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生态观-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被称为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他许多的作品中,《老人与海》是海明威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它一经问世,便引起了轰动。
也是这部作品使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小说只有两万多字,却有大量关于环境的描写。
为了研究海明威的生态观,本文主要通过解读《老人与海》来阐释其生态观,以及生态观的特殊之处,并探究造成这种生态观的根源,以及这种生态观对海明威创作的影响。
同时思考海明威的生态观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关键词:生态观;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矛盾性;
Abstract
Hemingway was a famous American writer, is known as one of America's most important novel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his work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from literary circles. In many of his works,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very important piece of work, once it came out, it caused a sensation. This work makes Hemingway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More than 20,000-word novel, there are large numbers of description about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cology of Hemingway, this paper to illustrate through reading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ts ecology and special about ecology, and to explore the root causes of this ecological concept, and the impact of this ecological view on Hemingway. Thinking about ecological view of Hemingway's links with contemporary society.
Keywords: Ecological conception; human-centered concept of nature; Non-anthropocentric nature; Contradiction;
目录
前言 5
一、海明威的生态观 5
(一)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6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7
1.追求简单的生活 7
2.珍惜世间万物7
3.尊重生命形式8
二、海明威生态观的形成原因9
(一)西方文化和宗教思想的影响9
(二)海明威生活的时代背景10
(三)父亲影响11
(四)个人经历11
三、海明威生态观对其创作的影响12
(一)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12
(二)荒谬和痛苦的主题13
结语13
参考文献14
前言
海明威是美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一生中创作了很多的作品,成就最大的便是《老人与海》。
这部作品也使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深入、全面的研究了海明威作品中的冰山原则、硬汉精神、女性观、悲剧意识以及性属观等。
当代社会,人们
再次解读海明威作品时,发现文中体现了诸多有关生态方面的东西。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研究过海明威作品中体现的生态观,以及探究过造成这种生态观的根源。
海明威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自然观,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海明威主要想表达一种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思想,。
不过也有不同的看法,觉得海明威的作品中体现了人的欲望,表现了人想要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思想。
在研究了这几种不同的思想之后,我认为,海明威不仅仅在作品中只表达了一种自然观,而是表现了一种很复杂的生态思想,即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并存的思想。
本文试通过解读《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海明威生态观的矛盾性,探究造成海明威这种生态观的根源。
