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件: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④__改_革__开__放____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探究与讨论 探究任务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到1911年中 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思考 材料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 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_电__话__公__司____。20 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___市__内______电
话。此后,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
2.新中国成立后 (1)逐渐形成全国的_电__讯__网__络____。 (2)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_固__定__电__话____和__移__动__电__话___数量跃居
探究任务5.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试答:①动力方面:从自然力发展到机械力。②技术方面:从国 外引进发展到仿制和研发。③地区差异:发展不平衡,城市快、农村 慢。④推广方面:普及化、平民化。⑤种类方面:从平面交通到立体 交通。
探究任务6.近现代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什 么?
世界第一位。 3.影响:使___信__息______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改变着人们的
___思__想__观__念__和生活方式。
探究与讨论 探究任务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务军务紧急时,还可以通过驿传系统提高信息传 递的速度。赵充国自金城申请军事计划至汉宣帝批复后颁下,往返不 过7天,驿递行速达到每天400千米以上。
试答: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 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消极影响:近代中国: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 对中国的掠夺。现代中国:加剧了能源消耗,污染环境,交通事故 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等。
思考 依据图片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试答: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了社会发 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 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探究任务4.近代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试答: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制。国内政局不稳,军阀混战。 ②国内顽固势力的反对。③传统守旧的观念和思想的阻碍。④中国 近代铁路建设缺少资金、技术,重工业发展缓慢。⑤根本原因是近 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王子今《古代交通与秦汉文明》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 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 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 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 础,而这样的全国运动训练了国民的现代国家共同体意识。
试答:(1)洋务派创办。意义: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的 局面。
(2)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 始。
探究任务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 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一时期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 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快乐分享,知识无限!
试答:状况: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 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
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 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探究任务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思考 (1)轮船招商局是由哪个派别创办的?它的创办有何意义? (2)冯如制造飞机对中国航空事业有何历史意义?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
跟案Biblioteka 踪设检计
测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 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基案础设训计练
目标一 交通工具的进步 读书与识记
1.传统交通工具 (1)南方多___水__路______,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____旱__路_____,人们以乘坐____马__车_____为主。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思考 (1)近代中国人自办电报始于何时何地?根据材料一、二, 分析与古代“驿骑传递”相比,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发 挥了怎样的作用?
试答:(1)①19世纪70年代,台湾。②特点:速度更快,效率更 高;距离远,范围广。
[课后总结] 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示例:
你来试一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心得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二 通讯工具的变迁
读书与识记
1.新中国成立前 (1)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____丹__麦_____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 _____上__海____,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____台__湾_____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_有__线__电__报__线__。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__无__线__电__台___,设立_无__线__电__报__局__。 ④有线电报主要用于___军__事______,无线电报则供__官__商_通 __报 ____。
(2)①有利于加强国内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②有 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和治理,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③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了全国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发 展。④为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探究任务8.近代以来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什 么?
试答:①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快 捷、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人 们的生活质量。②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思想观念及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③也有负面影响,如环 境污染等。
2.近现代交通工具
(1)铁路 ①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____唐__山_____到___胥__各__庄____的
铁路。 ②到___辛__亥__革__命__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
____铁__路__网___的基本格局。 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_进__展__缓__慢____。 ④新中国成立后,建成_____宝__成__、__兰__新____等铁路。 ⑤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跃居亚洲第___一________
位、世界第四位。
⑥新中国在_机__车__的__制__造__方面有很大进展。
(2)公路 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____上__海_____等大城市。外国近代 ___筑__路__技__术__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_公__路__交__通____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___公__路__网____,包括 __青__藏__高__原___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3)水运 ①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_轮__船__招__商__局__,打破了列强在中国 的垄断局面。 ②新中国成立后,由_国__家__统__一__管__理____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 展,90年代后开始萎缩。
(4)航空 ①1909年,旅美华侨_____冯__如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 国__航__空__事__业___的开始。 ②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_北__京__至__天__津__航线开通,中国 _____民__航____拉开了序幕。
④__改_革__开__放____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探究与讨论 探究任务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到1911年中 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思考 材料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 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_电__话__公__司____。20 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___市__内______电
话。此后,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
2.新中国成立后 (1)逐渐形成全国的_电__讯__网__络____。 (2)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_固__定__电__话____和__移__动__电__话___数量跃居
探究任务5.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试答:①动力方面:从自然力发展到机械力。②技术方面:从国 外引进发展到仿制和研发。③地区差异:发展不平衡,城市快、农村 慢。④推广方面:普及化、平民化。⑤种类方面:从平面交通到立体 交通。
探究任务6.近现代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什 么?
