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相对真理
• 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 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 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 的正确反映。
• 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
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
正确的反映。
3、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辩证统一
•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任何真理都是二者的统一 ; •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在认识过程中又是辩证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
质的科学回答,它既不同于坚持从思想和感
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也区别于旧唯物主
义的直观反映论。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 —— 认识的初级阶段
三种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如果割裂其中的联系,断章取义地理解真理,真理就 可能变成谬误。
真理与谬误辩证关系原理的现实 意义:
• 要正确把握真理的“度”,同时要勇于坚
持真理,修正错误,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排除谬误,获得
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不断地改造世界。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 真理的本性: —— 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 实践的特点: —— “直接现实性”,使主观见之于客观。
• 理论付诸实践,要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 ;
• 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 要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 环往复,以至无穷。”
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1)从具体的认识过程看: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不可能一次完成; (2)从认识的发展过程看: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世界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它既不同于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也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统一: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对斗争而发展;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什么条件下真理向谬误转化?
☆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所特有的适用范 围,超出其适用范围,真理就可能变成了谬误; ☆ 真理是发展的,真理必须随着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 而发展,否则,真理也有可能变成谬误;
☆ 真理是全面的,任何真理都是一个思想理论体系,
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 科学精神 —— 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精 神 • 人文精神 —— 贯彻“以人为本” 的原则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落脚点:实事求是 要求: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结合
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1)在哲学上: 经验论:只承认感性经验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
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感性认识。
(2)在实际工作中:
经验主义:类似经验论的错误,轻视理论指导; 教条主义:类似唯理论的错误,轻视感性经验。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条件 :
(1)通过深入调查,获得详实的感性材料;
•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客观性原理的意义
理论意义:坚持真理的一元性 实践意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1、绝对真理
• 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客观内容; •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 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3、谈谈你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看法。 4、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为精神的 辩证统一关系? 5、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
(2)通过理性思考,将丰富的感性材料整理、
提炼,获得理性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从理论到实践
——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1、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
(1)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
握,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2)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 验和发展。
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 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
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地反映
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实践是检
验评价结果的标准。
2、价值评价的特点:
第一,评价对象是主客体的价值关系,
以获得关于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即“善”、 “美”的认识为目的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带给人们新课题,
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
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世界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
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
和发展中。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关系的实践意义 :
要正确处理好坚持与发展的关系。
(三)真理与谬误
1、什么是谬误? 所谓谬误,就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歪曲反映。 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 否符合客观。
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
在一定范围内,两者有原则界限,不能混淆。
特点:具体、直接、不深刻
2、理性认识 —— 认识的高级阶段
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
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
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特点:抽象、间接、深刻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
•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 •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 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统一于实践 。
2、什么是价值观?
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 价方法的观点体系就构成了价值观。
3、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 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首先,真理与价值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相互联系。
整个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 认识也无限
发展。
认识辩证运动原理的实践意义:
• 要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 是党的群众路线哲学基础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问题的唯物辩证法
什么是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认识。
(一)真理的客观性 —— 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 依主体的具体特点而转移;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
知识性认识。
—— 评价性认识与知识性认识的联系
(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 的意义 1、价值评价的功能:
• 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驱动力量;
• 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性因素;
• 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性因素。
结论:
符合真理本性的有且只有实践这一中介。
(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真理标准的辩证法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其他标准;
• 无限发展着的实践最终对人们的一切认识都能
作出确定的检验。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 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 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 倒当时的一切认识。
(一)价值及其特性
1、什么是价值?
哲学上的“价值”范畴是一种具有普遍意
义的抽象,它扬弃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内各种
价值关系纷繁复杂的特殊内容和形式,把价值 归结为“客体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
2、价值的特性
• 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
• 主体性:价值关系的形成以主体的需要为主导 因素 • 社会历史性:价值随人类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着 • 多维性:根据主体需要来取舍
落脚点:实践创新、理论创新 要求: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现实意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 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落脚点:创建和谐世界
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归宿:由 “必然王国” 走向 “自由王国”
本章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认识运动发展规律
是什么?
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原理的 实践意义:
• 对实践检验是正确的认识,应当坚持;对实践 检验是错误的认识,应当及时改正。 • 在坚持实践标准时,要防止把实践标准简单化。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 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在真理尺度和价值尺
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
•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
尺度的统一。
•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
• 任何真理都必然具有价值
其次,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
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最后,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 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
和“满足人的需要”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目
的,获得成功。
(四)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的现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