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制作萧数据,及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制作萧数据,及注意事项
箫的调类内径以及吹孔至出音孔长度对比
调门内径吹孔至出音孔长度
(第三孔为准)(mm)(mm)
F 21 575
G 19 506
A 17 450
音孔划分可以通过百分比的方法来计算,假如吹孔至出音孔长度(以孔中心距离计算)为100,那么吹孔至各指孔德长度如下:
至至第1 至第2 至第3 至第4 至第5 至第6
出音孔指孔指孔指孔指孔指孔指孔
100 84.2 74.4 69.5 59.4 52.2 44.6
请教各位,三分损益法怎么用于实际定孔?比如怎么个算法?能否打个比方,用一个实际的尺寸来教大家怎么算?
十二平均律法怎么校正?
我认为“三分损益”有两种理解:
1、定孔的位置按此法;
2、音的频率符合此法。
其中第二点可能要用专用频率测试仪,或者你自己做多个管子,按第一点中的三分损益法的方式确定长度,没有按孔,你来鉴别音高。
(有点像定音管?)
我说说第一点中的“三分损益法”确定长度。
我们计算各音孔的位置假定由吹孔算起到按孔中心的长度。
假设我们的第四孔的位置已经确定,即为L4,
那么先“益”,得到第一孔,即L1=L4*(1+1/3)=1.333333*L4;
再损,得到第五孔:L5=L1*(1-1/3)=0.6667*L1;
再益,得到第二孔:L2=L5*(1+1/3)=1.333333*L5;
再损,得到第六孔:L6=L2*(1-1/3)=0.6667*L2;
再益,得到第三孔:L3=L6*(1+1/3)=1.333333*L6;
至此,六孔位置确定。
不知是否正确,基本原理如此。
由于孔的大小是不太确定的,而且这些位置要折算成有效(或等效)长度,所以笛子做好后,其音不一定(更确定地讲,基本上是“一定不”)符合“三分损益”,开孔位置按“三分损益法”与用其它法做出来的笛没有区别(因为还有调音等)。
音高完全符合“三分损益法”的笛(事实上不可能有)与完全符合“十二平均律法”的笛(事实上也不可能有),其音高相差是很小的。
我的这支郭大强大头箫就是用毛竹做的
5.JPG (26
6.36 KB)
我的DG簫
內徑2.0公分
VU吹口,外深0.6公分,內深1.2公分
音孔:外橢圓,長徑1.0公分,短徑0.8公分,內圓。
全長54.0公分
吹口至出音孔(鳳眼)50.8公分
吹口至一音孔43.2公分
吹口至二音孔38.3公分
吹口至三音孔35.5公分
吹口至四音孔30.7公分
吹口至五音孔26.6公分
吹口至六音孔23.4公分
(以上是由吹口上緣算到音孔上緣,比較好制作。
氣震理論則是由吹口下緣算到音孔上緣。
)
为什么箫的尺寸差那么远
我现有两支箫,两支尺寸比例也有差距
1总长59.2 2支57.4(吹孔至出音孔)
一孔---0.84 一孔 ----0.86
二孔---0.75 二孔-----0.76
三孔---0.69 三孔-----0.71
四孔---0.60 四孔-----0.63
五孔----0.52 五孔-----0.54
六孔----0.46 六孔-----0.51
内径没有合适的量距,所以不敢提供。
第二支是用4分PVC管做的,所以内径应该是1.5CM。
是不是孔距的比例尺寸和管径大小还有一定关系。
多大的管径应该用哪个比例尺寸。
我是北方人,也是个菜鸟,更别提自己做了。
下面是我从书上看到的,相信会对老兄有用。
我国的竹材资源丰富,品种众多,是制作各种管乐器的好材料。
箫的品种不同,所需的制作材料也就各异。
洞箫的竹材以紫竹为佳,水竹(白竹)次之。
竹材以壮实、干透的为佳。
谈及竹材的壮实,就得谈竹龄。
紫竹和白竹的竹龄约8年。
