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13课《唐诗五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寂寞孤独、隐逸情怀
野 望
叙事、抒情
远景、静态
近景、动态
巧用典故
孤独无依前途渺茫
首联
颔联
结构分析
主旨情感
《野望》这首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避世退隐的愿望,抒发了彷徨、孤独、苦闷的情怀。
黄鹤楼
文人评《黄鹤楼》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说李白游黄鹤楼也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沈德潜:“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分明,草木茂盛,长满鹦鹉洲。天色已晚,眺望远方,哪里是(我的)故乡呢?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是激起我思乡的哀愁。
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任务一:由景入画 明晰手法
默读诗歌,找出诗中的景物及其特点,思考景物描写的角度及运用的手法,概括其呈现的画面。
诗句
景物
景物的特点
画面
描写的角度、手法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树、山、落晖
萧瑟静谧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犊、猎人、禽
宁静温馨
山家秋晚图
静态远景
动态近景
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写的内容
表达的情感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欲何依……
独自徘徊,无可依托
内心寂寥、孤苦无依
典故一 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采薇”-----隐居不仕。
典故二 《诗经·召南·草虫》里的句子:“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采薇”----四顾茫然,缺少知音和知心。
盛唐
中唐
晚唐
主要流派
诗歌创作仍受南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辞藻。“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使诗歌的内容、形式有所开拓。陈子昂也是初唐著名的诗人。
这一时期,唐诗发展至顶峰,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山水田园诗派”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任务二:联读入诗 对读明情
结合背景资料,小组讨论,说说哪些字词很能表现诗人的情感?围绕这些字词,诗人又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诗句
关键字词(答案不唯一)
写的内容
表达的情感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欲何依……
无相识、怀……
独自徘徊,无可依托
缺少知己,怀念古人
内心寂寥、孤苦无依
律诗
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律诗结构
首联点题
写景叙事
转折变换
议论抒情
律诗
关于唐诗
发展历程
初唐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正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清高自恃——简傲嗜酒——隋代遗民
走近作者
任务二:联读入诗 对读明情
结合背景资料,小组讨论,说说哪些字词很能表现诗人的情感?围绕这些字词,诗人又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诗句
关键字词(答案不唯一)
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这一时期,诗人各有成就,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
较著名的诗人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
①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②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③浪漫主义诗派:以李白为代表。④现实主义诗派:以杜甫为代表。
近体诗
绝句
律诗
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格律严密,是讲究声律、对偶的,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基本特征如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的第二、三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空余:只剩下。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飘飘荡荡。
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地名,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野望
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野 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接近,迫近
徘徊
归依何方
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向远处眺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唐诗五首
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
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 “风”
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 “骚”
以《汉乐府》为代表的乐府诗词
以歌、行、引、吟、曲为代表的歌行体诗歌
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有四言体、 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zǎi
qī
yīng wǔ
要求:读准字音 读清节奏 读出重音 读出韵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举目望去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我)吟唱《采薇》,怀念古代的隐士。
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圈,猎人骑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野 望
叙事、抒情
远景、静态
近景、动态
巧用典故
孤独无依前途渺茫
首联
颔联
结构分析
主旨情感
《野望》这首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避世退隐的愿望,抒发了彷徨、孤独、苦闷的情怀。
黄鹤楼
文人评《黄鹤楼》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说李白游黄鹤楼也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沈德潜:“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分明,草木茂盛,长满鹦鹉洲。天色已晚,眺望远方,哪里是(我的)故乡呢?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是激起我思乡的哀愁。
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任务一:由景入画 明晰手法
默读诗歌,找出诗中的景物及其特点,思考景物描写的角度及运用的手法,概括其呈现的画面。
诗句
景物
景物的特点
画面
描写的角度、手法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树、山、落晖
萧瑟静谧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犊、猎人、禽
宁静温馨
山家秋晚图
静态远景
动态近景
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写的内容
表达的情感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欲何依……
独自徘徊,无可依托
内心寂寥、孤苦无依
典故一 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采薇”-----隐居不仕。
典故二 《诗经·召南·草虫》里的句子:“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采薇”----四顾茫然,缺少知音和知心。
盛唐
中唐
晚唐
主要流派
诗歌创作仍受南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辞藻。“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使诗歌的内容、形式有所开拓。陈子昂也是初唐著名的诗人。
这一时期,唐诗发展至顶峰,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山水田园诗派”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任务二:联读入诗 对读明情
结合背景资料,小组讨论,说说哪些字词很能表现诗人的情感?围绕这些字词,诗人又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诗句
关键字词(答案不唯一)
写的内容
表达的情感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欲何依……
无相识、怀……
独自徘徊,无可依托
缺少知己,怀念古人
内心寂寥、孤苦无依
律诗
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律诗结构
首联点题
写景叙事
转折变换
议论抒情
律诗
关于唐诗
发展历程
初唐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正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清高自恃——简傲嗜酒——隋代遗民
走近作者
任务二:联读入诗 对读明情
结合背景资料,小组讨论,说说哪些字词很能表现诗人的情感?围绕这些字词,诗人又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诗句
关键字词(答案不唯一)
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这一时期,诗人各有成就,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
较著名的诗人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
①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②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③浪漫主义诗派:以李白为代表。④现实主义诗派:以杜甫为代表。
近体诗
绝句
律诗
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格律严密,是讲究声律、对偶的,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基本特征如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的第二、三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空余:只剩下。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飘飘荡荡。
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地名,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野望
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野 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接近,迫近
徘徊
归依何方
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向远处眺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唐诗五首
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
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 “风”
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 “骚”
以《汉乐府》为代表的乐府诗词
以歌、行、引、吟、曲为代表的歌行体诗歌
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有四言体、 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zǎi
qī
yīng wǔ
要求:读准字音 读清节奏 读出重音 读出韵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举目望去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我)吟唱《采薇》,怀念古代的隐士。
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圈,猎人骑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