在第一部分中,主要分析《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生态观,即作者倡导简单的生活,希望人们敬重自然,爱护自然,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征服自然的心态。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海明威生态观的独特之处,即他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生态观这一部分的内容在于阐释两种不同的自然观,并通过海明威的作品来进行论证。
第三部分,主要探究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根源,即作者父亲的影响,个人经历,生活的时代和背景以及西方宗教思想等。
最后一部分,通过对作品的研读,看海明威的这种生态观对其创作的影响,即作品中浪漫主义色彩浓厚,以及作品的主题多为“荒诞”和“痛苦”。
一、海明威的生态观
海明威在作品中表现出了矛盾的生态思想,最能表现这种思想的作品就是《老人与海》。
当我们在读作品时,会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
他很热爱自然,把动物当作自己的朋友和兄弟,喜欢它们,可他又试图通过征服自然来实现自己的欲望,他会猎杀自己喜欢的动物,表现出一种凶残。
这种矛盾性进一步体现在他的自言自语中,“鱼啊,我喜欢你,也非常尊敬你。
不过,今天天黑之前,我要杀死你。
”鱼啊,我真难受”。
从这些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出圣地亚哥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爱马林鱼,并且崇拜它,可他又十分残忍的杀死了它。
圣地亚哥的这种矛盾也是海明威内心的矛盾,海明威是如何在作品中表现这两种对立的自然观,我们要仔细分析。
(一)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人类中心主义的意思便是以人为中心,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的地位比其他生物高很多,其他的生物就是为人服务的。
人类可以为所欲为的去破坏自然,杀害生物。
在《老人与海》中,老人很久没有捕到鱼,生活过得很困难,他的徒弟也被叫到了别的船上,一起捕鱼的年轻渔夫还会嘲笑他。
老人的内心非常渴望杀死一条大鱼,所以他杀死马林鱼一方面是为了生存,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尊和欲望,满足自己的一种虚荣心。
老人捕鱼也意味着人对自然的一种抗争,鲨鱼代表着自然对人的报复,老人历尽艰辛捕到了鱼,可却被鲨鱼吃掉了,只带回了一副鱼骨。
老人内心虽然对马林鱼十分的钦佩,可当这种感情跟自身利益冲突时,他毅然选择杀死马林鱼,这里表现出以人为中心的想法。
海明威的很多其他作品中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对立关系,人想要通过征服自然实现自己的欲望,对自然中的生命进行杀戮和残害,而对于所残害的动物没有一丝的同情和怜悯。
《曙光示真》中:“狮子挣扎着要站起来,金•克又对它开了一枪,狮子躺倒了。
”【4】主人公对狮子的残忍,当狮子中枪以后,并没有放过它,而是又补了一枪,他对动物十分的残忍,当捕杀它们的时候没有一丝的犹豫,没有怜悯之情,表现了人对动物的残害。
《非洲的青山》中:“……就割断大动脉,热烘烘的血喷到了我的手指上……将它的内脏除清,掏出肝脏,割掉苦胆。
”【5】海明威在描写解剖过程时,用了几个动词,更加表现出人的一种冷血。
这些细节描写,使人读起来内心受到煎熬,动物跟人一样有感觉、有情感,当人在解剖动物时,动物是无比的可怜的。
人类应该有其感到惭愧,不应该如此残忍。
上面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人在捕杀动物时的血腥和残忍,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对其他生物加以残害。
人其实只是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自然给了我们生存环境,让其他生物来陪
伴我们,这是我们的幸运。
我们应该学会感激和感恩。
试想,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人类,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么单调。
所以,人类不应该再自私自利,不该去伤害我们的朋友,毁坏我们的家园,这样我们可能会没有生活的地方。
海明威的作品里面,这种猎杀动物,残害生灵的行为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顾名思义就是指,不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观。
自然界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每个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利。
人类没有权利去残害其他生物,反之,还应该与其他生物友好相处。
大自然是生物共有的家园,我们要爱护自然,爱惜生命。
如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一样,他把大海当作母亲、家园。
把海鸟、海龟都当作朋友。
他熟悉自然界的规律,对自然十分的了解。
当他与马林鱼斗争的时候,又将鱼当作自己可敬的对手,热爱它,尊敬它。
这种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简单的生活
《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个生于偏远地区的老人,他生活十分简单、朴素。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房间里的东西非常少,没有一个像样的家具。
从海明威对他外貌的描写中看出,他的衣食住行都很简单。
他对于吃住没有很高的要求。