一、二年的竹子太稚嫩,制成洞箫音色不可能坚实,六、七年的竹子,因已衰老,制成洞箫音色干瘪;因此竹材以四年材为佳。
木材有年轮,而竹子的年龄比树木外在。
原来竹子的第一年在主干上只有一支分支,第二年在第一分支上生出第二分支,第三年在第二分支上生出第三分支……。
当然,六七年以后,有些最早的竹枝已开始枯萎,此时竹材显然已不太适用。
除了竹龄而外,竹子的砍伐时间以立冬以后较好,此时砍伐下来的竹子不易虫蛀,春天砍伐的竹子由于水分多而不适用。
竹子以粗细适用、挺直,无虫蛀、不破皮的为佳。
砍下的竹子,应放在阴凉、透风的地方一、二年,使其自然干燥。
制作洞箫的竹子,内径以1.6-1.8厘米为宜:内径小的音色清亮,内径大的音色厚实。
制作之前要打通内节,将竹材烘干矫直,内节打通是为了烘烤时防止竹子爆裂。
民间以九节箫为贵,故而砍伐竹子时以齐土截下为好,目的是为了取九节。
洞箫的总长以不超过85公分为宜,因为其有效管长仅为52公分左右,其下端留得过长不仅没必要,也有失于观瞻。
洞箫取九节,并不完全为了追求外在的美,而是在一定长度之内,节越多,两端的管径差越大,低音也就厚实。
洞箫的制作,如今还没有公式,各个音孔的位置是按管长的百分比定的。
这一方法的使用,历史已相当久远,据研究证实,《宋书》所载的"荀勖笛律"所制作的"泰始笛"就是按百分比的。
尽管有人指出这种按百分比(工厂则根据这百分比的方法制作"划线板")的方法不及西洋乐器科学,但还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业余的洞箫制作者,最要紧的是基音孔的确定,即基频公式的求得,也就是如何确定从吹孔至基音孔的长度。
开好吹孔以后,首先就是确定调音孔的位置,并校准基音。
关于洞箫基本长度的计算,经验上是用如下公式求得的。
L=C /2f –Δ
其中L是欲求的从吹孔至调音孔的长度。
C是声波速度,声部速度与温度有关,150℃时其速度可取33045厘米/秒,若温度增加,每升高一度,声波速度增加61厘米。
f为频率,若是G调洞箫其频率则为293.66Hz。
Δ为管口校正量,即洞箫的管端(吹口一端)和末端校正量之和,据测算为3.8-4.5d(d为管口一端的内径)。
至于Δ何以要取3.8d左右而不取确数,是因为竹子两端的管径差没有计算入内。
管径差的大小,决定了Δ的大小。
这一长度与实际长度若有误差,还可以通过调音孔的大小与吹口的浅深加以调节。
如此算来,内径为1.6厘米的G调洞箫(筒音为d1),从吹口至调音孔的长度为54厘米,内径为1.4厘米的琴箫(筒音为c1),从筒音至调音孔的长度为60厘米。
基音校准以后,才可以确定各个音孔的位置。
现将各个音孔占有效管长用百分比列表于下。
所列为八孔洞箫和琴箫数据,六孔洞箫可作参照。
孔序第八孔第七孔第六孔第五孔第四孔第三孔第二孔第一孔底孔
百分比 47.9 53.25 56.52 62.3 71 75 79.9 85.8 100
箫笛制作所需的工具是十分简单的,只需一把钻子和一把刀就行。
钻子须用五花钻或三花钻,可以避免钻孔时竹子开裂。
挖孔的刀,不同于普通的小刀,可用钢口比较好的半把剪刀代用。
洞箫定好音孔位置,钻好音孔,即可校音。
为了保证音准,音孔宜钻得小一点,以便利于音孔的开挖。
若该孔所发之音与所需音高所差不大,音孔宜向下开挖;若所发之音与所需音高差距较大,音孔宜向上开挖。
各个音孔除最上面的后出孔应该略小一点而外,其余各音孔的大小要求尽可能一致;音孔大小的统一,是音色、音量统一的保证。
后出孔略小,是为了保证该音孔的孔音与“叉口”音为小二度关系。
后出孔必须略小,因为音孔的位置已经提高,不适当缩小,音必偏高。
校音时吹奏的口型、口唇的位置与口风力度必须统一,即管口校
正量必须稳定,否则即使依靠再先进的仪器,制成之后的音准是无法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