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课程阳明文化学习的自我感悟与自身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恳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课程阳明文化学习的自我感悟与自身生活学习的实际
情况,恳切
人们常说,大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有许多知识存在于大自然中,经有心人发现、整理,成为人们熟知的道理。
当然,阳明心学的创立者XXX也有一双发现真理的眼睛,他一生奔波忙碌,喜爱在旅途中欣赏自然美景,并在脑中思考着万物的道理,并且常以自然事物为喻使抽象的道理更通俗易懂。
其思想“鸢飞鱼跃”就是一个典型,意思是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形容万物各得其所。
由此可得,人们最本真的“知”是在自然中获得的,自然确是一本神奇的书,它虽博大,但从不刁难人,只要人们在观察中多一些思考,就能体会其中奥妙。
而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说,我们脑海里的根深蒂固的思想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祖先从自然和社会探索得来,经长辈从小教导而得,这类思想都较为通俗,且经重复“洗脑”已印象深刻,但有时因不知其所以然而较难付诸行动;一种是由自己摸索而得,这类思想因较贴合自身生活状况而作用较大,且印象更为深刻,容易实践。
虽如此,但思想最终来源于自然和社会,我们无法改变自然,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引导好社会风气,才能使人们得到“良知”,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公民。
说完了“知”,来说说“行”。
所谓“行”,就是自己的行动,即实践。
在这飞速发展的残酷世界中,“行”是每个人的生存之本。
也只有人们真正“行”动起来,才能继续推动社会发展。
而人的行动又取决于自己的心理,即便是“身不由己”,也只是行动与意愿不符,但仍遵从自己的决定。
所以XXX先生才会提出“心即理”的思想,类似于“唯心论”。
所以,“行”是推动自身成长、促进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知”是必不可少的间接动力,而人的“知”和“行”
均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直观体现。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认知和行动相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规束了自我。
显而易见,现代社会需要更多践行“知行合一”的人,而这看似容易实则需要巨大的毅力和决心。
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对自己、对社会有或多或少的失落和抱怨,有些人始终坚持“知行合一”,跟随着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奋斗着,努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有些人逐渐沦陷于成长的纷繁复杂中,最后沦为平庸甚至失去自我。
那要如何才能做到不负初心,知行合一呢?正所谓身随心动,要想“行”得有价值,就要“知”得正确。
就像在自己脑海里有多种想法在博弈,身体会听从最终胜出的选手。
“想通了”,就能淡定、冷静,进而有条不紊、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地立身行事。
能够安顿好思维中的谜与惑,心才能豁然开朗,人生才能光明通达。
然而做到“想通”,达到“与自己和解”的关键就在于热爱,这副良药比任何“鸡血”,任何“马达”都管用。
“干一行爱一行”,每一种正当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都有值得热爱的地方。
而这份单纯的“热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这需要我们当个有心人,去发现,去领悟。
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从事的行业,才能有无穷的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且专注于当下的努力不易被外界因素干扰,才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所以,我认为,只有在生活中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人生是自我成长和推翻的过程。
漂亮的话谁都会说,但真正行动起来并坚持下去的人才值得钦佩。
社会发展到如今,随着浮躁风气的褪去和理智的回归,“闷声干大事”的人越来越多,社会也需要更多“知行合一”的人。
我们也一起行动起来,不负初心,不负韶华,努力地为明天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