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心得(通用10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心得(通用10篇)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读书心得(通用10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心得吧。

那么读书心得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1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

作者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它以小说的形式,讲述女主人公经过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点,从烦恼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乐,并取得生活事业双丰收的故事。

它通俗易懂,少了纯心理学书籍的深奥枯燥,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烦恼,比如对某人的讨厌、对工作的烦恼、对待遇的不满等等,都是我们自己人为地在放大。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

痛苦是来自你对事情的解释。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快乐?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

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

我们所背负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带来的,别人是无法强压给我们的,因为我们可以不接受。

总是认为自己的苦恼时因谁或其他什么而带来的,其实不然,真正让自己苦恼的是我们自身,过于看重那些会让自己苦恼的事。

我们多少人是因为与别人攀比而疲于奔波,为财富为地位,可一旦拥有了所追求的财富地位却并没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怀念以前清苦的日子。

因为那不是真正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那是外在的东西。

就象作者在书中所谈到的快乐和喜悦的区别,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

而喜悦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

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所以因与别人攀比去追求财富地位过程会带来快乐,但一旦实现了快乐也就消失了。

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拥有财富和地位且明确拥有了财富和地位就会造福社会让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样了,那就达到了喜悦的境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顶端,不要为虚荣追求那遥远的不现实,自己会被自己活活压垮。

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你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得到了也会失去至少失去原有的光泽。

那么你得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认识真我,从自身做起。

因为外面没有别人。

这本书读了之后让人受益颇深,要试着学会放下,当我们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种结局,要试着看开看淡一切,学着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2
最近看了本书,朋友推荐的,书名是《遇见未知的自己》,讲述的是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如何走出困境,也教会我们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

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昧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

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让我们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

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这些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累得渐渐失去自我,以至于到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清楚的地步。

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极力追求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人们占有得越多,迷失得就越严重,内心也就更加迷茫痛苦。

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标准来约束自己,也用这些来衡量和批判他人。

这些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都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也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

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

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

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人们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

无论是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者是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我们都会面临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我们要记住,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

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

如果你能满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只想说一句,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3
美玉前阵子来南宁时,送了本书给我《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没看完,先借给面条看了。

因为她有心理困扰,正好有朋友建议她看这本书。

她没看完,便建议说:元家族的成员都该看看这本书。

这是一本都市修行的心灵书籍。

周末的读书会,我便以此为主题,分享此书心得。

其实这本书对我触动不大,因为我已经过了那种发现内在自我、
唤醒心灵觉醒的阶段。

当然里面有很多学识可以令我补充新知,完善我的个人系统。

因为没看完这本书,所以我分享的更多是近期我的阅书心得。

一是,有好书,我会尽量推荐给大家;
二是,你是否要接受,随缘。

所谓的人讲人缘,书讲书缘。

就是这个意思。

这本书对面条小姐的触动大,因为她刚好处在这样一个心灵迷茫的人生阶段,所以恰当的书籍能给她指明灯的作用。

所以,书讲机缘,处在不同的人阶段,有不同的人生需求,倾向的书籍就不同。

就我自己及大部分的女性阶段而言:
15-25岁的阶段,一般就是《女友》、《花溪》《瑞丽》《时尚》之类的书籍。

25-35岁的阶段,会更喜欢看张爱玲、张小娴、仓央嘉措、纳兰性德等小资书籍,也能静下心来看身心灵修行、养生方面的书籍。

35-45岁的阶段,喜欢重读古典名著、喜欢佛禅类书籍,也喜欢疏通知远的历史类书籍。

45岁之后,喜欢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易经》《茶经》之类的。

同样的,人讲人缘。

往往你认为很好的一本书,很迫切地推荐给别人,别人不一定会采纳,这个时候,授者也要考虑和尊重受者的意见,千万不要勉强人家。

我以前专门和元真研究过这个话题。

好比说,我认为很好的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体验、一个课程推荐给别人,尤其是身边的人,很希望他们跟我有同样的体验。

