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室外给水管道 水表井
立管
室外给水管道
立管
水表井
引入管
引入管
侧引入布置示意图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3)工厂内的管道架空敷设时,应不妨碍生产 操作及交通运输,不得布置在遇水能引起爆炸、 燃烧或损坏原料、产品或设备的上方。
(4)不允许敷设在烟道、风道、排水沟内;不 允许穿越设备基础;不宜穿过大小便槽、橱窗、 壁柜等木质装修物等。
水平干管敷设在底层地下室或专门地沟内。 (2)上行下给式
水平干管敷设于顶层吊顶或屋面。 (3)环状式
干管连成环状。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1.2 给水管道的敷设
1.敷设形式 (1)明装
施工、维修方便,造价低;影响美观,易结露、 积灰,不卫生。
(2)暗装 卫生、美观;施工复杂,维修不便,造价高。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给水横干管宜敷设在地下室、技术层、吊顶或 管沟内,宜有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立管可敷设在管道井内,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 同沟或共架敷设时,宜敷设在排水管、冷冻管 的上面或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给水管不宜 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的液体或气体的管道 同沟敷设;通过铁路或地下构筑物下面的给水 管道,宜敷设在套管内。
(5)穿越建筑物基础、墙板、沉降缝时应预留 孔洞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常用的措施有螺纹弯 头法(图)、活动支架法(图)和软性接头法(为 金属波纹管或橡胶软管)。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螺纹弯头法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活动支架法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2、布置形式 (1)下行上给式
建筑设备工程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1.1 给水管道的布置
1、布置原则 (1)满足最佳水力条件 1)给水管道布置应力求短而直。 2)为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给水引入
管和室内给水干管宜布设在用水量最大处或不 允许间断供水处。 (2)所有管段宜短、直,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 并与墙、梁、柱等平行敷设。
管道在空间敷设时,必须采取固定措施,以保 证施工方便与安全供水。固定管道常用的支托 架如图所示。
科学出版社给水管道的布源自与敷设引入管进入建筑 (a) 从浅基础下通过;(b) 穿基础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支托架 (a) 管卡;(b) 托架;(c) 吊环
科学出版社
建筑设备工程
(3)引入管的敷设 室外埋设部分应根据室外给水管道的埋设情况、 土壤的冰冻情况、地面荷载等因素确定。
❖ 埋设深度的要求。 ❖ 穿越基础的要求。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复土深度
埋设深度
管底在冰冻线下的距离
管径mm
管底埋深 mm
d≤30 0
d+20 0
d≤300~600
0.75d
d>60 0
0.5d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2、敷设要求 引入管进入建筑内,一种情形是从建筑物的浅
基础下通过,另一种是穿越承重墙或基础。其 敷设方法如图所示。 室外埋地引入管要防止地面活荷载和冰冻的影 响,其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并应敷设 在冰冻线以下0.2m处。 给水横管穿承重墙或基础、立管穿楼板时均应 预留孔洞。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室外给水管道 水表井
立管
室外给水管道
立管
水表井
引入管
引入管
侧引入布置示意图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3)工厂内的管道架空敷设时,应不妨碍生产 操作及交通运输,不得布置在遇水能引起爆炸、 燃烧或损坏原料、产品或设备的上方。
(4)不允许敷设在烟道、风道、排水沟内;不 允许穿越设备基础;不宜穿过大小便槽、橱窗、 壁柜等木质装修物等。
水平干管敷设在底层地下室或专门地沟内。 (2)上行下给式
水平干管敷设于顶层吊顶或屋面。 (3)环状式
干管连成环状。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1.2 给水管道的敷设
1.敷设形式 (1)明装
施工、维修方便,造价低;影响美观,易结露、 积灰,不卫生。
(2)暗装 卫生、美观;施工复杂,维修不便,造价高。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给水横干管宜敷设在地下室、技术层、吊顶或 管沟内,宜有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立管可敷设在管道井内,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 同沟或共架敷设时,宜敷设在排水管、冷冻管 的上面或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给水管不宜 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的液体或气体的管道 同沟敷设;通过铁路或地下构筑物下面的给水 管道,宜敷设在套管内。
(5)穿越建筑物基础、墙板、沉降缝时应预留 孔洞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常用的措施有螺纹弯 头法(图)、活动支架法(图)和软性接头法(为 金属波纹管或橡胶软管)。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螺纹弯头法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活动支架法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2、布置形式 (1)下行上给式
建筑设备工程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1.1 给水管道的布置
1、布置原则 (1)满足最佳水力条件 1)给水管道布置应力求短而直。 2)为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给水引入
管和室内给水干管宜布设在用水量最大处或不 允许间断供水处。 (2)所有管段宜短、直,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 并与墙、梁、柱等平行敷设。
管道在空间敷设时,必须采取固定措施,以保 证施工方便与安全供水。固定管道常用的支托 架如图所示。
科学出版社给水管道的布源自与敷设引入管进入建筑 (a) 从浅基础下通过;(b) 穿基础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支托架 (a) 管卡;(b) 托架;(c) 吊环
科学出版社
建筑设备工程
(3)引入管的敷设 室外埋设部分应根据室外给水管道的埋设情况、 土壤的冰冻情况、地面荷载等因素确定。
❖ 埋设深度的要求。 ❖ 穿越基础的要求。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复土深度
埋设深度
管底在冰冻线下的距离
管径mm
管底埋深 mm
d≤30 0
d+20 0
d≤300~600
0.75d
d>60 0
0.5d
科学出版社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2、敷设要求 引入管进入建筑内,一种情形是从建筑物的浅
基础下通过,另一种是穿越承重墙或基础。其 敷设方法如图所示。 室外埋地引入管要防止地面活荷载和冰冻的影 响,其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并应敷设 在冰冻线以下0.2m处。 给水横管穿承重墙或基础、立管穿楼板时均应 预留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