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实施方案参考V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
实施方案
(参考)
XX电力公司
2016年4月
目录
1、实施背景 (1)
2、实施目标 (2)
3、线损管理现状 (2)
4、工作组织 (3)
5、实施具体工作计划 (9)
5、1前期准备(2016年2月15日-2016年4月30日) (14)
5、2业务调研(2016年2月15日-2016年4月15日) (14)
5、3需求设计(2016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 (15)
5、4系统部署(2016年1月20日-2016年5月25日) (15)
5、5基础完善(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16)
5、6数据集成(2016年2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17)
5、7模型配置(2016年3月1日-2018年6月30日) (17)
5、8数据治理(2016年2月1日-2018年6月30日) (18)
5、9上线运行(2016年5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18)
5、10系统验收(2016年8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19)
6、管控机制 (19)
7、问题措施 (20)
8、实施建议 (20)
1、实施背景
线损产生于输电、变电、配电、售电各个环节,线损率作为衡量电网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综合反映了公司规划设计、调度、运维与营销等各项核心业务的管理水平。
按照国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发展思路,以及构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全面实施,深化“两个转变”,创建“两个一流”,对线损精益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效率与效益,优化线损管理流程,消除专业管理壁垒,推动调度、运维、营销业务融合,解决专业管理中的盲点问题,实现线损管理相关业务与资源的集中运作与高效管理,充分利用调度、运维、营销等系统数据资源,打造以“技术线损最优,管理线损最小”为目标,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的线损管理平台十分重要且迫切。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电量与线损同期管理,客观准确反映发、供、售电量与各级电网线损的真实情况,及时发现电量与线损管理的薄弱点,有效制定针对性措施降低损耗。
更好地提高线损管理应用水平,有必要建设覆盖全电压等级、实现同期线损、实时线损与理论线损计算、线损分析与降损辅助决策等应用的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
2、实施目标
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以加强基础管理、支撑专业分析、满足高级应用、实现智能决策为功能主线,达到电量源头采集、线损自动生成、指标全过程监控、业务全方位贯通协同,实现电量与线损管理标准化、智能化、精益化与自动化,有力支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现代配电网建设。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主要以专业系统数据集成为重点,以同期线损计算分析为核心,以基础管理与专业分析功能为基本点,实现电量源头自动采集与指标自动生成、异常监控,满足各层级日常线损管理应用。
二期建设包括指标管理、专业系统交互及业务协同、降损辅助决策等。
3、线损管理现状
根据总部整体部署,××公司组织各业务部门及相关业务系统专家,深入分析了本单位业务现状与同期线损管理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希望能够通过实施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全面提高本单位同期线损管理水平,能够达到降损增效的目标。
××公司现并网电厂××,变电站××,线路××;专变××,高压用户,公变××,台区××,低压用户××(整体电网规模如何);
变电站关口覆盖情况,采集成功情况;手拉手线路联络点
采集情况;智能电表覆盖情况,采集成功情况。
营销例日抄表情况;营配调贯通建设情况(进度,重要指标值)。
4、工作组织
(一)领导组:
组长:郑家松
副组长:林峰
成员:王峰、黄文英、王永明、丁智华
(二)项目工作组: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挂靠公司发展部,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林峰