可是对方不领情,我会觉得失落,觉得可惜和遗憾。

后来和元真探讨,便释然。

对方不领情,那也是正常的。

一方面,对方可能没有这个缘分,另一方面,对方的缘分没到。

你何必拿自己的缘分强加到他人的身上呢?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但凡我向别人推荐好东东时,便不会那么地急切。

如同我办这一次读书会,不是要大家都要看这本书,而是,因为我们是长期的朋友,我是希望通过不定期的活动,让我们彼此之间,
逐步建立更多沟通上的共识。

而,从受者的角度来说,如果有人向你推荐什么东西,必定是那个东西是好的、对他受益的,所以我们要体晾这份用心和善心。

不管是授者,还是受者,希望你们随缘就好。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4
几年前,结识了一位朋友。

工作成绩显著,生活悠然自得的他赠送了《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

我认真的拜读后,写下一些体悟,与各位分享。

作者从一位知书达理的电视新闻主播,转行到一位为追求自我真相不辞艰辛跋山涉水的心灵修行者,张德芬融汇贯通了理论与现实,通过一个主人公的小故事,传达了她生活及工作的精髓。

引导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找到自我价值。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及工作。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环绕了女主人公若菱与智者老人的多次对话,揭示了人身的奥秘。

“你是谁?”这是老人问若菱的第一个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忘记自己是谁,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书中,让我明白什么是真我。

真我由爱、喜悦、和平三者构成。

那么真我对于人生有何影响呢?书中老人给我们画了一幅画,一辆马车,加上马车夫,后面还有位乘客。

这辆马车的前进要靠这匹马,如果你问这匹马,你有没有权利决定怎么行进吗?马儿会说:“有啊!我这不就是努力地在前进吗?没有我,这车是走不动的呀!”但是你要问它“那你刚才为什么往左转哪?”它会说:“我觉得左边的脸紧紧的,我就转弯了。

这这匹马其实是我们的表意识,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个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读到此处你会明白,这个马车夫就是我们的潜意识,也就是我们人生的自动化导航系统。

这位乘客才是人生的真我。

真我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方向,理想和追求。

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先要努力地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我们离真我也会愈来愈近。

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向身边靠近。

那么,如何找寻真我呢?书中介绍了一种瑜伽寻找法。

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连接,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态。

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关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探索自我的方法。

除了身体上需要净化外,我们还需要摆脱负面情绪的圈套。

负面情绪就像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自成一格。

想要扼制负面情绪,书中告诉我们一个小方法。

每天要念,要写——我看到我正在寻求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负面情绪,你愈去排斥它,它愈不走,而且还会更强。

所以,看见了以后,就先接纳它,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个情绪啦,我要放下对它的需要。

这是说给潜意识听的。

久而久之,潜意识接受这种信息,我们的负面情绪会越来越少。

情绪是一种能量,会来也会走,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大人不要过多地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样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

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好,让我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

当外界有任何事物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

看看自己哪个地方还没有整理好。

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

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再集中精力去应对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每一个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

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

如果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丰盛美好且精心为你打造的礼物。

书中的老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印照出我们心态的阴影面。

所以藉由老人的指引,我们反求诸己,修心、正心、养心,才能有好的心态。

生命来去匆匆,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

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
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对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唯有抱着关照内心并时刻感恩的心态,一切事物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5
如果问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大多数的人会回答,每个人都在追求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

其实所有的这一切用五个字就可以代替——爱,喜悦,和平。

最近在读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看到它的时候最初是被舒服的装帧设计吸引的,所以决定要看她。

很直白易懂,在平实的故事里面倒是的确潜藏着些生活的启示和思考,不像书评家渲染的那样浓烈,但也的确不赖的感觉。

常说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
我开始过一种回归地面的生活,我想自己还是喜欢贴着地面,踏实,安全感;
我可以从点点滴滴的努力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开始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优势,不必为短板自卑而不前,也不必为长板自傲而离群索居,人毕竟是群体性的社会动物,要学会在人群中活出自己的人生;
生活的喜悦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内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困惑和劫难,都请记住:今天的行为决定明天的能力,未来并不是虚无缥缈,而明天的自己绝不会是今天的这个自己!
我想,所谓成熟,应该就是一种淡定和自然——不为物喜,不为己悲。

