中生活与学习难度之后,上一节导读课,了解学习《乡土中国》的方法,布置课程任务,小组合作探讨,做第二次精细阅读。
第三阶段,在学期末,再准备三到四节课,进行小组成果汇报,教师分析总结。
【教材分析】
《乡土中国》是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的整本书阅读,它对上承接第四单元的家乡文化生活,对下链接第六单元的“学习之道”,再加上高中语文只有两本整本书阅读,可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有推荐阅读过科学类的学术著作《昆虫记》,对于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应该是有一定的基础。
这是其一;其二,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有提前至少一个月布置了阅读任务,学生有系统阅读过《乡土中国》。
这是优点,缺点就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于《乡土中国》是一知半解,对于它的重要性也不了解,不清楚高考导向。
故而,导读课主要是教授他们如何学习,把教学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教学目标
1.了解《乡土中国》的考点与方向。
2.掌握《乡土中国》的阅读方法,并以此精读文本,掌握文本大概内容及部分重要概念,理解基本内容,并力求触类旁通,掌握学术著作的一般读法。
3.合作设计《乡土中国》学习任务。
4.激发他们对乡土的热情,增强他们对土地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乡土中国》的阅读方法;链接高考的相关知识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自行设计《乡土中国》的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今年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乡村音乐教师邓小岚与扶贫大学生村官杨宁导入,乡村振兴工作是近几年媒体关注的一个大热点,乡村,也是近几年的一个高频考点,就连我们的必修上册的书上,连着两个单元都与乡村文化密切相关:第四单元的“家乡文化生活”、第五单元的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如何学习学术著作《乡土中国》。
二、链接高考,《乡土中国》怎么考
可以给同学们观看2022年高考卷上关于另一个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涉及到的考点。
《红楼梦》在22年作为阅读题与作文题都考过。
《乡土》中国极有可能也是作为这两个点被考察。
给学生们分享2023年其他地区模拟卷考察的点。
涉及到主观题,选择题与作文。
知道怎么考,就要掌握怎么读?
三、链接文本,《乡土中国》如何读
(一)阅读三步
1、通读(已经提前读完)
这一步应该是在学期开始提前布置,此时做一个回顾。
2、精读(圈点勾画)
可以简单概括为三点,找问题,找方法,找答案。
3、探究
成立小组,选择学习任务,课下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知识共享
1、探究文本
(1)小组可以做单元分析任务,把一个单元研究明白,研究透彻。
以PPT,读书笔记
等的方式在学期末进行小组汇报。
(2)小组可以做结构整理的任务,把每单元的内容做成思维导图,方便其他学生理解与掌握。
(3)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探讨,此处可以参考必修上册书本82面的任务三。
可以学写小论文,或者根据我们第四单元的“家乡文化生活”模块的内容,做调查报告,探讨今日乡村的发展等。
2、链接现实
《乡土中国》中对于20世纪40年代中国乡村的一些描绘,在我们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也能找到一些影子。
(1)由点到点
比如由血缘地缘去探究如今的农村是不是还是男丁分地为主;在看文字下乡那一块去看新时代的文盲,去思考农村的文化普及问题,联系到张桂梅等教育工作者们的艰辛;在差序格局里由我们的圈子、生活上的互助机构联想到如今的农村酒席。
而研究的途径可以通过调查与新媒体,比如拍照,视频等。
(2)拓展——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反映中国乡土社会下农村生活的一个重要流派,可能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出现,与《乡土中国》做一个对比阅读,把《乡土中国》的某一些概念拿来分析。
(3)拓展——影视作品
可以抽空播放部分乡土相关的影视作品剪辑,或者让同学们课下自行去观看,感受中国乡土魅力。
培养他们对土地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