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6单元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6单元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课时分层训练(十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命题报告]
知识点题号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2、6、10、14
噬菌体侵染实验3、5、7、9、11、14
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判断4、8、10
综合提升6、12、13、14
1.(2017·上饶模拟)如图表示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S型菌有荚膜且具有毒性,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R型菌无荚膜也无毒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
B.无毒的R型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
C.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S型菌的DNA能抵抗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
D[与R型菌混合前必须将S型菌慢慢冷却,以防止高温杀死R型菌,A正确;S型菌的DNA 进入R型菌,使R型菌有毒性,实际上就是外源基因进入受体整合到受体DNA上并得以表达,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该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由于S型菌有荚膜(荚膜属于多糖,不是DNA),进入吞噬细胞后,受荚膜的保护,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从而迅速增殖、扩散,引起机体发生疾病,D错误。
]
2.(2017·衡水模拟)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并形成对照
B.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分离提纯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D[将DNA、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可以看到DNA 能使R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这是实验的关键所在.]
3.(2017·南昌模拟)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沉淀物b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D.①过程中与35S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C[仅通过图中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沉淀物b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搅拌充分,几乎没有放射性,搅拌不充分,具有放射性;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但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放射性,上清液放射性没有变化;①过程中与35S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大肠杆菌应是没有标记的。
]
4.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个体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在该个体中均被表达
B.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酸或核糖核酸
C.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和分离定律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物质可能互不相同
D[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某个体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在该个体的不同细胞中有不同的表达,A错误;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B错误;遗传信息的遗传过程不一定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如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信息在表达时遵循中心法则,C错误;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不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子中遗传物质可能互不相同,D正确。
]
5.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其中有1个含有32P
B.一定有35S,其中有2个含有32P
C.一定有32P,其中有1个含有35S
D.一定有32P,其中有2个含有35S
B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进入大肠杆菌内部的是(32P标记)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侵入内部后,以大肠杆菌为场所,利用大肠杆菌的结构、酶系统和原料(35S标记),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另外,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有2个含有32P,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一定有35S.]
6.在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某种成分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R型细菌转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与下列哪种过程最为相似( ) A.用X射线照射青霉菌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
B.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培育
C.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也是基因重组,C项正确。
]
7.(2017·中山市模拟)下列有关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沉淀物也有很弱的放射性,是由于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造成的
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从接种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的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方法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子分开,以便检测各自的放射性
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B [沉淀物有较弱的放射性,是由于搅拌不充分,35S标记的噬菌体吸附于大肠杆菌的表面,被离心到沉淀物中,A项错误;用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可得到蛋白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B项正确;采用搅拌离心的目的是为了把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开,C项错误;噬菌体侵染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项错误。
]
8.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柳菊的遗传物质是DNA
B.衣藻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中
C.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艾滋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8种核苷酸
A[山柳菊为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为DNA。
衣藻为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
核中的染色体上。
SARS病毒为RNA病毒,遗传物质含有C、H、O、N、P 5种元素,不含硫元素。
艾滋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其水解产物为4种核糖核苷酸。
]
9.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①中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②35S用于蛋白质的合成,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③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放射性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均出现。
]
10.下列哪一项叙述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 )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B.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并整合到染色体上,使棉花表现出相应性状并稳定遗传给后代
C.T2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后能控制合成出T2噬菌体的外壳蛋白
D.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霍氏车前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烟草并增殖出完整的烟草花叶病毒
A[A项表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但不能说明是核酸;B项表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基因的化学本质是核酸;C项表明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D项表明控制生物性状的不是蛋白质,而是RNA,RNA是核酸。
]
11.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2中的________.如果图32P 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1中的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有图3的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32P标记的是①(磷酸基团),⑤(肽键)不含S,有些R基含S,故35S标记的是R基.(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地观察生物体内每一种化学成分的作用,而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这是它被选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以便观察放射性存在的部位。
(4)图3实验中不能体现DNA在噬菌体繁殖中的作用,不能说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1)④① (2)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3)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4)不能实验不涉及DNA
B组能力提升
12.(2017·淄博市一模)下图为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RNA与T4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
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
C.第0 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4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转录
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
C [RNA分子中含有特定的碱基为尿嘧啶,因此培养基中应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由图知,第0 min时,T4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因此与DNA杂交的RNA只来自大肠杆菌的转录;随着感染时间增加,与T4噬菌体DNA杂交的放射性RNA的不断增加,而与大肠杆菌DNA杂交的放射性RNA不断下降,说明噬菌体DNA 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
]
13.假设32P、35S分别标记了一个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其中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
用这个噬菌体侵染不含标记元素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5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子代噬菌体中可能含有32P、35S
B.该过程至少需要1×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24
D.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 [噬菌体增殖所需要的原料由细菌提供,模板由噬菌体DNA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没有35S,A、D错误。
A+C=50%,若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C占有20%,G占有20%,复制50个子代,需要(50-1)×5 000×2×2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错误。
含32P的有2个,只含有31P的有48个,C正确.]
14.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________法,进一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搅拌后离心分离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5)噬菌体的DNA连续复制n次后,含亲代噬菌体DNA链的子代噬菌体个体应占总数的________________。
(6)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动途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离并提纯S 型细菌的DNA 、蛋白质、多糖等物质才能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2)DNA 是遗传物质,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
(3)噬菌体侵染细菌是用了32P 、35S 分别标记DNA 和蛋白质,去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4)被32P 标记的噬菌体的DNA 会进入大肠杆菌中,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5)DNA 连续复制n 次后生成2n 个子代DNA ,含有亲代噬菌体DNA 链的子代噬菌体的DNA 有2个,所以占总数的2/2n =1/2
n -1。
(6)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涉及转录和翻译。
【答案】 (1)分离并提纯S 型细菌的DNA 、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②①④③ (4)沉淀物 (5)1/2n -1 (6)DNA 转录――→RNA 翻译――→
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