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与计算机的联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计算机的关系
赵付健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与计算机的基本联系,做些简单的初步介绍。

之后说明计算机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带来的便捷,并具体举出一些事例,说明二者是互相有利。

本文章也会阐述目前化工与计算机联系实用较广的系统。

放远目光,谈及在化学工程与工艺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的作用的必不可少,和可能所需要的软件。

最后提出随着社会发展,二者联系将越发密切,不可分割。

关键词:联系、具体事例、未来发展、作用。

引言:本文重点阐述化工与计算机的关系。

从基本的发展到现如今在社会上的两事物联合的广泛应用。

接着就是考虑未来趋势的发展,以让其联系更加紧密,应用前景更广泛。

一:计算机与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联系
电子计算机从二次大战后出现到现在不过几十年, 但是从硬件的发展看, 已经跨越了几个时代。

起初是电子管, 后来是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现代的计算机的功能比初期的机器不知要大多少倍。

在通用软件方面发展也极为迅速。

人们从和机器码打交道、编程, 进展到汇编、高级语言、多种通用软件, 也同样是上了许多个台阶。

第5代计算机, 用声音、手写等方式来驾驭计算机逐步在变为事实。

在化学化工领域中, 除了应用上述通用的硬、软件方面成果之外, 还发展了一系列专业软件体系, 与计算机通用软件相联接, 从而解决一系列应用中的问题。

在不少领域中, 甚至从根本上改变着原有的工作方法, 改变整个行业。

因此, 可以说在化学化工中的计算机软件的重要地位开始表现出来。

但是人们对它的重要性, 它的高速度发展的认识, 主动去掌握它的进程, 有时还显得略有不足。

二:一些具体事例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从计算开始,但是很快便向人脑活动的各个其他领域扩展,下面列举一些成功的应用领域:
1.化工流程及化工单元和设备的计算;
2.化工数据、化工图形库的发展;
3.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的广泛采用;
4 . 数据分析、过失诊断、事故处理,
5 . 人员培训及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发展,
6 . CA D的发展及实用化,
7 . 计算机管理及控制一体化(C工MS) ,
8 . 化学分子轨道及分子力学的计算,
9 . 化学数据库及其与仪器的结合;
1 0 . 计算机辅助分子合成及材料设计,
1 1. 各种层次上的构效关系的研究工作,
12 . 计算机情报、信息管理及出版方式的变革.
三:现代社会化工与计算机联合的运用
计算机在化工中应用的最大成就是使化学工程和系统工程相结合, 形成了化工系统工程这一新的学科。

化工系统工程已成为现代化学工程的四大分支(包括化工传递过程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反应动力学、化工系统工程)之一。

回顾化学工程的百年发展历程, 化工系统工程的出现,已成为继单元操作与单元过程时期、“三传一反”时期之后的化工发展的第三个时期。

我国化工行业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 虽有一定基础,但与现代化学工程的发展还不相适应, 还没有全面深人地挺进到主战场, 投人的人力物力还不够, 还有许多研究工作可做。

因此, 本文根据国内外现代化工技术的发展动向, 探讨了计算机在化工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提出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技术课题, 摸索提高化工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有效途径。

计算机在化工中应用的最大成就是使化学工程和系统工程结合, 形成了化工系统工程这一新的学科。

化工系统工程已成为现代化学工程的四大分支(包括化工传递过程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反应动力学、化工系统工程)之一。

回顾化学工程的百年发展历程, 化工系统工程的出现, 已成为继单元操作与单元过程时期、“三传一反”时期之后的化工发展的第三个时期。

化工过程模拟是计算机在化工应用中最为基础、发展最为成熟的技术。

化工生产工艺开发中常用的是流程模拟和单元过程模拟。

在化工过程模拟中, 用计算机求解描述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 得到有关该过程性能的信息, 进行工艺过程的分析、综合和优化。

计算机模拟已成为化工过程工艺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操作的控制与优化, 操作培训和老装置技改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模拟方法有序贯模块法、联立方程法和联立模块法等。

计算机集成化过程系统( CISP )是用计算机实现生产操作控制和管理的一体化。

特别对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来说, 其计算机应用基础较薄弱, 其间歇过程多, 品种多, 批量小。

故应优先考虑实现多品种
多用途柔性生产, 按市场需要及时灵活地转换生产品种多种产品可共用一套生产装置。

这时, 需要研究建立柔性生产系统(Flexible Processign System , 简称FPS ) 。

FPS主要是通过多级计算机系统, 把工艺生产中若干独立生产单元组的物料流(原料、中间体、成品、废料) 和信息流( 反映生产状态的工艺参数、设备状态、处理指令和信息) 、能量流( 能源、动力)结合起来, 集中进行调度,分散进行控制, 达到多品种多用途生产的目的。

