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田园之乐,在稼穑体验——我的田园文化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享⽥园之乐,在稼穑体验——我的⽥园⽂化⽣活
享⽥园之乐,在稼穑体验
——我的⽥园⽂化⽣活
⽥园,是⽣活的本源。
当⼈们的现代物质⽣活发展到⼀定程度后,所向往的,往往就是⽥园⽣活。
因为这⾥可能就是灵魂的归宿,是休闲⽣活的凝聚点。
当然,也是⼀种养⽣的好场所。
⽂化,是⼀种精神层⾯的形态,这种形态来⾃于⾃觉,有⽬的,有体现,能引起⼈的思想共鸣。
因此,⽥园和⽂化的结合,就是⼀种⽂⼈躬亲⽥园情趣的体现。
我的⽥园之乐,就是在种植和收获中体验的。
在古代诗词中,有关⽥园⽣活的描述,从诗经,到唐诗宋词,随处可见,从⽽就有了“⽥园”诗⼈、⽥园流派,因⽽⽥园派就在古代⽂学史上与婉约派、豪放派⼀样,占有了⼀席之地。
⽥园派的产⽣和发展,可以这样说,东晋以前的⽥园诗,都是⼀种⽣活本源的体现,是⼀种⾃然的体现,只有到了东晋,陶渊明出现了以后,在他去官归⽥的隐居⽣活后,他所显⽰的那种闲逸、淡泊名利的精神⽣活,就把⽥园⽂化提升到了⾃由王国。
因此说,陶渊明是⽥园诗派的创始⼈。
我们平常所说的“归去来辞”、“归园⽥居”,都是陶公⽥园诗中的代表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结庐在⼈境,⽽⽆车马喧。
”这些⽿熟能详的诗句,也就成了⽥园诗的符号。
⽥园诗,或者说是⽥园⽂化,是⼀种⽂化寄托在⽂⼈耕植活动之上的。
这样的⼀种耕植⽣活,才有了⽥园⽂化的基础,或者说,才有了⽥园⽂化的社会价值。
否则,我们如果是⼀位普通农民,他并没有什么⽂化,仅仅是农夫,他所体现的农耕是⾃觉本能,他所希冀的,是春播秋收,能维持⽣计,他是不会体会到⽥园⽣活中那种⽥园⽂化的闲适,那种淡泊,那种⾃在和享受的。
所以说,要把⽥园⽣活提升为⽥园⽂化,就必须有客体上的认知,精神上的那种“累,并快乐着”的感受。
当这种感受通过我们的语⾔表现出来,就是⽥园⽂化。
当这种⽂化在读者中引起共鸣,那么,这种⽂化就有了市场,也就体现了它的社会价值了。
那么,我是怎样来体验那种⽥园⽂化的呢?先从我的⼀⾸词来看:
《蝶恋花梦在⽥园》:
闲居在家⾝渐重。
如此经年,⼈懒当⽆⽤。
急景流年遭病恐,暗思唱晚勤劳动。
四野寻⽥来筑梦。
翻地施肥,远道购苗种。
破晓傍昏⽠⾖弄,梦圆吟唱⽥园颂。
这⾸词,说的是我在退休后,没有了体⼒上的付出⼈就必然⼼宽体胖,那么,我得想⽅设法来消耗体能,来打发⾃⼰的剩余时光,不然,仅以体能上的消退,久⽽久之,疾病就会卷⼟重来。
于是,我就和同事⼀道,骑上电动车,在郊区到处寻找荒地。
当我们找到两块荒地后,就买来铁锹、锄头、钉耙,开荒种地,再四处寻找肥源,真正开始了⽥园⽣活。
这是发⽣在2017年春天的事。
⽥园是有⽣命的。
你的⼀笑⼀颦,对她都会有传递的影响。
你开⼼时,就会对她有投⼊,你有投⼊,她就会对你有产出,所谓有耕耘就有收获。
春天⾥,当我站在⽥头,眼看着⼀天天长⾼的⽟⽶,仿佛那⽟⽶拔节的荜拨声就在⽿边吟响,那每⼀朵茄⼦花辣椒花就在眼中放⼤放⼤,直到露出对我的笑脸;夏天,那⼀串串的辣椒、豇⾖、西红柿,在枝条上的摆动,在招摇⽰意,向我展⽰殷勤。
这时,你就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怡情逸情了。
可你不开⼼时,⾃然就会对她远离⽽不亲近,那对不起,别怪她对你也会⼴种薄收,甚⾄颗粒⽆收。
我就有这样的教训。
