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XX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苏教
版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生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认识一个多音字。
初步懂得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理解和朗读古诗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时
一、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春雨》。
初步感受《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小朋友们,现在正好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板书课题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
作者简介“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被人称为“诗史”
三、精读
自己小声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指导看图,说一说春雨的特点。
指名读句,边读边理解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这真是一场好雨,你知道什么季节需要雨水吗?春天一到,就下了起来。
为什么春雨是好雨呢?
齐读句。
指名读第二句,边读边理解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往往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滋润着万物。
齐读第二句。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己练习。
有感情地背诵。
首诗赞美了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5个生字,掌握“春晓、眠、觉、闻、啼鸟、知”等词语。
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能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到郊外或公园去找春天,把看到的大自然的变化,先说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讲解诗意。
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
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
仔细看图,展开讨论
《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小结
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
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二、学习新知:验收责任
请学生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第二节
教学责任
朗读背诵课文,学会诗中的生字。
一、亮责任
背诵默写课文,学会诗中生字。
二、落实责任
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请学生反复读诗,在注意停顿的基础上,注意生字读音。
请学生背诵课文。
指导生字。
复习旧字。
浇民耳帝
请学生说出新字。
晓眠闻啼
指导重点字。
晓:右上角最后一笔为撇,没有点。
看图读诗,体会文中意境,注意语气。
三、验收责任
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第三节
教学责任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再让学生练习写一写。
收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一、亮责任
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大自然的变化,说一说,并能写成一段话。
二、落实责任
指导学生说话。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花、草、树有什么变化?
小动物有什么变化?鸟及自己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
教给学生说话方法。
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春天》看图说话的次序。
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
广泛让同学练习说话。
单个说。
同位子说。
请同学到前面说。
提出写话要求。
格式。
注意标点。
不会写的字用音节代替
三、验收责任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教学中,我遵循学习古诗的一般过程和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教学古诗,孩子们通过反复诵读,领悟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含义,感受到“夜来风雨声,花落细无声”的景象,教学收到了好的效果。
蚕姑娘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研究的兴趣。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时
一、课时目标:
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二、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出示课题:2、蚕姑娘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听后交流。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学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反馈自学情况。
音:卵、床、裳、嫩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给生字扩词找朋友。
3、课堂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1—5自然段,了解蚕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蚕的变化。
理解“蚕床、渐渐”等词的意思。
正确朗读课文。
会仿照句子用“渐渐”写一句话。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新词。
完成课后题,按要求写笔画。
二、学习第1自然段。
自由读这一段,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理解“蚕卵”,。
齐读这一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三、学习课文的第2—5自然段。
蚕姑娘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课文2—5自然段。
读完后用“”的蚕姑娘来说一说,还可以“AABB”的蚕姑娘,或蚕姑娘是“”来说一说。
蚕姑娘真奇怪,为什么有的说是又黑又小,有的说是又白又胖的呢?
课文中哪段写又黑又小的黄姑娘,哪段写又黄又瘦的白姑娘,哪段又是写又白又嫩—又白又胖,又白又胖—又白又亮的蚕姑娘?指名读,共换了几次衣服?。
[蚕不吃不动,这种睡叫“眠”我们叫它头眠、二眠、三眠、大眠] 学习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课文,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后做了些什么?用波浪线划出表示动作的词。
⑵、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蚕的变化。
⑶、质疑问难,理解“蚕床”等词的意思。
[蚕床就是蚕匾]⑷、指导朗读。
学习第二次换衣服。
教学过程⑴、按上面的方法自学。
⑵、交流。
学习第三、四次换衣服。
⑴、自由读4、5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在写法上与前两段不同,划出来。
⑵、理解“渐渐长胖”和“渐渐长亮”中的“渐渐”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语来代替?⑶、齐读4、5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四、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三题。
用“渐渐”写一句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6、7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
朗读课文。
知道“穿、新、嫩、瘦、吞”等词的反义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一、复习检查。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穿--新--嫩--瘦--黑--晴--
我们知道蚕姑娘在蚕床上经过四次睡眠,身体渐渐发亮,那么睡了四次的蚕姑娘还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
二、学习第6段。
看后读课文,思考:蚕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重点理解“蚕山”,“盖间新房”。
⑴、看理解“蚕山”。
⑵、在的画面中找找,哪些是蚕姑娘盖的新房?蚕姑娘的新房是用什么盖的?“盖间新房”究竟是指什么?
