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5.12.1 鸟类4-苏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第1节
课时:2课时本教时:第1教时年级:七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12章《空中的生物》的第1节内容——鸟类,教材首先选择了不同环境下的鸟类图片,展示了一个千姿百态的鸟类,将学生带进鸟类王国,为学生认识鸟类建立良好的基础。
接着教材以家鸽为例,探究鸟类适应空中生活的特征。
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注重家鸽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系统性知识教学的方式,而是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例如如何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材从家鸽的外形、羽毛、翼宽、肌肉、骨骼、呼吸器官等方面提出系列问题,为学生的观察探究指明了方向。
教材在活动的最后列出了一张表格,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探究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特征的完整结论。
最后教材突出保护鸟类的多样性,特别是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将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教育寓于教材中,增强了教材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转变的功能。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阐明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②能力目标:
在对鸟类图片资料分析过程中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会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国的珍贵鸟类资源,养成自觉的爱鸟护鸟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
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②难点:
对家鸽的观察分析。
鸟类的呼吸方式。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纸飞机、电动飞机、鹦鹉、羽毛、正羽、羽绒服、翅膀、矿泉水瓶、扇子。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课间视频播放:BBC纪录片介绍极乐鸟。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鸟类,了解几种常见的
鸟类,他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多媒体展示图片:粉红琵鹭和猫头鹰
你们认识这两只鸟吗?教师介绍这两只鸟。
学生回答,这两种
鸟类的名字。
男身扮演雄孔雀,遇见雌孔雀开屏,介绍
孔雀的生活习性等等。
图片展示:
问题引领,归纳总结:①上述图中的动物
(野鸭、企鹅、孔雀、鸵鸟、画眉、鹦鹉)都
是鸟类吗?
②所有的鸟类都会飞吗?
③会飞的都是鸟类吗?
总结:鸟类的主要特征:
1、被覆羽毛
2、前肢变成翼
3、有角质的喙
4、用肺呼吸
5、体温恒定
6、卵生
屏。
学生回答:野鸭、
企鹅、孔雀、鸵鸟、
画眉、鹦鹉都是鸟
类。
学生回答:鸵鸟、
企鹅、孔雀是鸟类
不会飞。
蝴蝶、蜜
蜂都可以飞,但是
不是鸟类。
多媒体展示gif图片:鸟类自由飞翔的图
片。
鸟类最显著的特点在哪里呢?那今天我们
就来探究鸟类哪些特征适合空中飞行?
活动1:游戏环节——纸飞机游戏
学生回答:飞翔。
学生参与活动,观
(三)探究家鸽适应空中生活的特
征
观察与思考1:身体什么形状?与飞行生活
有关吗?
资料分析:家鸽两翼展开后的长度:65cm,
体宽:12cm,两翼之间的距离比体宽的比例是
多少?这个比例说明什么?思考:当家鸽飞行
时,两翼的羽毛会撑开并增大其面积,这与飞
行有什么关系?
课外知识拓展:正羽与绒羽
视频播放:鸟类的正羽和绒羽的观察。
鸟
类翅膀上的羽毛和腹部的羽毛一样吗?
小组活动:课前提前给学生分发正羽和绒
羽,让学生分别摸一摸正羽和绒羽,硬度怎么
样?
类比活动:认识正羽和绒羽的作用。
①诸
葛扇子和纸张扇风,谁的风力比较大?②剪开
羽绒服,看一看羽绒服里填充的什么羽毛。
绒
羽有什么作用。
(二)结构篇
学生回答:流线型,
减少空气阻力。
学生回答:①说明
家鸽有宽大的翼。
②增加气流,有助
飞翔
学生回答:腹部是
绒羽,翅膀上是正
羽。
学生认识:绒羽比
较柔软,正羽比较
硬。
学生认识:正羽可
以山东气流,绒羽
保温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第12章空中的生物
第1节鸟类(一)鸟类的主要特征:
1、被覆羽毛
2、前肢变成翼
3、有角质的喙
4、用肺呼吸
5、体温恒定
6、卵生
(二)鸟类的适应空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体表被覆羽毛,宽大的翼减少体重骨轻而坚固,壁薄,中空
胸肌发达,有利于煽动宽大的翼增加动力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消化系统发达减少阻力直肠短
血液循环系统发达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课标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中有一些闪光点,比如教学形式多样,有游戏、角色表演,有实物体验等。
在引导学生认识千姿百态的鸟类时,巧妙的引领学生收集资料、制作PPT,自主学习,学生协作,使学生完成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既能给课堂增加生机,有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分工协作的能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鸟类的主要特征。
通过观看视频、图文资料以及模具体验、小实验比赛等活动,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惑,鸟类有了翅膀就能飞翔吗?鸟类在飞行中是如何做到减少阻力、减轻重量、增加动力的呢?每个学生借助家鸽骨骼、模具或者标本探究,教师进行适当点播,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寻求答案,得出重要的概念。
最后以学生填写表格的形式,完成总结,归纳鸟类适应空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学生在这一系列探究学习中,能获得理性和情感体验,主动构建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这节课中也有不
足之处,制作的模型——鸟类的呼吸系统和陆地动物的呼吸系统、鸟类的胸骨还利用的不够充分,在模具的渗入课堂的教学中还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