通过这些环境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老人拥有的东西特别少,他的生活十分简单、朴素。
小说中几次提到老人非常关注报纸,他想了解关于棒球比赛的事情,他时常很高兴的跟小男孩讨论他喜欢的棒球明星。
这表明,老人有他自己的兴趣爱好,他的生活并不乏味。
并且,老人有自己的目标,他想捕一条大鱼,为此他一直在不懈的努力。
老人的确很贫穷,可他却有着很多人都没有的努力,乐观和信仰。
老人对小男孩的喜爱,他把小男孩当作朋友,对他给予了很大的期望。
这些都能看出老人活的很充实。
其实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应该一味的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应该学会知足,看自己拥有什么,并去珍惜。
物质不能伴随你一生,只有人能够学会满足,控制自己的欲望,生活才会幸福。
人总喜欢去纠结自己没有的东西,而忽视了已经拥有的。
自然界一直为我们奉献着它最好的资源,可是人类对此不满足,还要大量的去开发,去浪费,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得到自然的报复。
所以人最重要的是有信念,学会珍惜,这样才能体会到幸福感。
3.珍惜世间万物
人是宇宙的一部分,自然而然要去保护宇宙,要珍惜宇宙中的所有东西。
圣地亚哥就是一个爱惜自然界生物的人。
文中提到,老人非常喜欢飞鸟,他认为飞鸟是他的朋友。
老人也喜欢海龟,他为海龟的死感到惋惜。
同时,老人还将马林鱼当作兄弟。
海明威在文中,多次提到“朋友”“兄弟”等字眼,也表明了圣地亚哥与大海的一种特殊的感情。
当老人在捕鱼时,看到飞到他船上的飞鸟时,他感到十分高兴,终于有人可以陪伴他了。
对于老人来说,海上的生物都是美好的,都是一种陪伴自己的家人,他爱惜它们。
老人与大海的关系十分亲密,他每天早上嗅到陆地上的微风就会醒来,在黑暗中,他可以感到清晨将至。
当老人出海很远时,他通过观察星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路线。
如果不是十分了解大海,是很难做到这样的。
老人与大海生活了很多年,大海的每一个迹象他都很清楚。
老人与其他一些只为利益的渔夫不同,他是真心喜欢大海的。
其他人认为大海是对手,可是老人把大海看作一个女人,认为她是给予人们恩惠的。
文中老人曾回忆之前捕鱼的场景,他捕获一条雌鱼,雄鱼却一直不愿意离去。
老人觉得这是他所见过的最令人伤心的一幕。
这两条马林鱼的感情就如同人类夫妻之间的感情一样,它们互相谦让,不离不弃。
这两条鱼具有人的特点,它们跟人一样有感情,有思想,与人没有多大的差别。
动物跟人是平等的,人所具有的感情,它们也有,甚至可能更为深刻。
人不应该觉得自己比其他生物高贵,因为大家是一样的,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应该学会爱惜世间万物,与其和睦相处。
3.尊重生命形式
生态思想家艾伯特•史韦兹指出,“人类的同情如果不仅仅涉及人,而且还包括一切生命,那就是具有真正的广度和深度的伦理”。
【2】人不应该只去同情人的遭遇,而应该学会同情所有生物的遭遇。
不是只有人才可怜,其他生物也有很惨的时候,我们应该怀有一颗博爱之心,应该去敬重每一个生命形式。
如同圣地亚哥一样,他觉得海洋十分残酷,鸟类的生活也很艰辛。
像海燕一类的鸟生的柔弱,在大海面前,显得很脆弱。
老人自己的生活已经很艰辛了,可他还想着去同情海鸟,觉得它们生存的也很可怜。
老人还喜爱海龟,他觉得海龟跟人一样,它的心如同老人的心一样在跳动。
当老人与鲨鱼搏斗时,他也会去夸赞这些鲨鱼,认为它们很美丽,战斗力也十分强大。
他敬重这些生命,认为自己跟它们是一样的,都是尊贵的。
老人在杀金枪鱼的时候,在它头上敲了一下,又踢了一脚,这种做法看似很残忍,其实却是出于善心。
当老人不得不去猎杀动物时,他对这些猎物也有同情之心。
老人希望它死时可以不用那么痛苦,他尊重这些生命,所以希望它们可以有尊严的死去。
”当两只海豚游到他的小船附近时,他可以分清雌雄,并且认为它们跟飞鱼一样,都是他的兄弟。
老人将这些生物当作自己的伴侣和朋友,他觉得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这种平等关系突出的表现在他与马林鱼的斗争中,文中写到,“它的举止风度何等高贵,它的尊严何等伟大,谁也不配吃它。
”“兄弟啊,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静、或者更高贵的东西。
来吧,把我杀死吧,我不在乎谁死在谁手里。
”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老人是以一种平等的心态来看待这些生物的,他不是把马林鱼当作猎物,而且把它当作自己的对手,所以他也非常尊重它,更愿意与它平等的较量。
虽然人与其他生物是平等的,但如果两者发生冲突,需要斗争时,应该去尊重它们,不以残忍的手段对待它们。
而人更不应该因为个人需求去残杀生物,破坏自然界的和谐。
这也表现在他其他作品中。
《一个非洲故事》中的小主人公戴维已经开始把大自然视为平等主体,他同情公象,想“帮那大象的忙”。
【7】同时他对父亲和朱玛心存不满,认为他们非常残忍,表现出主人公对自然的一种关怀。
人类开始认识到动物也是有生命的,不应该随意杀害。
每个生物生存起来都很不容易,不能因为人类占着优势而去伤害它们。
《大二心河》中,尼克怕把鱼的保护层弄破,把手弄湿再放生。
这一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人类对自然界生物的爱护,主人公生怕自己伤害到这个生命,所以尽可能的保护它。
主人公把鱼当作人一样,生怕弄伤了它,对动物的有着深刻的感情。
《老人与海》中,当老人看到嬉戏的海豚时,觉得它们跟飞鱼一样都是他的朋友。
老人是真心爱大海的,他也爱着大海上的生物,所以他觉得这些都能是他的朋友,老人与海洋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
以上这些描写都可以看出海明威的作品中所表现的人对于自然的关爱,人不在脱离自然,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认识到了其他生物的价值,将它们平等的对待。