指导朗读,重点读好“成了、成了”。
三、学习第7段。
字句:茧子里头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开了窗”是什么意思?“天窗”在哪儿?
看图:说说蛾姑娘在干什么?告诉学生:蛾姑娘把卵产在蚕纸上,产完卵就死去了。
指导朗读,“变了、变了”作重点指导。
三朗读全文。
[总结全文]
说说蚕的生长过程。
总结:蚕儿是个宝,蚕结的茧,可以缫丝,织绸。
我国栽桑养蚕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丝绸就已卖到国外,丝绸是我国的骄傲。
]
完成课后作业题。
板书:2、蚕姑娘
又黑又小又白又胖又黄又瘦
教学反思:这是我在课堂上对班级学生进行的一个随机的说话指导训练,原本在备课时,我想的是通过我自己的介绍让孩子对蚕有个初步的了解。
但到了课上,我忽然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简单说一说,而且我也可以看看孩子到底对蚕有多少了解,于是就有了上面这个片断。
其实,这样的教学案例在语文课堂上是比比皆是的。
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在语文课上,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对教材中典范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同时,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的交流和教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评价与改造上。
而让学生把话说得充分而有序,这是语文课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重要也是最实在的目标之一。
语文课要重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学生口头言语的表达角度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得充分而又丰富,这样就是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引导学生把表达出来的口头言语说得更加规范、精妙,这样就是体现了与语文的工具性。
月亮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时
一、课时目标:
初步理解课文,感知整体画面,知道这是一幅农村风景画。
学会书写生字“湾”。
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出示挂图。
3.揭题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机板书
4.读题。
注意正音“亮”过渡: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与生字交朋友,
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2.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平舌音:载zai;翘舌音:朝zhao、绕rao;后鼻音:映ying 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月亮湾是什么?请读自然段。
学习自然段。
1.自由朗读自然段。
2.交流:月亮湾是什么?说说是谁的家乡?
3.指导朗读。
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重读“美丽”一词。
四.过渡: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1.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
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放映动画。
指导读好长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3.学生字“湾”。
师述:“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比一比,再口头组词。
4.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行间
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布置课后语文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具准备:课文插图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自然段。
映示课文自然段。
2.过渡: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
2.交流。
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
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
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指导朗读句。
“月牙”重读。
领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评议)
学习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
帮助理解词语。
“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
“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
”欣赏动画
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
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
“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
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
边看动画。
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
”相机欣赏动画贴词卡“河岸”。
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
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
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d.引读第四、五句。
边看动画学习第六句。
a.欣赏动画
b.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
粘贴词卡“农田”
d.指导朗读。
重读“绿油油”一词。
学习第三自然段。
a.欣赏动画,粘贴词卡“山坡”b.指
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以上至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3.再看画面,提问: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
4.再读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
5.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生自由轻声试背。
指名试背。
同桌互背
三.总结。
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
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四.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巩固本课的生字,通过捏橡皮泥,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映示填空题,生回答后映示答案。
的农田、的河水、的村子、的桃花、的小河、的朝霞。
二.朗读全文后提问:课文按什么游览顺序描述月亮湾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村后:山坡二.组游戏活动。
1.将各色橡皮泥捏成各种景物。
座座房子;拱形的石桥;田字形的农田;三角形的山;月牙状的小河。
2.根据课文描述的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村子的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村子的后面是山。
三.小组交流,按月亮湾的地理位置背诵课文。
四.写字教学。
1.自学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给生字找朋友。
2.交流。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如:比较法,口头组词。
/坡/缓/绕
\波\暖\晓
说说汉字笔顺。
“栽”
找出上下结构的字:岸
3.指导写字。