副组长:丁智华、于建龙、熊益红、叶勇、张永树、张孔林、柯清辉、何伟、李聚聪
成员:黄愉、林宇舟、尹琛、吴敏辉、林日晖、卢群、黄婷、刘立超、余秀月、刘智慰、邓开清、刘荆芹、杨里、李霆
(三)项目实施组:
项目实施组作为线损系统项目管理执行主体,接受公司发展部、科信部与省信通公司的对口管理,负责国网福建公司线损系统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并将实施过程中问题反馈给总部管控组。
组长:徐剑
副组长:钟扶贫
成员:张波、王帅、吴承好、戚世东、赵东旭、王云鹏、代小亮、江云龙、蒙进财、孟德建、高著霞、刘丹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项目工作组名单
4、1组织机构职责描述
1.领导组
负责系统建设的统一指挥、资源调配与组织实施,审定总体方案设计、实施计划与措施,负责过程指导、督促,负责重大事务的决策与跨部门协调。
2.项目工作组
工作小组负责系统建设具体实施工作,负责开展电量与线损业务及支撑系统整体规划,进行线损系统项目推广实施
过程管控,负责开展项目实用化评价等,具体职责如下: 发展部职责:作为试点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国网公司试点工作安排与要求,组织、指导、开展试点工作、协调出现的问题,按进度计划完成。
营销部职责:负责营销专业线损管理需求的梳理与审核,负责与线损相关营销、采集系统、数据的集成协调,负责做好SG186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维护工作,做好智能电表、关口表计的维护、及时消缺工作,确保计量设备运行正常,电量数据采集成功率在99%以上;配合系统实施厂商做好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与SG186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对接、集成与测试工作。
运检部职责:负责运检专业线损管理需求的梳理与审核,负责线损相关生产系统、数据的集成协调;负责与营销部协同做好营配信息基础提升工作,梳理核对并修正变电站—线路—台区—用户拓扑关系及台账;配合系统实施厂商做好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与PMS系统的对接、集成与测试工作。
调控中心职责:负责调度专业线损管理需求的梳理与审核,负责线损相关调度、采集系统、数据的集成协调;负责做好电能量采集系统维护工作,确保系统数据准确;配合系统实施厂商做好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与SCADA、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对接、集成与测试工作。
科信部职责:负责审核系统架构与集成方案,开展支撑系统、支撑平台与硬件支撑协调工作。
省信通公司职责:负责具体系统实施的管控,软硬件环境的准备工作等。
地市供电公司职责: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在公司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配合项目工作组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系统用户接受系统功能培训、系统测试、数据迁移,推进本单位电量与线损系统深化应用。
3.项目实施组
项目实施组作为线损系统项目管理执行主体,接受公司发展部、科信部与省信通公司的对口管理,负责国网福建公司线损系统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确保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并将实施过程中问题反馈给总部管控组。
5、实施具体工作计划
根据总部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建设实施规划与实施管控计划,整个实施分为前期准备、业务调研、系统开发、系统部署、基础完善、数据集成、模型配置、数据治理、上线运行、系统验收十个主要阶段。
5、1前期准备
国网福建公司成立项目工作组,编制工作方案,协调各业务部门召开项目启
动会,明确专业职责,落实办公场地、办公设备。
项目实施组要保证人员到位,编制实施方案。
测试环境部署
(1)实施所需硬件环境
(2)实施所需软件环境
项目工作组负责落实系统部署所需的软硬件、网络等环境,负责系统所需端口开通,保证端口的正常通信,协助项目实施组顺利完成系统部署工作。
项目实施组按照系统部署方案安装部署系统,完成系统初始化,进行菜单、用户权限配置等工作。
系统测试
项目工作组要组织系统用户完成测试工作,提出改进意见,提交用户测试报告。
项目实施组要准备测试用例与测试数据,对系统进行完整的测试,整理缺陷记录表。
系统培训
