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4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岳麓版必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结果12北中京国政代府表罢拒免绝曹在汝《霖凡、尔章赛宗和祥约、》上陆签宗字舆。的职务。
三、历史影响 1.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2.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五四精神 1.内容: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2.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
4.归纳总结——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沉重打击了以北 洋军阀为代表的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近代 民主革命的发展。 (2)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了历史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3)它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 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 新阶段。 (4)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 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勇向前。
[考纲要求] 五四运动。 [课标提示]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 的影响。
核心考点·基础夯实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048 页]
一、历史背景 1.1915 年,日本提出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二十一 条”。 2.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二、运动概况 1.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 2.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上海的“三罢”斗争把运动推 向高潮。 3.主力: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019/8/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thank
you!
2019/8/2Βιβλιοθήκη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16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归纳总结]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新”
[史论要旨] 1.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 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 神。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2.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 政治舞台,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 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它们都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革命任务是一致的。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 领导阶级。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作了准备。
史料应用·活化思维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049 页]
主题 五四运动 1.图片藏史——五四精神
论从史出 史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性、爱国性与彻底 性。
2.史料探史——五四运动的特点 史料 五四运动时期的对联 对联一:“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 开张。” 对联二:“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 庆贺商店开门。” 探究 从上面两副对联中可以解读出五四运动的哪些特 点?
随堂反馈·提升能力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049 页]
1.(2015·全国Ⅰ高考)《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 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 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 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解析:由题干“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 侵伐也”等信息,说明此时地方军阀正在混战,从而判断为袁世 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选 D 项。A、B、C 三项与题干材 料不符,故排除。
答案:D
2.(2013·山东高考)1923 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 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 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 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解析:武装革命和民族革命并非新的方向,辛亥革命即已实 现了这两点,故 A、C 两项错误;国民革命是指 1924 年后国共 合作领导的革命运动,故 D 项错误;从材料“五四运动……遂 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可以分析出这 是指无产阶级革命,故选 B 项。 答案:B
答案 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三 罢”斗争;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成功性: 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3.史观意识——多元史观解读五四运动 (1)从革命史角度: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 命转变。 (2)从党建史角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从思想史角度: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 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4)从全球史角度:五四运动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是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潮的引导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 争夺中国的必然产物。
三、历史影响 1.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2.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五四精神 1.内容: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2.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
4.归纳总结——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它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沉重打击了以北 洋军阀为代表的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近代 民主革命的发展。 (2)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了历史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3)它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 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 新阶段。 (4)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 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勇向前。
[考纲要求] 五四运动。 [课标提示]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 的影响。
核心考点·基础夯实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048 页]
一、历史背景 1.1915 年,日本提出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二十一 条”。 2.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二、运动概况 1.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 2.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上海的“三罢”斗争把运动推 向高潮。 3.主力: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019/8/2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thank
you!
2019/8/2Βιβλιοθήκη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16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归纳总结]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新”
[史论要旨] 1.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地不妥 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 神。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2.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 政治舞台,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 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它们都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革命任务是一致的。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 领导阶级。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作了准备。
史料应用·活化思维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049 页]
主题 五四运动 1.图片藏史——五四精神
论从史出 史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性、爱国性与彻底 性。
2.史料探史——五四运动的特点 史料 五四运动时期的对联 对联一:“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 开张。” 对联二:“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 庆贺商店开门。” 探究 从上面两副对联中可以解读出五四运动的哪些特 点?
随堂反馈·提升能力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 049 页]
1.(2015·全国Ⅰ高考)《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 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 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 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解析:由题干“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 侵伐也”等信息,说明此时地方军阀正在混战,从而判断为袁世 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选 D 项。A、B、C 三项与题干材 料不符,故排除。
答案:D
2.(2013·山东高考)1923 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 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 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 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解析:武装革命和民族革命并非新的方向,辛亥革命即已实 现了这两点,故 A、C 两项错误;国民革命是指 1924 年后国共 合作领导的革命运动,故 D 项错误;从材料“五四运动……遂 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可以分析出这 是指无产阶级革命,故选 B 项。 答案:B
答案 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三 罢”斗争;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成功性: 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3.史观意识——多元史观解读五四运动 (1)从革命史角度: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 命转变。 (2)从党建史角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从思想史角度: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 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4)从全球史角度:五四运动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是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潮的引导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 争夺中国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