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与探索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使得当代社会中出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缺陷,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同时冲击着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对传统道德意识淡漠的现象严重。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使年轻一代拥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从而振兴祖国,使国家强盛不衰。
这种民族意识与凝聚力需要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来培养。
因此,在高职学生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
1 高职学生民族精神培养面临严峻挑战
1.1 民族意识淡化、缺乏民族认同感现如今部分高职学生出现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的扭曲和变异,他们悲观的看待周围事物,眼中看到的只是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始终认为外国的东西比中国的好。
只关心经济、商业和自身的发展,而对民族、国家和政治则漠不关心,缺少民族自豪感,民族意识淡化。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很不够,受到欧美和日韩文化意识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淡薄了,这种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的不足必然影响高职学生对未来中国的建设与创造。
1.2 民族信仰危机、价值观混乱、社会责任心不强在经济
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部分高职学生经不住欧美和日韩文化的冲击,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对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信仰。
不能正确地对待本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对其表现出异常的冷淡甚至反感和排斥。
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一些高职学生的理想和追求发生动摇,人生观不明确,表现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失去信心,造成理想信念的缺失。
这种对于主体意识形态的怀疑态度,导致一些学生价值转向,缺乏对集体和社会的公德心,没有对社会甚至对自身的责任心。
1.3 思想偏激,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过浓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过度颂扬和神化,以及学生自身接受的情况,造成某些高职学生身上表现出文化自闭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他们表达民族精神的方式不够成熟和理性,这种思想作用于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上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培养高职学生的民族精神时,注重培育理智、成熟、科学的爱国主义是关键。
2 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及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高职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僵化的材料、死板的方式会在不同程度上使学生学习时产生厌倦、甚至抵触的情绪。
2.1 纠正思想,重塑中华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蕴涵于传
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升华。
将民
族魂很好的植根到国民的潜意识中,民族精神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各国人士热衷学习中国国学的背景下,对高职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首先要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是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
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中提炼爱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是要重视对高职学生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三是要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
2.2 以修身文化,注重高职学生的品格道德完善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多的重视人的行为和自我规范。
这种态度重视人的道德价值观念,对当代高等教育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崇高境界、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协和各邦的宽容与人道主义精神等。
继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道德传统将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个人品格道德的完善。
2.3 用优秀传统文化端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摆脱唯利是图、拜金主义和享乐至上等自私自利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鄙视只顾一己利益的行为,倡导谋“天下之大利”,赞扬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培养群体思想
和行为,在获取个人利益时,一定要考虑是否符合“取之有道”的原则。
2.4 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作为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既注重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又关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努力营造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是注重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
二是创办各种民俗文化的社团。
三是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