项目工作组负责落实培训环境,包括:培训场地、培训设施等;配合项目实施组编制培训方案、确定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等;下发培训通知、宣贯培训重要性;组织系统用户接受培训,确保培训达标率,形成培
训满意度报告。
项目实施组要编写培训方案、培训材料,安排培训讲师对系统用户进行培训,反馈跟踪培训效果,形成培训报告,并保证培训效果。
系统上线试运行
项目工作组负责对项目实施组提交的《上线试运行申请单》、《系统试用报告》与《系统应急预案及快速恢复方案》进行审核。
项目实施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上下线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完成系统确认测试,并完成《上线试运行申请单》、《系统试用报告》与《系统应急预案及快速恢复方案》的编写与审批后,开展系统的上线工作。
系统上线试运行验收
待系统上线试运行满3个月后由省公司科信部组织开展上线试运行验收工作。
系统验收
项目工作组负责对项目实施组提交验收资料进行审核,组织召开项目验收会。
项目实施组根据项目工作组的要求完成项目验收材料的编写工作,参加省公司科信部召开的项目验收会。
5、1前期准备(2016年2月15日-2016年4月30日)
要求省公司组建项目建设实施组织,确认实施人员入场,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与实施方案并评审后上报总部,明确管理职责与沟通机制,召开推广动员会议,获取总部管控方案,根据总部要求落实软硬件到位,并进行全面部署工作。
5、1、1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线损管理领导小组,落实各专业职责分工;
5、1、2发展部会同各专业制定系统实施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安排,明确各专业、各市县公司以及大型供电企业的工作要求,报总部备案;
5、1、3召开系统实施启动会,部署各项工作,落实工作人员、办公场所、设备条件,启动各项工作。
5、1、4成立项目工作组,发展部、运检部、营销部、调控中心、科信部(信通公司)、电科院落实专人参加,共同做好系统实施工作。
5、2业务调研(2016年2月15日-2016年4月15日)
省公司组织统一梳理各层级供电关口、智能表覆盖等情况,开展各相关硬件基础、线损业务流程、各专业系统信息化等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制定相关改造计划。
5、2、1深入梳理本单位各级供电关口、智能电表安装、采集覆盖等情况,确定改造升级需求;
5、2、2运检部、营销部、调控中心分专业制定关口计
量装置、智能电表安装与改造计划;
5、2、3发展部会同各专业开展调研,摸清电网、用户、供售电关口覆盖及采集、线损四分管理等情况,分析业务系统、数据平台等信息化现状,完成调研报告。
5、3需求设计(2016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
省公司梳理个性化业务需求与功能方面的建议与意见并上报至总部。
5、3、1发展部会同运检部、营销部、调控中心开展本单位个性化业务需求梳理,形成需求调研报告,组织本单位业务专家参与总部需求论证与需求评审等相关工作;
5、3、2科信部(信通公司)按照系统集成方案开展本单位方案比对工作,对个性化改造需求提交总部审核,组织线损相关系统平台厂商开展对侧接口改造工作;
5、3、3科信部(信通公司)组织实施厂商开展省级部署系统的相关测试工作。
5、4系统部署(2016年1月20日-2016年5月25日)
按照总部要求各单位落实软硬件环境,开放系统端口,完成系统部署、调试与用户权限初始化,开展用户培训工作。
5、4、1科信部(信通公司)落实软硬件资源、开放相关端口权限;
5、4、2科信部(信通公司)牵头完成线损系统省级计算服务部署、调试工作,项目实施组负责落实;
5、4、3科信部(信通公司)牵头完成线损系统数据初始化工作,各业务系统、业务管控组配合项目实施组落实数据初始化工作;
5、5基础完善(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加快关口全覆盖全采集,优化完善营配调贯通工作方案,实现“站-线-变-表”关系完整对应,优化提升采集数据质量,健全电量补采机制,加强公司公共平台数据更新维护,完成同期售电量发布工作,保障数据源头接入。
5、5、1调控中心、运检部、营销部按照职责分工,梳理变电站(串补站、开关站)、线路联络点、环网柜、站用电、办公用电、无功补偿设备、台区等内部考核关口的采集覆盖情况,及时开展计量装置加装、采集消缺与主站功能完善;
5、5、2营销部加强现场基础管理工作,提高计量档案数据与营配贯通数据准确性,提升采集覆盖率、采集成功率;
5、5、3营销部加快开展同期售电量报表应用,于2016年2季度起推送明细用户同期售电量;
5、5、4运检部落实设备资产精益化管理要求,核实设备台账数据,提高营配贯通数据质量。
5、5、5科信部(信通公司)对线损相关业务系统、平台、线损自建系统进行梳理,按照集成规范对数据质量、数据集成、数据共享全面核查,开展数据完善工作。
