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上教案第二单元教案(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摸球游戏
教学目标:
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并能作出判断;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性的结果。

2.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知道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及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难点: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性的结果。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袋子、红色、黄色的小球、统计表格、转盘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故事引入,揭开课题。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课件出示)阿凡提的故事:
快过年了,做了一年长工的阿凡提想向财主要回他十个金币的工钱,贪心的财主却不想给他,心想:怎样做才能使阿凡提得不到金币又无话可说呢?财主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很好的办法。

对阿凡提说:“不要说十个,我这里有一箱子的金币,你把里面的金币往上一抛,如果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这些金币你就可以全拿走了”。

于是阿凡提把箱子里的金币全都倒出来,玩弄了一会儿……
故事听到这儿,大家猜一猜阿凡提可能贏吗?(随学生的猜想,揭示并板书课题:可能性)为了更好地认识有关可能性的问题,我们可借助下面的摸球游戏来研究。

2.创设摸球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这里有甲、乙、丙三个袋子(不透明),里面分别装有不同颜色的小球 (甲袋装6个颜色一样的球,乙袋装3个红球和3个黄球,丙袋装5个红球和1 个黄球)。

如果我们进行摸
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从甲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2) 从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3) 从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谈话:每个小组都有和老师一样的甲、乙、丙三个袋子,老师相信:通过摸球活动,大家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1.游戏一: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1)小组活动。

提问:从甲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课件出示红点1)
(课件出示)活动规则: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适时提醒学生游戏时动作要规范。

)
(2)汇报交流。

预设:组1:我们小组每人摸了10次,都是红色的。

组2:我们小组每人摸了10次,也都是红色的。

组3:我们小组一共摸了40次,都是红色的……
质疑: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想法?并验证自己的想法。

预设:猜想袋子里的球都是红色的。

追问:为什么摸出来的球都是红色的?能摸出其它颜色的球吗?
教师指出:摸山来的球都是红色的,我们就说摸山来的球一定是红色的(板书:一定);摸不出其它颜色的球,我们就说不可能摸出其它颜色的球(板书:不可能),这是确定事件。

(板书:确定)
2.游戏二: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谈话:以小组为单位,亲自摸一摸,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

(板书:验证)验证时,要遵守以下规则:(1)每个同学摸4次,每次摸1个球。

(2)每次摸完后放回袋中,摇匀后再摸。

(3)组长负责统计、填表。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摸球愦况。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摸得的结果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师依次汇总)
2.总结结论。

提问: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摸到红球的次数多,摸到黄球的次数少。

(2)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小。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结论、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
思考: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小结:大家不仅有敏锐的观察力,也非常善于总结。

从这个游戏中,我们体会到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数量越多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师生总结。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摸球活动,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你都学到了哪些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概拈出: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数量越多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2.教师提升。

在认识“可能性”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再一次用到了“猜想——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经常运用它。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课本21页自主练习第1题。

下面的事件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
(1) 地球绕着太阳转。

(2) 明天会下雨。

(3) 把一个石头放入水中,石块沉底。

(4) 早晨太阳从西边出来。

①学生读题、审题,独立判断,并说明判断的理由,集体评议。

②拓展。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件。

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中几个“确定”或“不确定”发生的事件吗?
2. 课本21页自主练习第2题。

连一连。

从下面6个盒子中分别摸出1个球,会有怎样的结果?(图略)
(1) 学生读图,了解图中信息,独立在课本上连一连。

(2) 集体交流。

展示学生的作业,指生说一说一定是黄球、可能是黄球、不可能是黄球的原因。

小结:如果盒子中只有一种颜色的球,一定能摸出这种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出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球,都可能摸到。

3.课本21页自主练习第3题。

(1)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究成第一个问题,并说明理由。

(2) 教师重点引领分析笫二个问题: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让学生明确:张数多的牌抽到的可能性最大,反之最小。

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评议。

4.拓展延伸。

(1)解决故事中的问题。

我们再回到前面的故事中:财主要求阿凡提把一箱子的金币抛起来落下后个个都要正面朝上,这可能吗?为什么?(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提问:如果你是阿凡提,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使抛出的金币落下后一定都正面朝上?(小组内讨论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动手实践,设计转盘。

(课木21页自主练习第4题)
①学生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小组内设计方案,再动手制作转盘。

②展示、欣赏制作的转盘。

展示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5.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1.谈话:昨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小组,利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帮他们解决了不少数学问题。

你还记得用分数除以整数该怎样计算吗?(指名回答)
2.小竞赛
完成4道计算题,看谁又对又快
5/9 ÷5= 7/8 ÷4= 8/9 ÷2= 28/19 ÷7=
二、基本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体会到此题分数的分子都能被除数整除,所以采用分子除以除数的方法相对简捷。

2.自主练习2
3.自主练习7 填表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三者之间的关系,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然后再计算填表。

4.自主练习11 解方程
意在借用“解方程”的形式,让学生巩固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熟悉解方程的一般方法,为后面学习方程法解应用题做好铺垫。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自主练习第10、12、13、14、15题,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除法的价值。

1.自主练习10、12、13
这三道是基本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加深练习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自主练习14 填表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确:要求谁的效率高一些实质上是看谁每周的工作效率高,让学生先说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计算填表。

3.自主练习15
这是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冰箱容积与耗电情况,介绍一下千瓦时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度,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第1个问题,纠错之后再处理第2个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

第二课时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
1.谈话:昨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小组,利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帮他们解决了不少数学问题。

你还记得用分数除以整数该怎样计算吗?(指名回答)
2.小竞赛
完成4道计算题,看谁又对又快
5/9 ÷5= 7/8 ÷4= 8/9 ÷2= 28/19 ÷7=
二、基本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体会到此题分数的分子都能被除数整除,所以采用分子除以除数的方法相对简捷。

2.自主练习2
3.自主练习7 填表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三者之间的关系,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然后再计算填表。

4.自主练习11 解方程
意在借用“解方程”的形式,让学生巩固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熟悉解方程的一般方法,为后面学习方程法解应用题做好铺垫。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自主练习第10、12、13、14、15题,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除法的价值。

1.自主练习10、12、13
这三道是基本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加深练习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自主练习14 填表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确:要求谁的效率高一些实质上是看谁每周的工作效率高,让学生先说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计算填表。

3.自主练习15
这是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题。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冰箱容积与耗电情况,介绍一下千瓦时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度,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第1个问题,纠错之后再处理第2个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同位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