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竞赛课教案模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功的正负是借以区别谁对谁做功的标志
课堂练习
1,基础训练:物块A沿长为l的粗糙斜面顶端匀速下滑,设斜面倾角为θ,物体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各是多少?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2,能力提升:物块A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在斜面与木块保持相对静止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距离l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各力对物块所做的功各是多少?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过程与方法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的习惯,从具体事例分析中理解功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坚定探索信念。
教学重点
功的概念和公式
教学难点
正负功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
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观察,教师引导总结其共同特征。
新课教“知识点一”和“知识点二”。
1、功的定义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练习:判断正误(课件呈现题目)
二、功的计算
1、回顾中学物理功的计算公式。
学生结合图甲正确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公式只适用于力与位移方向一致的情况。
2、探究功的一般表达式
将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变化(如图乙),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和力的分解知识,推导出功的一般表达式:W=Fscosα
3、小结:公式中F应为恒力;做功的多少与运动形式无关;计算功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功是标量。
三、正功和负功
学生阅读教材P58页关完成学案“知识点三”。
1、引导学生讨论W=Fscosα中的α与W的关系。
3,拓展探究:物块A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所有接触面都光滑)物块受到的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各是多少?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课后探究
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的拉力F1=1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s=2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4.2N。求各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激发学生兴趣
①当α=π/2时,cosα=0,W=0。力F和位移s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②当α<π/2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③当π/2<α≤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2、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的物理意义。
3、小结:
①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
精品范文精品范文尽在豆丁网放心下载价格实惠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在全面推进教师业务素质提升到基础上本学期以培养校级骨干教师区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不同层次师资人才为目标立足校本培训重点做了如下工作
年月日第节
课题
7.2功
授课教师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两个要素;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解释相关现象。
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理念
回顾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简单的课堂演示,加深对做功要素的理解
层次递进,设计台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问题,提高自学能力
举实例加以说明,既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又对学生以“物理走向生活”意识的培养,同时对知识进行形象化理解
问题由浅入深,减缓认知难度,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预设问题,为下节“总功“的学习先行铺垫
板书设计
第二节功
一、功的意义
二、功的计算
三、功的正负
教学反思
说明:教案内容字号:小四,字体:仿宋。
课堂练习
1,基础训练:物块A沿长为l的粗糙斜面顶端匀速下滑,设斜面倾角为θ,物体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各是多少?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2,能力提升:物块A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在斜面与木块保持相对静止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距离l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各力对物块所做的功各是多少?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过程与方法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的习惯,从具体事例分析中理解功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坚定探索信念。
教学重点
功的概念和公式
教学难点
正负功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
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观察,教师引导总结其共同特征。
新课教“知识点一”和“知识点二”。
1、功的定义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练习:判断正误(课件呈现题目)
二、功的计算
1、回顾中学物理功的计算公式。
学生结合图甲正确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公式只适用于力与位移方向一致的情况。
2、探究功的一般表达式
将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变化(如图乙),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和力的分解知识,推导出功的一般表达式:W=Fscosα
3、小结:公式中F应为恒力;做功的多少与运动形式无关;计算功时,一定要明确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功是标量。
三、正功和负功
学生阅读教材P58页关完成学案“知识点三”。
1、引导学生讨论W=Fscosα中的α与W的关系。
3,拓展探究:物块A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所有接触面都光滑)物块受到的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各是多少?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课后探究
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的拉力F1=10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s=2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4.2N。求各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激发学生兴趣
①当α=π/2时,cosα=0,W=0。力F和位移s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②当α<π/2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③当π/2<α≤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2、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的物理意义。
3、小结:
①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对物体做功还是阻力对物体做功
精品范文精品范文尽在豆丁网放心下载价格实惠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在全面推进教师业务素质提升到基础上本学期以培养校级骨干教师区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不同层次师资人才为目标立足校本培训重点做了如下工作
年月日第节
课题
7.2功
授课教师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两个要素;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理解正、负功的含义,能解释相关现象。
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理念
回顾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简单的课堂演示,加深对做功要素的理解
层次递进,设计台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问题,提高自学能力
举实例加以说明,既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又对学生以“物理走向生活”意识的培养,同时对知识进行形象化理解
问题由浅入深,减缓认知难度,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预设问题,为下节“总功“的学习先行铺垫
板书设计
第二节功
一、功的意义
二、功的计算
三、功的正负
教学反思
说明:教案内容字号:小四,字体:仿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