在不同领域内应用计算机时, 其软件的内容和范围均大为扩展, 有各种数学的运算, 有各种图
形的加工, 有逻辑推理的仿思维系统。

一般软件的发展总是和应用结合在一起。

先从专用的系统出发, 很快便有一个个不断更新的、通用的版本出现。

化学化工系统中的一个广阔的软件体系, 正在开始形成。

软件逐步变为商品, 不少软件还和专用设备, 专门的流程结合, 构成了许多工艺专利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计算机辅助下的分子设计中, 人智能方法也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是化合物的计算机结构解析, 然后是各种构效关系的探索和关联, 最后是通过计算机智能系统给出推荐的包含某种骨架的化合物, 它应是全新的期望具有高效的化合物
四:化学化工软件综合化的趋向
化学化工中软件的发展一般都是针对一种特定的目的。

有的是针对控制的, 有的是针对模拟的, 有的是针管理的。

近年来首先在机等行业发展起来控制与管理一体化的软件系统(C IM S) , 在过程
工程中也找到了广泛的用途。

管理和控制的结合, 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 现在一些先进的用计算控秘的工厂,都希望借助于C l邓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

稍大型的工厂计算机系统常分为4个层次, 即设备控制层、过程控制层、车间管理控制层、全厂管理层。

一个工厂要采用C IM S来提高水平, 必须具备以下5个条件, ( 1 ) 原料均匀稳定可控, ( 2 ) 仪表控制齐全; ( 3 ) 设备配套, ( 4 ) 操作人员合格, ( 5 ) 管理制度健全。

这种完全现代化的工厂应该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不少化学化工的数据库软件系统,现在也同样在向集成化、综合化发展。

一些专业的谱图数据库趋向与仪器联合,一方面可以及时帮助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 方面又以将新的测定结果物入数据库。

大盘文献库、数值库、事
实库乃至全文数据库都进入网络体系对外服务。

网络体系有集中式的, 但更多的是分布式。

这是集成化、综合化的又一个重要发展。

目前国际上大型综合系统有许多, 如美国的D工A L戈内350个数据库, 厂德国的Flz 、日本的JICST、美国的CA S以及在此基础上组织的STN系统, 其中也包含了1如多个库。

另外, 如法国的Questel 、·美国18从公司的TRC信息系统都是大型网络的系统。

随着对化工过程内在机理的更深刻认识, 及计算机软硬件功能的日益强大, 计算机的应用将深人
到化工过程工艺开发、工程设计、自动控制、操作优化、过程综合和评价及生产过程管理、科技情报检索等各个方面。

化工系统工程是计算机在化工中应用的主要领域, 它是应用化学工程与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 采用建模、模拟、优化、分析和综合等方法, 所以我们在进行化工计算机应用工作时, 须特别注意。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深人应用已成为化工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必要充分利用计算机
技术发展迅猛的优势,大力研究发展化工系统工程技术, 特别是要优先考虑计算机模拟、C A I〕、柔性生产技术、人工智能和过程控制等研究方向。

相信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 一定能使我国化工行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并由此促进我国化工技术的现代化。

总之,从我国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现代化的错要、科技力盈等各方面来看, 针对化学、化工、石油、冶金整个行业的错要, 独立自主地开发软件的条件, 应该说已经具备了。

这直接涉及到化学化工整个行业现代化的进程。

是我们革新观念急起直追的时候了。

结论:化工与计算机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在今后,我们应更加加紧其中的相关性,让化工的发展更迅速。

参考文献:
1. Edited by WIIson . Method in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 VO I . 3 , Concurrent ComPutations in Chemieal Calcul tions . New York :Plenum Press . 1989
2. Huang G ,X u Z . ComPuters & Chemistry . 1990 , 14 (8 ) : 253
3. Turangi T . Computers and Chemistry . 1990 14 (3) : 253
4. Grenier H , Computers & Chem . Engineering . 1991 , 15 (2 ) : 115
5. Alatigi 1 M . Metion . Computers & Chem . Engineering . 1991 , 15 (3) ; 147
6. Lee P L et al . Computers & Chem . Engineering . 1991, 15 (3) : 1, 1
7. Malliek S K . Computers & Cbem . Engineering . 1901 , 25 (6 ) : 27
8. Pjela P C et al . Computers & Chem . Engineerin g . 1992 , 15 (1 ) : 63
9. Patel A N et al . Computers & Chem . Enginering 1991 , 15 (7 ) : 451
10. Urlie Letal . Computers & Chem . Engineering . 1991, 15 (7) : 4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