七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余六个字左
窄右宽。
“绕”字不要多一点,“桥”字右边笔是撇,“岸”字下面的“干”应写在“厂”的里面。
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3.月亮湾←―――――︱︱
︱美丽↙村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热爱↖村后:山坡
↗
教学反思:《月亮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
这篇课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破的动人景象。
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月亮湾的美丽。
如何围绕重点展开教学,如何突破难点呢?在教学中紧扣“美丽”这一文眼,图文结合,边读边悟.出示月亮湾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月亮湾美在哪里,让学生初步感受月亮湾的美丽。
紧接着告诉学生,书本上描写得比你们说得更美,激发了学生想要去读文本的兴趣。
出示月牙一样的小河和真正的月牙做比较,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这条小河的美丽,由衷地想要赞美一番。
教学村后景色部分,出示采茶姑娘图片,从她们的笑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她们幸福和快乐
由图到文,指导学生朗读,看着她们幸福的样子,也来幸福快乐的读一读。
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儿童在祖国的关怀和培育下生活幸福美好,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长大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进行革命理想教育,结合课文第三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朗读诗歌,要读出语气。
要让学生知道理想的实现不是等来的,而是要从立志今天起就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否则远大理想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
一、课时目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会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收音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写出课题后让学生齐读,课题中的“节日”指的是什么节?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图。
出示挂图先让学生整体看一看图,用一句话说出图上的意思。
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细致观图。
图上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高兴?图上还有哪些景物?这几个问题,老师事先可以写在小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仪显示出来。
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要结合课题来回答。
可以问学生:“快乐的节日”指的是谁的节日?是哪一天?不光让学生知道是因为过“六•一”儿童节,所以他们非常高兴,还要引导学生知道:他们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爱护,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生长,过着美好的生活,所以他们非常快乐。
分小组看着图讨论以上三个问题,然后练习回答问题,老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
二、初读课文,创设情境
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小声地自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说说诗歌共有几小节。
用1、2、3、4标出序号,标在每小节行的前边。
请四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
老师范读课文,特别要让学生听清老师读的语气和每小节之间的停顿。
老师指导学生读小黑板上的词语:抚摩、鲜艳、美丽、小溪、流淌、祝贺、充满希望、感谢、培养、幸福、成长、羽毛、丰满、勇敢、飞翔、理想、快乐时光。
学生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全班一起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的意思。
指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朗读,要读得亲切,表达出快乐的心情。
通过声音的轻重,声调的高低、停顿时间的长短不同,读出本课的语气。
这首诗歌是根据歌词改编的,放这首歌的录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分小组练习朗读。
全班开展比赛,看谁读课文最有感情。
作业: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幸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每年的六月一日,是少年儿童最高兴的日子,是你们的节日。
在我们的国家里,少年儿童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怀,被称作祖国的花朵。
这首歌表现了少年儿童在节日里的愉快的心情。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个同学朗读全文,其它同学体会一下少年儿童的心情。
边默读课文边找一找哪小节写出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小节。
分小节学习,体会快乐的心情。
小节写了哪些景物?画在书上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老师指着板书说:在小鸟的带领下,在微风的吹拂中,少年儿童来到了什么地方?这里景色非常优美,少年儿童们打扮得什么样?老师板书:鲜艳、美丽。
让学生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接着问:少年儿童像什么?齐读小节,边读边想:这一小节作者是通过什么写出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老师板书这两个词。
少年儿童在欢度自己节日的时候太高兴了,所以看到花儿在微风中摆动就觉得是在向自己点头祝贺。
看到小溪哗哗地流淌,就觉得是在唱歌,在和自己说话。
齐读最后一小节。
问:“快乐的时光”指什么?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少年儿童尽情地唱啊、跳啊,
和老师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这一节更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以上三小节贯穿一条线——快乐。
读课文时一定要表达出这种感情。
男生读小节,女生读第二小节,全班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畅谈自己的理想
小声读第三小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老师板书后问:为什么要感谢祖国?怎样报答祖国呢?齐读第二句。
这一句里把少年儿童比作什么?“羽毛丰满”是什么意思?小鸟的成长靠的是妈妈的哺育和自己刻苦地练习飞翔。
少年儿童的成长靠什么?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说一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分小组讨论一下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什么样的本领?这些本领你现在还没有,应该怎么办呢?再请两个同学分别读第三小节,要读出感激之情和报答之情。
老师小结: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认真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齐读全文,要读出感情。
四、反馈说说每小节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教学反思:因为课文是一首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学生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更困难一些。
对于生活阅历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