那是在去年秋天,我种下了芹菜,本该半个⽉就会出苗,由于天旱,我地⾥的庄稼,每天需要的浇⽔量都在⼆⼗⼏担,因为菜地远离⽔源,要⽤电动车到远处拖⽔来浇灌,因此我想刚种下的菜籽,我只要保持⼟壤不⼲就⾏了,也就对它隔天浇⼀次。
哪知正是我怠慢了它,⼆⼗⼏天过去了,它竟然⼀个苗都没有。
还有就是⽟⽶,有⼀块⽟⽶地,因为种的较迟,正好赶上⼤旱。
我想,⽟⽶是耐旱作物,⼲⼀点没关系,也就对它没有浇⼀次⽔,到收获时,⽟⽶棒上的瘪⼦给我⼀个⾮常差的成绩。
⽥园是有感情的。
你只要对她注⼊情趣,你⼼⾥⾃然⽽然对她就有那种亲切和亲近,更有那种追求,追求她的⾃然,追求她的质朴,追求她的厚重。
我说她的⾃然,是她只要有⼟壤,有空⽓和阳光,有⽔分,她就能适时地长出绿叶,结出果实,她不因种植⼈的⾝份如何,你只要给予她⽣长的条件,她⼀定会有春华秋实;我说她的质朴,是她没有那么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甚⾄有的只是碎⽶般的花,任蜂蝶采粉,任风⼉传递,在阳光下坦然接受那⼀传⼀送;我说她的厚重,是她的本质使然,她不会轻浮,不会谀媚,在⽣长过程中,她的颜⾊会⽇趋厚重,在她成熟时,她会低眉垂腰向你致意,她把她的全部都奉献给你。
⽥园是诗意的。
这主要是你给了她感情,每天关注她,珍惜她,尽⼼呵护她,她才会在你⼼中有了⽣命,有了情感,有了诗意。
这样的诗意,通过你的感官体察出来,描述出来,那就是⽂化,就有了雅趣,有了精神享受。
于是,⽥园就会活跃在知遇者的⼼中,有了⼀席之地。
所以,⾃古⾄今,⽥园⽣活,是许多⽂⼈雅⼠的向往,是⽣⽣不息的⽂学创作源泉。
这样的诗意⽥园,是⼀种精神上的充实,当你站在⽥头,虽没有远⽅的距离,但可以让你的精神飞扬起来,有憧憬,有联想,能治愈⼈的忧郁和浮躁。
当然,从健康⾓度来说,⽥园的劳作,还能驱离⾝体的不适。
我在去年五⽉份写了⼀⾸七律诗《种⽥郎》:
城郊野外拓开荒,戴笠披蓑⽇⽇忙。
翠柳樱桃蚕⾖⽼,红苋紫薯辣椒秧。
躬⾝薅草耕耘事,带酒携茶聚曲觞。
尽情⽥园图乐意,邻⼈笑我效陶郎。
这是我从事⽥园⽣活⼀年多的写照,从中也能看出我的农事⽣活的乐趣。
有了以上⼀年多的体验,我在去年六⽉份填了⼀⾸词:
《望海潮⽥园咏叹》:
闲暇⽆落,经年聊奈,思来想去开荒。
郊外路旁,南⼭采菊,⽥园夏⽇⿇桑。
从此少厅堂。
两天跑三趟,劳碌忙忙。
不觉流年,⼀⽅园圃果蔬⾹。
勤劳⾃古华芳。
看和风抚叶,满⽬苍黄。
庄稼不争,⽆⾔答报,天然恁⾃张扬。
常会梦家乡。
昔⽇艰⾟泪,今⽇图强。
回望⼈⽣过往,珍惜在担当!
我们现在所说的⽥园⽂化,从我这两年的农耕实践,真正体会到了⽥园⽣活的那种乐此不彼,苦中有乐的情趣。
俗话说,⼀分耕耘⼀分收获,当我们在春播夏锄后,秋天就到了收获的季节,相信许多⽂友还记得去年11⽉24⽇,由⽼沈发起的⼼檀会秋季采摘活动吧。
那是真正的采摘之乐。
其实,春天播下的种⼦,除了属于秋收的,夏季就有收获了,诸如南⽠、⽟⽶和⽇常蔬菜。
有词为证:
《⽣查⼦采摘之乐》:
耕耘汗滴⾟,众友⾔辞诮。
⼼底有春花,何患秋收少。
⽠⽥花蕊开,蜂蝶花间闹。
采摘快⼼时,蔬果盈筐了。
这是我去年7⽉12⽇写下的⼀⾸词。
涉及到⽥园⽣活的诗词,我还有⼏⾸,⾥⾯多多少少有⼏句,譬如:“野芹菊叶兼农事,⼤⾖南⽠傍⽔墀。
”“朝锄菜圃弄黄⽠,夜刻闲章品绿茶。
”“品茶酌酒诗书友,担⽔施肥稼穑郎。
”如此等等。
我⽤⼀⾸《鹧鸪天》作结语:
织⾬耕云在⼣阳,
种⽠莳菜醉⼼乡。
屈⾝⽥园三年满,
短帽轻衫⼼⾃芳。
勤料理,话⿇桑,
且将⽠果写诗⾏。
渔樵耕读苍华客,
莫负区区稼穑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