不拍被别人喜欢,也不怕被别人讨厌,因为,我们只不过就是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6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

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

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

所有让你心理上不舒服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

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平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

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

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

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

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是,能让我把心情不愉快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

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从这本书中我还要学习做到如下四点:
一、我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如果你每次都因为一些小事情生气,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以后只要你碰到一点不合心意的事情,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习惯性的生气,而这种习惯性,让我们几乎已经没有停顿的意识,并且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体器官会对这种情绪反应产生特定的胃口,会产生饥饿感。

我们会对生气上瘾,这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情啊,以前只要生气,我们都会责怪让我们生气的人,我们认为是他们所做的事情让我们生气,
我们从来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很有可能是我们自己身体的细胞有生理需求而导致我们生气,而长寿的人,都是内心平静的,情绪不容易受其他人影响的人。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想要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先停下来三分钟,想想这件事情是否有它好的地方,想想我们是否真的准备为此生气,想想我们生气了是否对事情就有所改变,想想这个时候是生气好,还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好,慢慢的,我们就会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自己的情绪随性而发,甚至无法控制,这就叫不当自己情绪的奴隶。

而只要你了解到生气也会上瘾的时候,想必你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摆脱这种瘾症!
二、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你周围的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就脱离不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和一些人似乎总也相处不好,总是觉得别人对我们太苛刻,和我们对着干。

殊不知,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对别人的,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人,他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你。

还有些时候,我们会较真为什么非要我先改变?为什么不是别人先改变?其实谁改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某种关系是否正常,是否愿意从中得到益处。

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以及工作上有存在很多问题的女人,当她得知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的时候,她也不相信,抱着试试的心态,终于解决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并转变了工作上的劣势。

为他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同样祝福他人,就是祝福自己。

三、善待自己,让自己内心强大。

善待自己,不仅是让自己吃好喝好,更是要为自己的心念做一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可以让我们内心平静,得到喜悦!我们的幸福,快乐的感觉,是从内而外的,不是仅仅依附于一些外在事物的。

定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呢,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如何梦想更好的人生,我们或者根本不敢梦想更好的人生。

我们可能从小就被大人批评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现在我们
长大了,不是以前那个人云亦云的小女孩了,我们可以分清楚对错,可以看的到自己的优缺点,别人的优缺点,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所以,接纳自己,发自内心的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强大自己的内心,才不会苦苦地从外面寻找爱来填补自己。

内心强大了,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可以很快恢复的'人,而你周围的人也会变得更加爱你了!
四、臣服已经发生的事情,专注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

有些人生于官宦之家,生来很多东西都不需要操心,有些人出生贫苦,所有的事情都需自己努力,可能努力了也未必就比别人强。

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我们的相貌、个头,我们是否对这些已经确定无法改变的事实耿耿于怀,无法释怀吗?即使你对此不满意,不断的埋怨,难道就对事实有所改变吗?事实就是最大,因为已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

如果你不能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在撞一面墙壁,而希望能把它撞开,结果当然是无济于事。

《沉思录》上有一句名言就是: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和事实抗争!看了这本书,我学会了臣服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专注当下可以努力改变的事情。

其他人的事情,老天的事情,我无法控制,我臣服,我接纳,而我能控制的,就是我自己,就是当下我能做的事情,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

当一个人有这样的思想的时候,整个人,真的变得很平静,遇到事情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心急火燎,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个时候事情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7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一本关于身心成长的小说。

作者张德芬以其朴素的笔触揭示了人们烦恼和痛苦的深层原因,用平实而朴素的语言诠释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书里解释了我们一生追求的东西,但只能用五个字来表达,那就是爱!喜悦!和平!为什么这么努力了,还是追求不到想要的幸福?真我与爱、喜乐、平安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要远离真实的自己?我们不是每天都在演戏吗?演各种角色,但是我们愿意演多少?为了在这些生活剧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根据当地的情况戴上一些面具。

这是我们看不到真实自我的原因之一吗?我也这么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