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汉简-仪礼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威汉简-仪礼简
武威汉简·仪礼简
中国⽢肃省武威市汉墓中出⼟的简牍。
统称武威汉简。
包括《仪礼》简、王杖诏令简和医药简牍等。
《仪礼》简1959年出⼟于武威磨嘴⼦6号汉墓。
计有《仪礼》简469枚,其他⽇忌杂占简11枚。
《仪礼》简分三种:甲本⽊简398枚,每枚长55.5~56厘⽶,宽0.75厘⽶,包括《⼠相见》、《服传》、《特牲》、《少牢》、《有司》、《燕礼》、《泰射》7篇。
⼄本⽊简37枚,每枚长50.05厘⽶、宽0.5厘⽶,内容仅《服传》⼀篇。
丙本⽵简34枚,每枚长56.5厘⽶、宽0.9厘⽶,内容仅《丧服》⼀篇。
《仪礼》简除《服传》外,略与今本经⽂同,抄写年代当在西汉晚期,下限为汉成帝河平年间。
甲、⼄本《服传》为《丧服》单传,或说宗于秦始皇焚书前之古⽂本;丙本《丧服》为单经,未附传⽂,宗于昭、宣之世夏侯胜、萧望之传授的《丧服经》别⾏之学。
表明西汉时经⽂和传⽂各⾃单独成书,分别流传,有异于后世的经传合编。
《仪礼》简是迄今所见《仪礼》⼀书的最古写本,是经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在版本校勘上有较⾼的价值。
王杖诏令简1959年武威磨嘴⼦18号汉墓出⼟,计⽊简10枚,史学界称之为“王杖⼗简”。
简长23.2~23.3厘⽶,宽约 1厘⽶。
简⽂记东汉永平⼗五年(公元72)幼伯受王杖事,录有西汉本始⼆年(公元前72)和建始⼆年(公元前31)诏令。
出⼟时简次已乱,对10简的排列顺序曾有争议。
1981年武威县⽂物管理委员会⼜征集王杖诏令简26枚,据说亦出⼟于磨嘴⼦汉墓,每枚长23.2~23.7厘⽶,宽0.9~1.1厘⽶,背⾯都有编号,今见“第⼀”⾄“第廿七”,中间缺“第⼗五”,简次顺序明确,内容包括建始元年(据“王杖⼗简”,或为建始⼆年之误)、元延三年(公元前10)关于⾼年授王杖及关于汝南郡王安世等坐殴辱王杖主弃市的诏令。
上述诏令涉及对⾼年鳏寡残疾⼈的优抚,是研究汉代养⽼制度的重要资料。
医药简牍1972年武威旱滩坡汉墓出⼟,计⽊简78枚,每枚长23~23.4厘⽶,⼀类宽 0.5厘⽶,另⼀类宽1厘⽶;出⼟⽊牍14枚,每枚长22.7~23.9厘⽶,厚0.2~0.6厘⽶。
简牍内容涉及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等。
临床医学⽅⾯,有对疾病症状的描述和病名、病因、病理的记载以及治疗⽅剂。
⽅剂有“治伤寒逐风⽅”、“治久咳逆上⽓汤⽅”、“治⾦创⽌痛⽅”、“治妇⼈膏药⽅”、“治⽬痛⽅”等30多种,涉及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针灸科等。
药物学⽅⾯,列举了100多种植物、矿物药,并且详尽地记载了这些药物的制作、剂型及⽤药⽅法等。
针灸学⽅⾯记载了三⾥、肺输、泉⽔等⽳位及⽤针⽅法、禁忌等。
这些医药简牍是研究中国古代医学,特别是汉代医药学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