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旅游视野观的辽宁省温泉旅游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旅游视野观的辽宁省温泉旅游发展对策
作者:毛惠媛刘心
来源:《理财·经论版》 2014年第5期
毛惠媛刘心
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19-3-241,E-mail:
maohuiyuan2004@
摘要:在辽宁省温泉旅游遍地开花的情况下,辽宁省温泉旅游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目前,在前人对辽宁省温泉旅游的研究中,以对辽宁省温泉旅游开发的研究占多数,而对辽宁省温泉旅游建设与发展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在后现代社会下的旅游新趋势,通过对辽宁省温泉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当前辽宁省温泉旅游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从供需关系、产品内涵、温泉文化建设及区域品牌建设等角度出发,提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以促进辽宁省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旅游温泉旅游辽宁省
我国旅游业正在由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向深层次的休闲养生旅游过渡,在休闲养生旅游中以温泉旅游最为突出;温泉旅游集休闲、娱乐、美容美体等功能于一身,而备受游客青睐,因此温泉旅游将有良好的市场与无穷的发展潜力。

辽宁省是温泉旅游资源大省之一,温泉旅游历史悠久,近年来温泉旅游发展迅速,仅2013年上半年全省温泉旅游接待人数就达3620万人次,温泉旅游总收入为219亿元,同比增长25%。

据有关数据统计可知,辽宁省温泉旅游将有无穷的
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因此辽宁省政府大力发展温泉旅游业以促进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

一、后现代旅游观的提出与理论特质
随着新的国际劳动分工和信息化的推动,后现代思潮影响不断扩大,后现代旅游意识逐渐萌生。

国外学者研究后现代主义对旅游的影响的主要有Keith Hollinshead的《playing with the past:Heritage tourism under the tyrannies of postmodern discourse》,Natan Uriely的《Theories of modern and postmodern tourism》,Wiendu Nurianty的《Heritage and postmodern tourism》等。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像左小斯、曹国新、黄燕、涂媛鸿、史常凯、白光润、李仙德、潘秋玲、丁蕾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学术界对后现代旅游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后现代旅游概念的界定;后现代旅游特征和基本理念的梳理;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旅游消费的变化。

二、辽宁省温泉旅游发展概况
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在营口市召开的全省加快发展温泉旅游现场会上,提出到2015年辽宁将实现“中国温泉旅游第一大省”的奋斗目标。

辽宁省温泉旅游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增强,辽宁省温泉旅游行业的接待人数和收入近几年都大幅度提高,2011年共接待温泉旅游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温泉旅游收入190亿元,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5.7%,到2013年上半年,全省温泉旅游接待人数达3620万人次,实现温泉旅游总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25%,可谓辽宁省温泉旅游行业的重大突破。

因此在辽宁省温泉旅游战略的推动下,辽宁省温泉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据统计,2013年年底,全省共创建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8个,温泉旅游小镇
20个;辽阳弓长岭区汤泉谷、营口鲅鱼圈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已列入全省现代服务业旅游集聚区。

现有一批温泉旅游企业已赢得了市场如:丹东五龙背温泉、大连安波温泉,兴城温泉,鞍山汤岗子温泉等。

总之,辽宁省温泉旅游企业规模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温泉旅游功能上也有所补充,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温泉旅游品牌。

三、辽宁省温泉旅游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温泉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辽宁省温泉旅游产品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以往的建设方式,绝大多数以洗浴、休闲和疗养为主,以康体、娱乐和休闲度假为辅的功能组合,建设项目大同小异,温泉旅游功能开发趋向单一,温泉产品缺乏个性化,创新局限严重。

2.温泉旅游产品缺少品牌特色
目前辽宁省温泉旅游建设大多模仿日本温泉建设模式、韩国及欧美温泉建设模式,而完全忽略了当地的旅游资源特色,一味仿效,因此造成大量的温泉旅游目的地在设计、环境、服务等方面相差无几,缺乏对游客的深度参与体验,从而导致温泉产品过于雷同,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品牌深度严重不足。

3.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旅游产品求新求异的欲望越发强烈。

旅游者的需求出现多层次与多元化特点,目前辽宁省温泉旅游目的地的供给存在较严重的建筑风格、设施、项目雷同的弊端,即使有些项目融入一些文化理念,但也因缺乏必要的物化设施而激发不了游客的兴趣,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进而阻碍辽宁省温泉旅游的发展。

