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心导管术后的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心导管术后的临床应用
谢伟;刘俊明;黄文军;高霞;李科;李辉
【摘要】目的:评价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后股动脉封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血管封堵器(VCD)组(58例)和人工压迫(Mc)组(62例),观察止血成功率、止血时间、卧床时间、腰背不适及血管性并发症.结果:VCD组止血时间、卧床时间及腰背不适明显低于MC组(P<0.05).2组止血成功率、腹股沟皮下血肿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能快速、有效地止血,缩短卧床时间,且不增加血管性并发症,可广泛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手术后的病人的股动脉穿刺口的处理.
【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31)001
【总页数】2页(P51-52)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血管封堵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作者】谢伟;刘俊明;黄文军;高霞;李科;李辉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医院内一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兵团医院内一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兵团医院内一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兵团医院内一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兵团医院内一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兵团医院内一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R815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已广泛用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目前国内对术后股动脉穿刺口的处理,多采用人工压迫(manual compression,MC)止血法,该方法经济、简单、易行,但有较多的并发症发生。
为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减少穿刺局部的并发症,各种缝合和以胶原为基础的封堵装置已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我院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vasular closure device,VCD)用于堵住血管穿刺口,达到闭合股动脉穿刺口局部止血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1月~2007年2月在我院行CAG或PCI 术的病人
120例,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2组:(1)VCD组:58例,男性4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6.0±9.5)岁,行CAG术25例,行PCI术33例。
(2)MC组:62例,男性4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0.0±9.5)岁,行CAG术30例,行PCI术32例。
2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CAG和PCI 术后即行股动脉造影, 安装封堵器的股动脉造影标准:股总动脉进针,动
脉内径> 4 mm,进针点2 cm内无周围血管病变,穿刺点在股动脉分叉上方2 cm以上,血管无严重钙化。
排除标准:穿刺时透壁损伤、多次试穿失败、明显外周血管并发症者已知对本产品或可吸收缝线材料过敏者;无法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
180 mm Hg);血小板<100×109/L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穿刺点位于分叉处,严
重股动脉病变。
1.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
通过采用经股动脉途径的Judkins技术完成CAG术及PCI术。
CAG者选择6F 鞘, 术
中给予肝素3 000 IU; PCI者用6F鞘, 给予肝素10 000 IU。
VCD组患者均于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按操作规程放置Angio-seal VCD, 术后2~4 h内患者仅限制穿刺侧下肢剧烈活动, 无须体位限制。
MC组患者CAG术后即刻拔出动脉鞘管, PCI患者术后4~6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60 s]拔除动脉鞘管,均采用MC方法止血:CAG术后立即拔管或PCI术后4 h拔管, 均手工压迫止血后弹性绷带包扎24 h。
沙袋压迫6 h, 患侧肢体制动18 h。
1.3 评价指标记录2组患者止血时间、卧床时间及血管并发症、迷走神经反射、急性尿潴留、腰背酸痛不适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VCD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卧床时间及术后腰背不适发生率均显著低于MC组
(P<0.05)。
2组患者皮下血肿或淤血、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VCD组与MC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例(%)]观察指标VCD组MC组P止血时间(min)1.0+0.511.6±2.4<0.05卧床时间(h)4.1±0.520.8±4.5<0.05腰背不适10 (17.2)60 (96.8)<0.05皮下血肿2 (3.4)6 (9.7)>0.05迷走神经反射0 (0)4 (6.5)>0.05急性尿潴留2 (3.4)6 (9.7)>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或PCI术后股动脉穿刺口的处理,目前国内多采用的人工压迫和弹力绷带包扎固定后常需卧床12~24 h,该方法经济、简单、易行,但发生腹股沟血肿、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绷带加压包扎及长时间制动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1],长时间卧床也会给患者带来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等。
为此,有学者采用小的动脉鞘及较细的导管(如4F),或者经桡动脉穿刺入路,力图
避免上述弊端,但由于受到介入器械的限制或本身方法的局限,均未得到广泛应用[2]。
随着介入治疗学的发展,对血管性疾病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新技术需要较大
口径的动脉入路,如7F或8F动脉鞘;另一方面,在围手术期和术后患者需要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这些均增加了与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Hoffer等[3]报道并
发症发生率已从0.5%上升到15.0% 。
因此临床需要一种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且操作简便、快速、安全的止血方法。
近年来,国外出现了一些经皮血管缝合器,在
心导管术后止血,明显减少了穿刺血管的并发症和患者的痛苦,但这些装置在临床
中使用的有效性、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Angio-seal血
管封堵器应用方便,止血效果肯定,起效快速,不良反应小而广泛应用。
本研究表明, 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与手工压迫止血相比,止血时间明显缩短,约9 min,卧床时间亦缩短约18 h,可明显减少患者的腰背酸痛不适,减少迷走
神经反射发生率及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可大大减轻病患的痛苦,能有效地消除病人
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Angio-seal 血管封堵器运用的关键是对血管穿刺的要求[4]:(1) 穿刺点位于股总动脉分叉上方2 cm,只穿透股动脉前壁,以免
误穿血管后壁进入腹腔造成腹膜后血肿。
(2)穿刺角度不宜太小, 否则推送胶原海绵时皮下移行距离长而影响其与锚块的连接程度,易产生硬结、渗血。
(3)植入前必须
造影确认没有严重的股动脉病变,以免封堵后造成股动脉闭塞,也可避免股动脉斑块
脱落栓塞其他脏器。
综上所述,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相比,血管封堵器具有快速止血、早期活动、并发症
少等优点,其临床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但还应该看到,血管封堵器的使用增加了患
者的经济负担,且一旦并发症发生,处置会更困难。
因此,为确保血管封堵器置入成功,应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有操作经验的医师。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王茂强,关俊,刘凤永,等. 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巨块型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8):1038-1040.
[2] Tron C, Koning R, Eltchaninoff H, et al.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a percutaneous suture device versus manual compression for femoralartery hemostasis after PTCA[J]. J Interven Cardiol,2003,16(3):217-221.
[3] Hoffer EK, Bloch RD. Percutaneous arterial clousure devices[J].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3, 14 (7) : 865-885.
[4] 罗林杰, 董少红, 梁旭, 等. 冠脉介入术后Angioseal血管缝合与压迫止血的对比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 24(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