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通讯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的通讯
摘要:群居蜜蜂间有良好的组织性,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本文就蜜蜂间信息传递从物理,化学,行为方面作出了阐释。

关键词:蜜蜂信息传递
蜜蜂总科是膜翅目昆虫中最进化的类群之一。

多数为独栖型,部分营典型的社会性生活,少数为盗寄生型。

营社会性生活的蜜蜂等级分化明显,各等级之间以及相同等级之间的蜜蜂的交流多依靠信息传递。

蜜蜂的信息传递多种多样,可概括为物理、化学、行为等三种通讯方式。

1、物理通讯:
视觉通讯:
蜜蜂对不同波长光播的识别能力取决于复眼中小眼感杆所含视色素的状。

蜜蜂视觉系统很敏感,颜色作用于视觉系统成为发现蜜源的一种信号。

蜜蜂觅食常趋向黄色、蓝色及反射紫外线的花朵。

蜜蜂在采访时,还可利用偏振光定向。

听觉通讯:
指振翅的声音。

当蜂王振翅带动胸肌震动,震动发出的声音称蜂王“唱歌”,因胸部紧贴巢脾,巢脾传递的声波被工蜂膝下器接受后,则有停止活动的反应。

分蜂时侦察蜂飞舞时发出“呼呼”声,有引导蜂群飞向新巢的作用。

蜜蜂舞蹈时发出间断的“特尔-特”声,与引导工蜂寻蜜源有关,该声音持续的时间与蜜源距离有关,其强度及停顿的延续时间又与蜜的质量及数量有关。

蜜蜂的“嗡嗡”声随蜂群的脾性而变化,当兴奋时,翅震动得更快发出异于人们平常所熟悉的声音。

由空气传播的声波,其感受器官是毛感觉器官,位于蜜蜂头部复眼及后头间。

触觉通讯:
如叩抚、抚摸、紧抱和触角接碰,已引起对新成员从认识到吸收和警报的各种反应。

当蜜蜂的工蜂成功地找到食物返回蜂巢时,工蜂在拥挤的黑暗蜂巢内表演舞蹈,再巢内视力的感受是不可能的,可是还不清楚蜜蜂是否靠触角的接碰还是靠舞蹈时的气流声音,或许两者皆有,使其它蜜蜂跟随这个跳舞的工蜂。