4.温泉旅游文化挖掘深度不够
温泉旅游是以游客体验温泉、了解温泉文化,进而达到养生、休闲、保健等目的的旅游形式。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温泉旅游状态中,少文化现象比较普遍。

到了温泉地很少游览街区,了解当地的温泉文化,只是在室内做一些娱乐项目,可被感知的历史文化及民俗的东西微乎其微。

四、辽宁省温泉旅游发展对策
1.优化辽宁省温泉旅游产品内涵
通过加强区域资源整合以实现辽宁省温泉旅游产品区域间协同发展,对跨区域的旅游景区进行统一设计规划,并与温泉旅游资源临近的区域建立功能互补合作关系,形成温泉旅游产品的集群优势。

打破以粗放型建设为主的经营方式及同质化竞争,逐步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美食餐饮多元化的综合错位发展,使原产品价值无形升值。

2.促进辽宁省温泉旅游文化建设
温泉旅游行业建设最大的差距在特色文化上,把握温泉文化的科学内涵,结合当地的温泉资源及地域文化特色,同时挖掘温泉体验文化,建设符合地域逻辑的文化,以游客参与体验为核心,以温泉旅游文化为背景,以温泉旅游为舞台,使游客主动融入到温泉旅游地沐浴文化之中,进而使温泉旅游消费者体验地域特色文化活动。

把文化融入到温泉旅游娱乐项目中,让游客在温泉服务设施中体验养生保健观念。

将文化转化为生产力,创造新颖的文化沐浴和游览项
目,将文化融入到现代消费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形成一种以康健养生为主题,集养生保健与
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体验型文化温泉旅游,重点打造以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形成一系列文化温泉旅
游品牌。

3.打造辽宁省温泉旅游区域品牌
区域资源特征的标准将辽宁省分为四个区域,即辽宁中部,这个区域以沈阳为中心呈辐射
状建设历史文化温泉旅游区的品牌,辽宁省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资源都集中在这个区域,因此
结合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与温泉旅游融合进行建设。

辽宁东南部包含丹东与大连两个城市,这两
个城市临近海洋,海洋资源丰富,进行区域间合作,建设资源互补合作型区域以实现共赢,可
以发展海滨度假温泉旅游。

营口、盘锦地区将红海滩、思拉堡温泉小镇、滨海大道与山海温泉、熊岳天沐温泉等进行整合打造自然观光的集生态体验于一体的自驾旅游品牌。

辽宁西部包括葫
芦岛、锦州、阜新、朝阳四市,这个区域山水自然景观丰富,可以建设避暑温泉旅游度假区及
红山文化等古文化集聚区。

4.推动辽宁省温泉旅游的差异化建设
辽宁省温泉旅游有强大的市场,针对温泉雷同化现象这个问题,辽宁省温泉旅游需要实现
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发展模式,以实现区域温泉旅游产业融合。

辽宁中部因其清朝文化资源比较
丰富,故可将当地的清朝文化融入到温泉旅游中去,建设温泉文化旅游区。

辽东南的海滨资源
比较丰富,可与温泉旅游业融合,建设海滨温泉度假区。

辽西地区的山水自然景观比较丰富,
可与温泉旅游业融合,建设避暑观光型温泉旅游度假区等。

参考文献:
[1] Keith Hollinshead. Playing with the Past: Heritage tourism under the tyrannies of post modern discourse[M]. London: Continum,2002.
[2]曹国新.中国与西方旅游的古代、现代和后现代特征[J].旅游学刊,2006(6).
[3]陈才,刘心怡,赵柳. 辽宁温泉旅游发展对策[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 41.
[4]顾敏艳,刘枭. 中国温泉旅游研究现状与趋势[J]. 旅游论坛, 2013,6(2):
17-23.
[5]裴若婷. 山地主题温泉旅游度假区产品开发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12(7):
216-219.
[6]John Towner. What is tourism’s history[J]. Tourism Management,2010,16(5):339-341.
[7]Mara Manente, John Wiley. Tourism planning: 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pproach[M],New York: V A no strand reinhold,2012:309-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