5、6数据集成(2016年2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完善线损系统与3大专业、6大系统、4大平台的集成方案,确定接口改造计划,完成接口联调,实现电网拓扑、设备台账、用户档案、采集数据等信息的全量接入与实时更新。
5、6、1科信部(信通公司)、发展部、实施厂商根据实施方案,会同运检部、营销部、调控中心开展差异分析,结合各省信息化现状,形成省公司集成方案;
5、6、2营销部完成营销业务系统、用电采集系统接口改造与数据共享工作;
5、6、3运检部完成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接口改造与数据共享工作;
5、6、4调控中心完成调度管理应用、电能量采集等系统接口改造与数据共享工作;
5、6、5科信部(信通公司)完成结构化数据中心(营销基础数据平台)、海量平台、电网GIS等平台接口改造工作;
5、6、6科信部(信通公司)组织各专业系统负责接口联通,确保数据完整,实现数据及时接入。
5、7模型配置(2016年3月1日-2018年6月30日)
各单位深入梳理分区、分压、分线供电关系,确定模型配置原则,开展四分模型配置,完成分区、分压统计报表数据核对工作,确保模型配置准确。
(35kV及以上2016年9月完成,10kV及以下2018年6月完成)
5、7、1发展部会同调控中心、营销部组织开展35kV及
以上线路关口配置工作,项目实施组负责落实;
5、7、2运检部、营销部开展10kV线路线损模型配置工作,项目实施组负责落实;
5、7、3营销部开展台区线损模型配置工作,项目实施组负责落实。
5、8数据治理(2016年2月1日-2018年6月30日)
针对同期线损计算结果深入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建立异常处理机制,明确数据治理规范,总结数据校验方法,完善校验工具,丰富典型案例经验库。
(35kV及以上2016年12月完成,10kV及以下2018年6月完成)
5、8、1发展部定期组织开展同期线损分析,会同运检部、营销部、调控中心、科信部(信通公司)等部门制定分专业治理方案,统筹营配调贯通工作进度,开展专项数据治理工作;
5、8、2各单位针对异常线损持续开展关口、计量、用户、台帐等数据综合治理工作,按照调度命名原则整理设备台帐、关口信息,梳理“站—线—变—表”关系,确保数据质量;
5、8、3各单位总结数据治理经验与方法,定期上报总部。
5、9上线运行(2016年5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制定上线运行方案,定期开展实用化评价与通报工作;应用同期线损系统成果,深化线损“四分”管理。
5、9、1发展部、科信部(信通公司)组织开展用户培训;
5、9、2科信部(信通公司)制定同期线损管理系统上线运行方案;
5、9、3发展部会同各部门开展四分线损管理工作,对异常工单进行督办考核;制定异常排查手册。
5、10系统验收(2016年8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各单位完成典型经验总结,集中开展各项指标提升及系统自验收工作。
(2016年12月、 2017年12月阶段验收, 2018年12月全面验收)
5、10、1发展部、科信部(信通公司)依据总部下发的验收工作方案,分阶段制定验收计划,编制验收材料,开展自验收工作,上报至总部;
5、10、2发展部协同其她专业部门总结并编制系统建设、数据治理等经验,上报至总部。
6、管控机制
总部要求各个推广单位通过邮件、视频会、周例会、专项会议、周报等多种沟通方式,建立不同单位、不同业务部门与系统实施厂商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按期、高质、高效开展。
各单位遵照总部机制建立本单位的管控机制,并通过周报汇报运转情况与内容。
参考机制如下:
月度视频会议机制:总部信通部与发展部定期召开月度视频工作会议,总结月度工作完成情况、安排下月重点
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各省(市)公司提出的各类问题。
☐周例会机制:总部、各省(市)公司定期召开工作组周例会,总结本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各类问
题。
☐周报机制:各省(市)公司定期向项目管控组报送周报,反馈项目实施情况与相关问题。
项目管控组对各实施单
位周报汇总、分析、总结,跟踪掌握实施进度与问题。
☐工作报告及专题报告:各省(市)公司应根据要求提交阶段工作报告、专题报告。
☐专题会议机制:总部、各省(市)公司应针对特殊或者重大问题建立专题会议机制,协调解决专项问题或制定专
项方案。
7、问题措施
××公司××、××等原因造成同期线损管理水平比较低,比如供电关口梳理不到位、采集装置老化或者安装不足、采集覆盖率低、××人员等管理原因造成综合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并给出解决措施。
8、实施建议
各省(市)公司对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提出具体建议,培训、标准、机制、经验等都可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