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影响调查与分析-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 +”背景下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思
维方式影响调查与分析
当下在校大学生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原著居民,他们是互联网忠实
的拥护者和守护者。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给当下大学生
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使大学生的思维从单向性转变为发散性,扩大
视野,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的存在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学校安全稳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教师,为能更准确把握、了解互联网给当下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带来哪些不良影响,以便找寻到有效解决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7 年 4 月,笔者以广西民族师范学
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围绕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
生活、思维方式的影响,通过网络问卷星在线调查
方式做了抽样问卷调查,这次问卷调查回收了242 份有效问卷,其中,大一, 181 人,占 74.79%;大二, 42 人,占 17.36%;大三, 19 人,
占 7.85%。

本文拟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做详细、细致的分析,并在
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及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笔者对回收的 242 份问卷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发现互联网给当
下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维方式带来以下几方面的积极影响。

1.学习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给当下在校大学生快速查询资料,增加知识信息储备量,
扩大知识面提供了便利。

比如,在问及“你上网主要做什么?”(多选题)这个问题时,有 66.12%的学生选择“查阅相关的资料”;30.12%的学生选择“看新闻” ;13.76%的学生选择“通过在线云终端观看国际或国内知名院校教师上公开课,以扩大知识面”。

在问及“互联网对你的学习主要有哪些积极影响?”这个问题时,47.15%的学生选择“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17.16%的学生选择“获取网上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成绩” 。

2.生活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给当下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同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方
面,丰富了大学生课余文化娱乐生活。

另一方面,大大节省了学生购物时间和购物成本。

比如,在问及“互联网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积极
影响”这个问题时,有 35.17%的学生选择“可以认识很多朋友,通过网络交流减轻心理压力” ,有 30.12%的学生选择“可以上网听音乐、看笑话等,丰富个人的课余生活” ,有 34.71%的学生选择“可以上网看自己喜欢的网络小说或有关作品” ;在问及“你平时主要采用
什么方式购买学习及日常生活用品?”这个问题时,有 73.55%的学生选择“网上购买”,只有 26.45%的学生 ?x 择“到实体店购买或其他”。

3.思维方式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在给当下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同时,
也改变了大部分学生以往单一的线性思维方式;互联网使大学生的思维
从单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和发散性,极大地丰富、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尤
其是全球国际视野。

比如,在问及“你觉得互联网对你的思维方式有哪些
帮助?”这个问题时,57.44%的学生选择“提升了思维方式的自由性”,12.4%的学生选择“思维比以前活跃” ,只有 26.86%的学生选择“对自
己的思维方式没有多大的影响” 。

在问及“你认为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
影响有哪些?” (多选题)这个问题时, 87.19%的学生选择“拓宽对
外交流” ,82.64%的学生选择“掌握最新的信息动态”。

(二)消极影响。

调查发现,少部分大学生因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对互联网缺乏全
面正确辩证的认识,从而对互联网产生了过多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
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带来了消极影响。

1.学习的消极影响
调查发现,有的学生整天沉迷网络游戏,有的沉迷电视连续剧,
不分昼夜奔波于追剧中,有的忙于海淘,有的忙于网络聊天,等等。

这样,这些学生不仅不能借助便捷的互联网络平台提升学习能力,提
高学习效率,反而影响正常学习,致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个别学生
甚至因此被迫中断学业,退学回家,无奈走进茫茫的打工队伍。

比如,
在问及“请问你平时能有效控制上网时间吗?”这个问题时,只有
36.36%的学生选择“能”,有 47.52%的学生选择“偶尔能”,有 16.12%
的学生选择“不能”。

在问及“请问你上网主要做些什么?(多选题)
这个问题时,高达85.12%的学生选择“聊天交友” ,85.12%的学生选
择“玩游戏,看视频”;73.55%的学生选择“网上购物” ;10.74%的学生选择“沉溺于网络、游戏、娱乐,变得无心看书、学习、做事”;25.21%的学生选择“打发时间”。

在问及“请问你上课时是否会惦记
着上网?”这个问题时,只有30.58%的学生选择“不会”,有 51.65%的学生选择“偶尔会” ,有 17.77%的学生选择“会”。

2.生活的消极影响
在问及“您每天的上网时间是多长?”这个问题时, 55.79%的学生选择“2 个― 5 个小时”;22.31%的学生选择“5 个― 8 个小时”;11.57%的学生选择“8 小时以上”;在问及“请问你一天不上网是什么感觉?”这个问题时,有 13.64%的学生选择“一天不上网感觉很烦躁” ,有35.54%的学生选择“感觉时间很漫长” ,有 30.99%的学生选择“觉得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有 19.83%的学生选择“没啥感觉”。

在问及“您觉得网络对大学生的危害有哪些?” (多选题)这个问题时,
有61.16%的学生选择“酿成不文明语言” ,82.23%的学生选择“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77.69%的学生选择“养成不良生活习惯” ,89.67%的学生选择“对视力和身体有消极影响” ,等等。

3.思维方式的消极影响
同时,调查发现,互联网给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带来了消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第一,思维活跃,但思维跳跃性很大;第二,做事浮躁,难以集中精力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做好一件事情。

以上种种迹象说明,高校教育工作者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化解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的有效路径,不仅不利于大学生健康
成长,而且不利于学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化解互联网消极影响的有效路径
(一)形成合力,加强宣传。

在“互联网 +”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正不断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维方式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带来了伤害,个别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追剧等,学习成绩
一落千丈,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工处、团委及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强合作,
形成合力,加大对大学生互联网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大学生对互
联网有个正确科学的认识,树立科学正确使用电脑及手机的态度。

具体做法,第一,思政课教师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
师,要充分利用思政课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给大学生大力宣传讲解互联
网的相关知识,分析互联网络的利弊,以使大学生对互联网络形成比
较正确的认识;第二,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以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让大
学生通过讨论和辩论,认识互联网与大学生的利害关系;第三,学工处、团委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利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大学生了解
互 ?网络的发展历史及互联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危害,等等。

简之,在“互联网 +”大背景下,相关教师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形成合力,加大对大学生宣传互联网络知识,正确引导当下在校大学生辩证
理智看待互联网,科学使用电脑和手机。

(二)制定章程,严格管控。

当下在校大学生都是“ 90 后”,他们生活在物质产品极其多样富
足的新时代。

这些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从小养尊处优,处处得到家长及其他长辈的百般呵护,吃、穿、用、行、玩基本上是一站式服务,他们不
需要独立解决外界发生的很多复杂事情。

为此,这些大学生虽然在生理年龄上已经是成年人,但他们的心理年龄却很小:他们天真烂漫,热
情活泼,好奇心强,可人生阅历简单,自我控制能力差,是非判断能力、抵制外界诱惑的能力普遍偏低。

因此,在世界局势日益复杂多变,互联
网已经渗透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外界诱惑越来越多的时代大背景下,为了让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才,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根据大学生成长的特点与规律,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
因地因校制宜,制定完善的线下线上规章制度,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
监控管理体系,从线下到线上实行全方位的监
控,努力做到监控管理无死角。

唯有如此,方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
目《“互联网+”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性研究》(编号: 2016JGA364)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