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4.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合作十年对峙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和意义、以毛泽东 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第二次国 共合作等知识点,很大可能成为命题的热点。在备考中要做 到以下两点:第一,抓主干知识,牢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 始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的史实,总结其经验教训;第二, 注重知识纵横联系,既要与中国史前后联系,又要与世界史, 特别是与苏俄(联)联系,找出两国取得胜利的不同原因,认
D.遵义会议确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先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关键词是“创造性探 索”。毛泽东依据中国国情客观分析,做出到农村去,开 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设想,故选B项。
三、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探索历程
(1)探索期:成立至大革命失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识到了民主革命 纲领的重要性。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 领”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纲领。
识其不同点。
【考情分析】五四运动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 主义革命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延续,也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地位非常重要,高 考试题一般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处于中国近代剧烈变革时期,高考试题对本部分
内容的考查主要和社会热点相联系,2009年是五四运动90
的是(
)
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论述了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的经验与教训,其观点是合作有利于革命 发展,合作关系决裂对革命不利,故B与材料信息相符,是 正确答案。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问题之力争”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
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
封建的性质。而A、B、D信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答案:C
【备考启示】高考命题从不回避时政热点,2011年是中国共
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
许多同学不理解为什么把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这首先要弄清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领导阶级的不同是 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具有新的 指导思想,新的革命方法,新的群众基础及新的革命前途, 而五四运动首次具备了以上的新因素,因而成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 中国革命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
决定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
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 大,并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 地方,易于突破。
【训练2】(2011·广州模拟)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 村”。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创造性探索是( A.参加中共一大 B.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领导秋收起义 )
(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
①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革命领导
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②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找 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③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遵义会 议的召开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④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
二、正确理解“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井冈山道路 1.含义: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 结合起来。
2.三者之间的关系
3.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2)这一理论来源于革命斗争实践,并从理论指导上阐 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的胜利。这一理论 的创立,推动了当时根据地的建设和红军的发展。
【训练1】(2011·雅礼中学模拟)“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 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
合即强也。”这次“结合”是指(
A.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
)
C.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相结合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五四 运动中,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取得初步成果,所以 选 B。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败了日本侵
略者。
2.成功原因 (1)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能不断地正视并纠正自身的错误,使自 身不断走向成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 (3)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 主地解决党内问题。
一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例1】(2009·天津文综·T5·4分)1919年5月5日,天津 《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
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
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共民主革命实践曲折历程的启示 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国情出发,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 和政策;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一切要与本国国情结合不能 照搬别国的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
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
实践中, 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训练3】(2011·沈阳模拟)《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 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 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 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
D.遵义会议确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先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关键词是“创造性探 索”。毛泽东依据中国国情客观分析,做出到农村去,开 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设想,故选B项。
三、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探索历程
(1)探索期:成立至大革命失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识到了民主革命 纲领的重要性。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 领”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纲领。
识其不同点。
【考情分析】五四运动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 主义革命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延续,也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础,地位非常重要,高 考试题一般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处于中国近代剧烈变革时期,高考试题对本部分
内容的考查主要和社会热点相联系,2009年是五四运动90
的是(
)
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论述了 中共与国民党合作的经验与教训,其观点是合作有利于革命 发展,合作关系决裂对革命不利,故B与材料信息相符,是 正确答案。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问题之力争”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
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
封建的性质。而A、B、D信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答案:C
【备考启示】高考命题从不回避时政热点,2011年是中国共
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
许多同学不理解为什么把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这首先要弄清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领导阶级的不同是 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具有新的 指导思想,新的革命方法,新的群众基础及新的革命前途, 而五四运动首次具备了以上的新因素,因而成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 中国革命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
决定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
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 大,并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 地方,易于突破。
【训练2】(2011·广州模拟)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秘密在农 村”。为此,他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的创造性探索是( A.参加中共一大 B.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领导秋收起义 )
(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
①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革命领导
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②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找 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③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遵义会 议的召开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④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
二、正确理解“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井冈山道路 1.含义: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 结合起来。
2.三者之间的关系
3.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2)这一理论来源于革命斗争实践,并从理论指导上阐 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的胜利。这一理论 的创立,推动了当时根据地的建设和红军的发展。
【训练1】(2011·雅礼中学模拟)“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 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
合即强也。”这次“结合”是指(
A.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
)
C.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相结合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五四 运动中,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取得初步成果,所以 选 B。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败了日本侵
略者。
2.成功原因 (1)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能不断地正视并纠正自身的错误,使自 身不断走向成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 (3)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 主地解决党内问题。
一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例1】(2009·天津文综·T5·4分)1919年5月5日,天津 《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
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
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共民主革命实践曲折历程的启示 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国情出发,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 和政策;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一切要与本国国情结合不能 照搬别国的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
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
实践中, 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训练3】(2011·沈阳模拟)《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 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 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 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