人类会同情它们的遭遇,会后悔自己的杀戮,会尽力去保护它们,体现了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为主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海明威这种复杂的生态观。
圣地亚哥就是海明威的一个代言人,他身上的这种矛盾和纠结,正是海明威赋予他的。
任何一种现象和观念,都有其产生的根源。
海明威这种独特的生态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我们接下来要探究造成他这种矛盾性的生态观的根源。
二、海明威生态观的形成原因
(一)西方文化和宗教思想的影响
与中国的“天人合一”不同,西方人强调二元对立。
他们认为主体跟客体之间是相互对立的,两者只能存在一个。
所以人跟自然之间也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人与自然是不能共存的,人可以像自然索取,可以随心所欲。
西方人认为,人可以去破坏自然,而且是理所当然的。
在人与自然之间,两者不能够和谐相处,人的行为、思想都应该以人为中心。
这么多年以来,西
方一直以这种思想来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
许多西方著名思想家也发表许多言论。
例如,亚里士多德说,人是万物的尺度等等。
这样的思想观念一直流传下来,使人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西方宗教思想也是非常重要的,西方人大多是教徒,他们对圣经无比认同。
《圣经》中写到,上帝的本意是让人成为万物之灵,人类是世界的管理者和支配者。
上帝曾经对子孙说:“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做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蔬菜一样。
”【8】上帝赋予了人类至高无上的权利,人类在刚出现在这个世界时,便是万物的主宰。
在圣经中,当亚当犯了错以后,上帝却连土地也要惩罚,这也表明了自然是人的陪葬物。
当人类犯错时,却让自然来付出代价。
海明威从小生活在橡树园里,那是一个宗教氛围很浓厚的地方,那里的人大都信奉天主。
他的父母都是基督徒,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便让他信奉了天主,并成了最忠实的信徒。
他的妹妹曾经写到:“我们的早课是祈祷,读圣经和唱赞美诗……”【9】海明威从小跟祖父的关系很好,祖父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每次吃饭前都得做祷告。
由于从小受这种氛围的影响,所以海明威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出宗教思想。
《老人与海》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不是虔诚的教徒,不过我要念上十遍《天主经》,十遍《圣母经》,好让我逮住这条鱼。
”文中还有很多有关圣经的描写,可以看出海明威的作品受《圣经》的影响很大。
这种传统思想模式一直影响着海明威。
使他在创作时表现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
西方文化中虽然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但是也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13】在任何时代,都不会只存在一种观念。
在《圣经》中除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思想以外,还存在爱护自然的观念。
例如,上帝用泥土造了亚当,他为亚当创造了一个乐园,里面有树木、河流,十分漂亮。
上帝是用泥土创造的人类,人与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不可能脱离土地而存在。
《诺亚方舟》中,上帝在惩罚人类时,体现了生态思想,他让诺亚带走了牲畜,以便将来在地上繁衍生殖。
上帝并不仅仅希望世上只有人类,而是希望牲畜也能存在,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
在这里,上帝是将它们公平对待的,他希望人与动物都能繁衍生殖。
体现出了人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要互相爱护,好好生活。
(二)海明威生活的时代背景
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使美国科技发展。
人类开始追求现代化步伐,开垦土地,砍伐森林,修建公路、高楼大厦。
美国当时的经济发展迅速,人类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开始不断的破坏自然,对自然进行无尽的索取。
随着科技的发展,美国人开始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一味地对自然进行索取,这种做法所造成的后果便是美国人同自然的关系不断恶化。
例如,美国曾发生多起光化学污染事件,好多人得病,而这主要是由于汽车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
同样的事情还有美国西部平原发生的多次严重沙尘暴。
这些事件使人们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破坏环境最终会遭到报应,受伤害的还是人类。
所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美国政府也开始制定保护环境的法律。
海明威也逐渐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在作品中有很多对环境的描写,呼吁人们爱护环境。
(三)父亲影响