世界第一位。 3.影响:使___信__息______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改变着人们的
___思__想__观__念__和生活方式。
探究与讨论 探究任务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务军务紧急时,还可以通过驿传系统提高信息传 递的速度。赵充国自金城申请军事计划至汉宣帝批复后颁下,往返不 过7天,驿递行速达到每天400千米以上。
试答: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 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消极影响:近代中国: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 对中国的掠夺。现代中国:加剧了能源消耗,污染环境,交通事故 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等。
思考 依据图片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试答: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了社会发 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 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探究任务4.近代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试答: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制。国内政局不稳,军阀混战。 ②国内顽固势力的反对。③传统守旧的观念和思想的阻碍。④中国 近代铁路建设缺少资金、技术,重工业发展缓慢。⑤根本原因是近 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王子今《古代交通与秦汉文明》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 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 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 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 础,而这样的全国运动训练了国民的现代国家共同体意识。
试答:(1)洋务派创办。意义: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的 局面。
(2)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 始。
探究任务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 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一时期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 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快乐分享,知识无限!
试答:状况: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 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
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 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探究任务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思考 (1)轮船招商局是由哪个派别创办的?它的创办有何意义? (2)冯如制造飞机对中国航空事业有何历史意义?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
跟案Biblioteka 踪设检计
测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 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基案础设训计练
目标一 交通工具的进步 读书与识记
1.传统交通工具 (1)南方多___水__路______,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____旱__路_____,人们以乘坐____马__车_____为主。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思考 (1)近代中国人自办电报始于何时何地?根据材料一、二, 分析与古代“驿骑传递”相比,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发 挥了怎样的作用?
试答:(1)①19世纪70年代,台湾。②特点:速度更快,效率更 高;距离远,范围广。
[课后总结] 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示例:
你来试一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心得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二 通讯工具的变迁
读书与识记
1.新中国成立前 (1)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____丹__麦_____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 _____上__海____,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____台__湾_____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_有__线__电__报__线__。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__无__线__电__台___,设立_无__线__电__报__局__。 ④有线电报主要用于___军__事______,无线电报则供__官__商_通 __报 ____。
(2)①有利于加强国内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②有 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和治理,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③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了全国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发 展。④为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探究任务8.近代以来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什 么?
试答:①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快 捷、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人 们的生活质量。②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思想观念及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③也有负面影响,如环 境污染等。
2.近现代交通工具
(1)铁路 ①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____唐__山_____到___胥__各__庄____的
铁路。 ②到___辛__亥__革__命__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
____铁__路__网___的基本格局。 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_进__展__缓__慢____。 ④新中国成立后,建成_____宝__成__、__兰__新____等铁路。 ⑤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跃居亚洲第___一________
位、世界第四位。
⑥新中国在_机__车__的__制__造__方面有很大进展。
(2)公路 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____上__海_____等大城市。外国近代 ___筑__路__技__术__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_公__路__交__通____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___公__路__网____,包括 __青__藏__高__原___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3)水运 ①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_轮__船__招__商__局__,打破了列强在中国 的垄断局面。 ②新中国成立后,由_国__家__统__一__管__理____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 展,90年代后开始萎缩。
(4)航空 ①1909年,旅美华侨_____冯__如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 国__航__空__事__业___的开始。 ②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_北__京__至__天__津__航线开通,中国 _____民__航____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