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华侨中学高中语文组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三备课组匡淑红
一.研究课题的确立
诗歌的阅读与欣赏在高考试卷中占有11分,不可小视。

然而,高一高二时由于很少近距离的训练高考题,也没有系统地掌握鉴赏诗歌的方向和方法,学生在答题时往往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至于正确率不太高。

因而,无论是为了应对高考,还是为了提高文学素养,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认真而迫切的交给学生鉴赏诗歌的“金钥匙”。

这就是确立这个小课题的初衷。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1)查“底细”
通过下列途径了解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底细”:
课余与学生交谈;查看学生作业;课堂上与学生问答等。

通过下列问题查“底细”:
高考中古代诗歌阅读所占分值是多少?平常训练你能得多少分?你能够历数或者区分诗歌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吗?诗歌鉴赏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等等。

摇头,还是摇头。

茫然,还是茫然。

但是,有认识了,有紧迫感了。

(2)明“框架”
概念模糊甚至不懂概念,是阅读诗歌的一大障碍。

所以,借助老师讲解和相关资料,学生绘制一个图表。

表上清楚地显示出诗歌阅读的五条通道即五大考点,包括鉴赏诗歌中的形象;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其中,每一个大类别有各自包含哪些小类别也历历在目,比如表达技巧又要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个角度去分析,每一个角度又包含好些手法。

这些手法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都要一一辨别清楚。

比如表达方式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与表现手法中的“渲染与烘托”之间的对应关系,表达方式中“托物言志”与表现手法中“象征”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都一一阐释清楚,解除学生的困惑,增强学生的信心。

(3)交“钥匙”
教给学生阅读步骤很重要。

一诗在前,首先要看。

看诗歌的题目,辨别诗歌的类别。

《别董大》《暮春浐水送别》即是送别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即是咏史诗。

看诗歌的作者。

如果是自己熟悉的作者,对其风格身世经历都有所了解,必然能确定大方向。

比如苏轼诗歌中基本不会出现低沉感伤情绪,陆游常常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看注释。

注释中往往透露出很重要的信息,比如作者正遭受贬谪的信息,就能帮助你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重点是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强调了读的重要性。

读懂诗歌大意,读明作者情感,读透精彩手法,读时圈点勾画,细致思考,引申联想,触类旁通。

特别是要把诗歌跟心中已经拥有的阅读框架相联系,为组织答案打基础。

读懂诗歌后,有条理地组织答案也是关键。

通过对例题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归纳答题步骤。

比如:
手法作用题答题思路归纳为:①明确指出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③指出表达效果或者作者的情感。

画面意境题答题答题思路归纳为:①总体概括画面特点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指出表达技巧③概括氛围特点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言赏析题答题思路归纳为:①解释该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所炼之字所用的手法或描述该诗眼揭示的含义③指出其表达作用或作者情感。

学生掌握了这些钥匙,心里底气足了,对诗歌阅读的兴趣也浓了。

三.课题研究的反思
任何研究都应该用于实践,语文教学中的小课题研究同样应该应用于语文的高效教学,最终促进高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要方法在胸,自然信心十足,兴趣浓郁,考试起来也就游刃有余。

好些孩子对古代诗歌阅读望而生畏,因此,我们老师只有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兴趣,交给他们方法,也算是一种“捷径”吧。

既然没有捷径,那么能让学生尽可能轻松有效地学好诗歌,就是老师的义务了。

掌握了方法,还要持之以恒地训练,真正达到熟能生巧。

同时,点滴的积累,经常地反思,对老师的从业习惯和从业境界都是一种提升。

确实“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师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也很重要啊。

诗歌之美须人人共赏。

愿每生皆爱读,每生皆会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