海明威的父亲,十分热爱捕鱼和狩猎,在海明威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带他一起去打猎,这种生活一直伴随着他的童年。
【10】父亲教给海明威许多狩猎的技巧,从《老人与海》中就可以看出来,老人的捕鱼技术十分娴熟,他可以把很多东西当作自己的工具。
海明威从小便学习捕猎,他与猎物斗智斗勇,长时间的杀戮影响着他的观念。
在他的眼中,自己可以去猎杀别的生物,这是一种兴趣和爱好。
但是父亲也曾教导海明威不能随意的去猎杀动物。
在海明威小的时候和同伴打死了一只野猪,父亲逼着海明威吃掉了发臭的肉,并告诉他,猎杀的猎物一定要吃完。
这对海明威有很大的影响。
他虽然喜欢捕猎,但却不能因为喜欢而随意猎杀,
要尊重每一个生物。
(四)个人经历
海明威很小的时候便对大自然情有独钟他从小置身于美丽的自然景色里面。
他们住的房子,屋前有青山绿水,沙滩森林,十分的美丽。
海明威的奶奶毕业于威顿学院植物学专业,她把自己的植物学知识耐心的传授给海明威。
在他两岁的时候,妈妈发现他能识别《自然界的禽鸟》一书中的73种鸟类。
【11】从小的生活环境,使海明威对大自然中的生物充满兴趣,他对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因此他总能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
这种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体现了出来。
海明威通过阅读来感受自然。
海明威有大量的自然史和旅游书籍,在他的图书室里面收集了许多户外活动人士和博物学家的书。
【12】海明威懂得250多种物种的拉丁语名字,他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作家是在不断地学习所有的东西”。
众所周知,海明威一生都在游历,他去过很多地方,欧洲、非洲、美国西部等。
这些活动使他进一步的了解自然,自然是他创作的主题之一,他的很多作品也是根据自己所见到的事情去写的,都有其真实性。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不再塑造一些冷漠无情的主人公,而是让人学会去同情动物的遭遇,学会重返自然的怀抱,这与他多年的游历经历有着很大关联。
海明威所生活的时代,战争与他有着密切联系。
海明威是一站和二战的亲历者,他在战争中受过多次重伤,经常和死亡擦肩而过。
海明威的一生与死亡联系很紧密,所以他能体会到死亡的恐惧。
在战争中,许多鲜活的生命在他面前逝去,这种大规模的杀戮,在他的心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战后,他开始追求世间的和平。
作者从小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书籍和绘画的理解,以及一生的游历经和战争经历,都使海明威开始去感悟自然。
个人经历对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丰富了创作题材,加深了作品内涵。
所以海明威的作品中有着许多对环境的描写,他对环境有自己的认识,对自然的观察非常的细致。
借作品让人们意识到自然的重要。
综上所述,海明威这种独特的生态观与他的生活环境、家庭因素、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都有很大影响。
所以他才形成这种生态观,一方面热爱自然,爱惜生命,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征服自然、破坏自然的思想。
三、海明威生态观对其创作的影响
人的观念会影响人的创作,海明威这种独特的生态观也对他的创作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在他的很多作品中表现了浪漫主义色彩,以及主题多为荒谬和痛苦。
(一)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李斯托威尔说过:“自然这块天地,不得不等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方才得到了充分而细致的发掘。
”【14】浪漫主义文学十分重视自然,在他们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自然的描写。
从这个方面看,海明威作品中也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许多作品都以自然中的事物来命名。
在他的名作《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大海和大海中的生物,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艺术效果很好。
在海明威的很多作品中都能体现出浪漫主义创作。
海明威一生写过非常多的作品,很多都是与自然相关的。
在他的作品中,有许许多多环境的描写,海明威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认识,这与他的游历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在他的笔下,生物自身有着特殊的含义,如《老人与海》中的狮子就象征着青年一代。
浪漫主义还表现在人的性格是通过环境表现出来的。
这与海明威塑造人物性格也是一样的,圣地亚哥之所以是硬汉就是在与自然界中的生物斗争,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
所以可以看出海明威的这种生态观使他的作品中充满着浪漫主义成分。
(二)荒谬和痛苦的主题
海明威这种矛盾的生态观也使其作品中体现出一种荒谬和痛苦的主题。
【15】圣地亚哥便是典型的代表,老人是十分喜欢大海的,喜欢马林鱼,可是他却不得不把它杀死,因为他别无选择。
他想要生存,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他必须有所取舍。
老人是很痛苦的,他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