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精品课件:癫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病
痰火扰心
主症:起病急骤,突然狂暴无知,两 目怒视,面红目赤,言语杂乱,不避亲 疏。
兼次症:性情急躁,或毁屋打人,或 哭笑无常,头痛失眠,渴喜冷饮,便秘 尿赤。
舌脉:舌质红绛,苔多黄腻,脉弦滑 数。
治法: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方药:生铁落饮。 方解:生铁落-重镇降逆;
胆南星、贝母、陈皮-清涤痰浊; 菖蒲、远志、茯神、朱砂-宣窍安神; 麦冬、玄参、连翘-养阴清热。 加减:痰火壅盛而苔黄腻者-礞石滚痰丸; 谵语尿黄者-当归龙荟丸。
辨证:肝气不疏,气郁痰阻,蒙蔽神明。 治疗:疏肝解郁,化痰开窍,少佐养心 安神。配合心理疏导。 处方:柴胡9g 白芍9g 竹茹12g 远志6g 胆南星 4.5g茯神9g 枣仁9g 丹参9g 甘草6g 神曲12g 用法:3剂,水诊断? • 简述癫狂的病因病机要点。
越,皆属于火”。 • 朱丹溪首先提出“痰迷神窍”说。 ➢ 范围
西医学中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性精神病、 有精神失常症状者等病。
病因病机
➢ 阴阳失调 ➢ 情志抑郁 ➢ 痰气上扰 ➢ 气血凝滞
主要病机-气、痰、火、瘀导致阴阳失调, 心神被扰,神机逆乱;其发病也与先天禀赋和 体质强弱有关;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以心神受损为主;癫属虚,狂属实,亦有虚实 夹杂。
➢ 鉴别诊断 • 痫病 痫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目 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为特征的发作性 鉴别,易与癫狂相鉴别。 • 脏躁 脏躁好发于妇人,症见悲伤欲哭、 数欠伸、像如神灵所作,但可自制,一般不 会伤及他人,与癫狂的神志异常不同。 • 谵语、郑声 谵语是因阳明实热或温邪入 于营血,热邪扰乱神明,而出现神志不清, 胡言乱语的重证;郑声是指疾病晚期,心气 内损,精神散乱而出现神识不清,不能自主, 语言重复,语声低怯,断续重复而语不成句 的危重征象,须与癫狂区别。
辨证论治
➢ 辨证要点 • 辨阴阳 平素好动,性情暴躁,又受痰火阳邪-重 阳而病狂;平素好静,情志抑郁,又受痰郁阴 邪-重阴而病狂。 • 辨癫病应注意抑郁呆滞症状的轻重。 初发病时常见喜怒无常,喃喃自语,语无 伦次,苔白腻-痰结不深,证情尚轻。 病程迁延日久,呆若木鸡,灵机混乱,苔 白厚腻-痰结日深,病情转重。 病情演变为气血两虚,症见神思恍惚,思 维贫乏,意志减退者-病深难复。
癫狂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科组
导学
➢ 定义 癫狂是指因痰迷神窍,神机逆乱,精神抑郁,表情
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少动;或精神 亢奋,狂燥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则多怒为 特征的一类病证。前者为癫,后者为狂,二者相互联 系及转化,故并称癫狂,都属神智异常的疾病。 ➢ 病位-脑。 ➢ 源流 • 癫狂病名出自《内经》。《素问》曰:“诸燥狂
火盛伤阴
主症:情绪焦虑、紧张,时而躁狂, 久病不愈。
兼次症:烦躁不眠,精神疲惫,形瘦 面红,心悸健忘,五心烦热。
舌脉: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方药:二阴煎合定志丸。 方解:生地、麦冬、玄参-养阴清热;
黄连、木通、竹叶、灯心草-清热泻火 安神;
定志丸-健脾养心,安神定志。
加减:痰浊甚者-控涎丹; 痰结气郁化热者-温胆汤合白金丸。
心脾两虚
主症:神识恍惚,魂梦颠倒,善悲欲 哭。
兼次症:面色苍白,心悸易惊,肢体 困乏,饮食量少。
舌脉: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印,苔 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方药:养心汤。 方解:党参、黄芪、甘草-补脾益气;
当归、川芎-养心血; 茯苓、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宁心 神; 肉桂-引药入心。 加减:畏寒蜷缩-巴戟天、补骨脂; 夹有瘀血者-血府逐瘀汤、癫狂梦醒汤。
狂病-降其火、或下其痰,或化其瘀血。
➢ 分证论治
癫病
• 痰气郁结
主症: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 呆。
兼次症:心烦不寐,或多疑虑,喃喃 自语,语无伦次,或生活懒散,不思饮 食,便溏。
舌脉:苔白腻或黄腻或浊腻,脉滑数 或濡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开窍。 方药:顺气导痰汤。
方解:半夏、陈皮、胆南星、茯苓-利气化 痰; 香附、木香、菖蒲-解郁开窍。
加减:阴虚火旺,痰热未清者--二阴煎、胆 南星、天竺黄。
瘀血内阻
主症:情绪躁扰不宁,恼怒多言。
兼次症:面色晦滞,胸胁满痛,头痛 心悸,或呆滞少语,或妇人经期腹痛, 经血紫暗。
舌脉: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或薄 黄,脉细弦或弦数或沉弦而迟。
治法:化瘀通窍,调畅气血。 方药:癫狂梦醒汤合大黄蛰虫丸。 方解:桃仁、赤芍-活血化瘀;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 • 癫病以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狂 病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 • 本病多有七情内伤和家族史,或患郁病、失眠之疾 而突发本病 •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均可发病,但青壮年女性多 见。 • 重视病史资料的详细和完整,可予以肝功能、肾 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
➢ 注意癫狂发病的先兆症状。 ➢ 癫狂病常规治疗无效时,采用活血化瘀法治
疗可收到奇效。 ➢ 吐下逐痰开窍法的应用。
病案
卢某某,女性,21岁。自考人大学一年 来,学习紧张,成绩有所下降,遂感精神不安, 5天前偶遭其父之厉斥,当夜即不能人睡,精 神反常,思维混乱,语无伦次,悲观疑虑,心 悸善惊,寐差纳少,肢体困倦,苔薄白,脉象 弦细。
丹参、红花、水蛭-助活血之力; 柴胡、香附-理气解郁、青皮陈皮、大腹皮、 桑白皮、苏子-行气降气; 半夏-和胃; 甘草-调中。 大黄蛰虫丸-袪瘀生新,攻逐蓄血。 加减:有蕴热者-木通、黄芩; 兼寒者-附子、干姜。
结语
➢ 癫病病程较短者及治疗及时,每可获愈;反 之病程较长者,病情较重,治疗较难,预后较 差。
• 辨狂病应区别痰火、阴虚的主次先后。
狂病初起以狂暴无知、情感高涨为主要表 现;因痰火实邪扰乱神明所致;症见亢奋症状 突出,苔黄腻,脉弦滑数。
病久则火灼阴液,渐变为阴虚火旺之证; 症见焦虑、烦躁、不眠、精神疲惫,舌质红, 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 治疗原则 治疗总则-调整阴阳,以平为 期。
癫病-解郁化痰、宁心安神、补气养血。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