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授课的操作程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授课的操作程序
一、微型授课概说
此处的“微型授课”,并不是师范教学中的“微格教学”,而是授课人面对有关领导、专家或其他内行人士,在较短的规定时间内对假设的学生进行的授课活动。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授课者的“自说自话”。

(一)微型授课与正式授课的异同
具体来说,微型授课与正式授课有以下几处相同:两者事先都必须精心备课写好教案;两者都要站在讲台上进行,面对着台下的“听众”,与之作眼神交流;两者都必须兼顾到“教”与“学”双方;两者都要按“授课”的进程逐步板书,并在“授课”结束前使自己的板书成为“凝固的一刹那”;当然,两者也都要按教学目标布置作业。

然而,微型授课与正式授课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所用时间不同。

按通常规定,前者一般花时10分钟或15分钟,后者一般花时40分钟左右。

其二,内容重点不同。

正式授课主要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其目的是使得学生“会”;而微型授课的目的是使得台下的有关领导、专家或其他行内人士理解你,并确认你设想中的学生真正有所得。

其三,具体对象不同。

正式授课时教师依据自己所编制的教案,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期间有具体的教学对象——学生,有具体的双边活动。

微型授课则不同,
授课教师面对特殊听众(领导、专家和其他内行人员)自编、自导、自演,而教学对象——学生只存在于设想之中。

至于“双边活动”则有两重涵义:其一为微型授课者与听“说”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其二为想象中的师生互动。

其四,评价标准不同。

正式授课注重学生的活动,尤其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注重学生实际接受知识、发展能力的情况,即学生“所得”;而微型授课重在评价教师灵活运用教学理论、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的素养,当然也要顾及想象中的学生之“得”。

(二)微型授课与说课的异同
两者都要预先写好教案,利用10分钟或15分钟,在讲台上展示教案,完成任务,都要同步板书并布置作业。

两者的评价标准都是对理论、教材和学情的认识程度,都是对学生所得与否的认同。

至于“双边活动”,都有两重涵义:其一为说课人(微型授课者)与具体听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其二为想象中的师生互动。

但是,微型授课不等同于说课。

就内容重点而言,说课除了展示自己的教案(说出教学设想)以外,还必须说理论、说教材、说学情;微型授课只要展示自己的教案即可。

但是,并不是说微型授课不必顾及理论、教材和学情,而是要将这些渗透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使之“隐性化”,即间接展示自己对理论、教材和学情的把握。

有人认为,相对于说课而言,微型授课更为务实,对试讲教师融会贯通的要求更高。

此言颇为中肯。

就学生对象而言,说课直接说出,而微型授课却在“授课”的过程中“透露”,如故意说“你们都是某某年级的学生”等。

就师生“双边活动”的展示而言,虽然说两者的学生对象都存在于设想之中,但说课只能说“估计学生会……”,而微型授课应该将学生的活动用假设法直接“说”出来,即自问自答,如“对老师的问题,这位同学认为……,很正确(或不够深入等)”。

二、微型授课的操作程序
和说课一样,微型授课也有一个比较常见的操作程序。

上文说过,说课运用的大致是演绎式,而微型授课运用的却是“水流式”。

(一)面向台下单刀直入
说课者进入教室后,首先要有一个问候的程序,为自己得到这个机会而向在座者表示感谢,然后擦干净黑板。

微型授课也有问好的程序,但是,虽然眼睛看着台下的专家、领导和内行人士,但被问候的却是假象中的学生,简单一点,一句“同学们好!”也可以。

——当然,这种问候是没有学生答谢的。

(二)起承转合环环紧扣
问候以后,不一定特意说出教学目标,就可以直接开始“授课”,就像正式授课一样,准备的导入语可以一字不差地说向想象中的学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原先准备的每个教学环节(包括拓展延伸等等)环环紧扣,步步推进,直
至最后的能够绕梁三日的结束语。

当然,微型授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也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并能使在座的专家、领导和内行人士明显感受到你的教学目标。

如果有能力,可以搞一个小小的“生成”,即假设某一个学生作出了出乎意料的回答,故意扯出去,然后,迅速回到正题。

其目的,就是使在座的专家、领导和内行人士知道你懂得教学生成。

(三)省却等候自问自答
教学中必须有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就微型授课而言,应该扣除等候的时间。

提出问题或要求时必须有规定的等候时间,但实际上却是立即将假设的学生的回答自己说出来,就如俗语所谓的“自言自语”。

这种假设的学生回答,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考虑,如“对老师的问题,这位同学认为……,很正确”或“对老师的问题,这位同学认为……,不够深入”等等,然后,说出理由。

(四)板书作业必不可少
微型授课,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同步板书,板书当然必须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在授课的过程中或结束前也必须布置紧扣教学目标的作业。

总之,微型授课明明面对的是专家、领导和行内人士;但实际上却必须假设面对的是学生,一定意义上将那些专家、领导和行内人士视作“无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