2、化学通讯
化学通讯是蜜蜂种群内传递多种信息的主要方式。

它的介质是信息素,也称外激素,是蜜蜂的外分泌腺体向体外分泌释放的一些微量化学信息物质。

蜜蜂感受这些信息物质,是靠分布在触角各鞭节上的嗅觉器官。

众多蜜蜂中,以意蜂的化学通讯研究较多,意蜂的信息素主要是蜂王信息素和工蜂信息素,还有雄峰和蜂子信息素。

蜂王信息素:由蜂王分泌释放,又分上颚腺信息素、背板腺信息素和跗节腺信息素。

上颚腺信息素又称蜂王物质,由蜂王上颚腺分泌释放。

当工蜂饲喂蜂王时,即把信息素传给工蜂,所以又称口授信息素。

经相互传递而致全体工蜂,可影响蜂群的活动和某些生理过程,是使蜂群各项活动井然有序的重要因素;还可抑制工蜂卵巢发育,阻止工蜂建造王台;在自然分蜂时。

可吸引众多工蜂飞向新巢,其实把若干母蜂的头部压碎放在滤纸上,就能招引失去母蜂的蜂群。

还可引诱雄峰与蜂王交配,除意蜂外,中华蜜蜂,大蜜蜂,小蜜蜂也释放上颚腺信息素。

背板腺信息素由蜂王3—5背板的腺体分泌释放,有吸引工蜂、抑制工蜂卵巢发育和稳定蜂群的作用。

跗节腺信息素由蜂王的跗节腺体分泌释放,散布于巢内,显示蜂王存在的一种信息。

工蜂信息素由工蜂分泌释放,又分那氏信息素、报警信息素和示踪信息素。

那氏信息素是工蜂第7腹节末端那氏腺的分泌物,在意蜂活动中起引导和定向作用,故又称引导信息素。

当侦察蜂发现水源和蜜源时,释放那氏信息素以引导其他工蜂前往水源和蜜源。

当分蜂时,先到新巢的工蜂释放那氏信息素以引导其他工蜂飞向新巢。

还可以引导蜂王出巢婚飞并充当回巢的向导。

用人工合成的那氏信息素制成的诱芯,引诱工蜂采访,可起到传粉和增产作用。

报警信息素分两种,一种是工蜂螯腺分泌的信息素,当意蜂受到侵犯时,则释放报警信息素,可引起同巢的工蜂起鳌刺反映,共同奋起自卫,当来犯者终止,“报警”则解除。

另一种是工蜂上颚腺分泌的信息素,当工蜂利用螯刺进攻时,常用上颚咬住“敌人”,并释放报警信息素于“敌人”身上,使其他蜂得到信息后,也去追击“敌人”。

雄峰和蜂子信息素:雄峰信息素有雄峰上颚腺分泌,起路标和导航作用,黄斑蜂属Authidium、条蜂属、雄峰属的雄峰上颚腺也分泌一种性激素,以引诱雌蜂或蜂王交配。

木蜂雄性的胸腺分泌物引诱雌蜂交配。

蜂子信息素由蜂幼虫释放,使工蜂便于识别蜂的三类幼虫。

蜂子信息素还能刺激工蜂产生王浆,以喂幼蜂。

3、行为通讯
蜜蜂利用不同行为传递信息,最典型的特有方式是舞蹈。

用跑步的方式和腹部摆动的频率,指示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人们对西方蜜蜂的舞蹈研究较多,主要有圆舞和摆尾舞。

圆舞:当侦察蜂发现蜜源距离蜂巢不超过60米时,返巢后则在巢脾的垂直面上用快而短的步伐作小范围的圆圈跑步,在舞圈中央,经常改变方向,忽而转向左边转圈,忽而转向右边转圈,其轨迹是圆的,故称圆舞。

侦察蜂进行圆舞时。

可激发其他工蜂紧跟其后,根据侦察蜂身上花蜜气味飞出去寻找同样气味的花。

花蜜越多越甜,圆舞就跳得越起劲,但这种舞蹈不能指示蜜源的距离。

摆尾舞:又称“8”字舞。

当侦查蜂发现蜜源距蜂巢超过100m时,侦查蜂则改变为更复杂的摆尾舞来通知其它工蜂。

侦查蜂先作短距离直线跑步,然后跑一个半圈,再安直线方向开始点跑去,再跑另一个半圈,这样沿着横“8”字不断跑动。

再跑动的同时,迅速摆动尾部,故称摆尾舞。

由于蜜源的距离不同,蜜蜂再一定时间内舞蹈的次数不同:如蜜源距蜂巢约100m 时,15秒钟内重复摆尾舞10次;蜜源为200m时,15秒钟内重复8次,当蜜源为数公里时,15秒内只完成一次摆尾舞。

同样,花蜜越多越甜,尾部摆动的次数也越多。

这样,其它工蜂就可知道蜜源的距离和质量。

蜜源方向的判定:蜜蜂舞蹈时,其直线跑步的方向,只是蜜源的方向。

直跑垂直向上的方向,表示应向太阳方向飞行寻觅蜜源。

而向下的方向则表示应向相反的方向飞行。

如果蜜源位于太阳所在方向的左或右侧的一定角度,蜜蜂在直跑时也偏离垂直方向而沿相应的角度跑。

蜜蜂判定太阳的方位,是靠偏振光的作用。

组成蜜蜂复眼的6300个小眼,每个小眼有9个视细胞组成。

它们都是一个小的偏振光分析器,据此来定向。

偏振光定向优点是当乌云遮日或太阳处于地平线之下时,仍可利用偏振光来决定方向。

东方蜜蜂也同样进行圆舞和摆尾舞,但摆尾舞次数所指示的距离要比西方蜜蜂短得多。

蜜蜂跑动飞舞还有两种作用,一种是警报舞,当采集蜂遇到杀虫剂等有毒物质时,回巢后则在巢脾上作“Z”形奔跑,腹部剧烈左右震动,其它蜂见到警报舞,则停止飞出。

另一种是呼呼舞,在分蜂时,侦查蜂振翅发出的呼呼声,并震动腹部及作“之”字形跑动,作用是促使分蜂时蜂群飞向新巢。

蜜蜂的各种通讯方式不是完全独立的,其作用既有不同又有联系甚至是互补作用。

例如,蜜蜂寻觅蜜源,舞蹈方式其重要作用,但也受嗅觉、视觉、听觉等信息的影响。

又如,蜂王物质以影响工蜂的行为和生理过程为主,同时又是性信息素,可引诱雄峰进行交配。


蜂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昆虫资源,与人类关系密切,对它们通讯方式的了解可以使人类对该资源的利用更加深入、合理。

参考文献:
1.黄少康,陈盛禄.蜜蜂蜂王与工蜂级型分化研究进展. 昆虫知识.2002,39(3):第176
—180页.
2.张岩,刘敬泽.昆虫的性信息素及其应用.生物学通报.2003,38(12):第7—10页.
3.吴燕.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二十卷膜翅目准蜂科蜜蜂科.2000,20:第32—34页.
4.曾志将,饶波,谢宪兵,颜伟玉.蜜蜂性别决定与性比调控机理研究.昆虫知识.2003,40
(3):第208—210页.
5.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2004年2月:第296—299页.
6.(美)希克曼(Hickman,C.P.)著,林秀瑛等译.动物学大全. 1988年9月.
7.(美)罗克斯坦(Rockstein,M.)著,李绍文等译.昆虫生物化学. 1988年2月.
8.郭郛等编著.《昆虫的激素》.1979年7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