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孟母断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母断机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āng)氏,孟子之母。
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
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
”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
”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1解释
孟母姓仉(zhang)氏,是孟子的母亲。
丈夫死后,和儿子孟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教育儿子曾经三次搬家(见孟母三迁)。
到孟子年龄大一点,临近放学时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孟母问他:“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孟子说:“为了自己。
”孟母非常气愤,用刀砍断织布机,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砍断这织布机。
”孟子感到害怕,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亚洲的圣人。
2解释
及:等就学:临近放学惧:感到害怕自若:为了自己
3划分句子: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
4你是怎样理解孟母断机
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讲的是孟子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当儿子回家时,孟母非常生气,不声不响的拿起一把剪刀,将刚刚织成的一段锦绢剪成两段。
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 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断织督学”的一幕在孟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
他明白了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应不为外界所干扰。
从此孜孜不倦,日夜勤学不息,成为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垂后世的“亚圣”。
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为什么我们谈起孟母依然有一种亲切会心的感觉呢?原因在于,“断机教子”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实际生活情境选择恰当的时机
和方式,使其心灵受到震撼,而不是喋喋不休的面对孩子讲大道理,讲那些空泛的要求,许多父母教育孩子之所以失败,误区其实正在于此。
可以说孟母的教育艺术是形象的、直观的、特别适合孩子理解的,孟母无言之教是成功的,因为它来自日常孩子的日常生活,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易于引起孩子的共鸣。
那么,当你的孩子厌学逃学时,你是加以呵斥体罚,还是像孟母那样循循善诱,运用生动的事例去启发他们从无心向学转化为勤奋好学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可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成人的呵护和引导,作为“亚圣”的孟子幼时尚且逃学,我等凡夫俗子更不消说了,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生命个体,淘气、犯错是正常的现象,这也正说明了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议我们的老师们不妨回顾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回想一下自己或自己的同学当时的情形与表现,我们是否应该把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先放到一边,适当改变一下我们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正视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凝结着每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在家庭中受到了过多的宠爱这一现实,既要理解每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又要考虑孩子贪玩、活泼好动的天性,站在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人才的高度,以各种形式让家长明确孩子成才不只升学这一条路,同时善于引导激励学生抓住学生时代这一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机,勤奋学习、奋力拼搏、勇于创新,力求自己的最好成绩,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力争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