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全程复习必修3 第2章 第1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血清中存在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 导致乙酰胆碱受体受损。用针刺该患者脚部皮肤,对侧腿有无 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皮肤被针扎后,由于①所在神经支配的伸肌舒张,故 ①处神经纤维膜外还是正电位,②所在神经支配的屈肌收缩, 兴奋经过②处时,其膜外电位发生变化,兴奋经过②处后,其 膜外电位又恢复,故②处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变化为正电位→ 负电位→正电位;由于屈反射的反射中枢在脊髓,故高位截瘫 者能发生屈反射;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 体的存在,乙酰胆碱受体受损,突触间的兴奋传递不能实现, 故针刺患者脚部皮肤,其双侧腿均无反应。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 把下列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1.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 ) 【分析】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伤,刺激传出神经, 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属于反射。 2.(2012重庆T5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 物质传递信息。( √ ) 【分析】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引起非条件反射,涉及神经递质 的传递,而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息。
【高考警示】 (1)突触小体与突触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 端膨大部分,是突触的一部分。在突触小体上的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而突触上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非跨膜运输方式——胞吐。 (3)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发挥效应后不会长久存 在,会被酶催化分解而失活,或因被转移而迅速停止作用。
【变式训练】在一定浓度的Na+溶液中,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 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 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 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 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接受刺激后,由a变为c是K+不断进入 膜内的缘故 B.由c到e的过程只消耗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C.c点的大小与膜外Na+浓度直接相关 D.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向轴突的方向传导
【典例1】下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
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B.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 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析】选C。题图为膝跳反射模式图。敲击Ⅱ处,小腿突然 抬起,此过程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属于反射。Ⅰ为传入神经, 阻断Ⅰ处,则反射弧不完整,再敲击Ⅱ处,兴奋不能传入,小 腿不会抬起。Ⅲ为传出神经,刺激Ⅲ处,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 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在Ⅰ处不可能检测到电位变化,C项错 误。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D项正确。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判断方法 【典例】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 流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通过检测电流表①处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以验证兴奋 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C.兴奋由b传递到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若肌肉收缩但电流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 向传导的
【方法归纳】兴奋在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存在一定 关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 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 转。
【典例2】(2013·阜阳模拟)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 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解析】选A。丁区域电位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所以应该 是K+缓慢外流,而无Na+内流。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 息电位状态,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 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 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因此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3.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 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高考警示】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在 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 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麻醉剂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神经冲动的传导就会发生 阻滞。
【解析】选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且速度都是一样的, 关键就是看刺激点到两电极的距离,当刺激点处于中点时,到 两电极的时间相等,指针不偏转,A选项错误;刺激b点,电流 表①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受突触的影响),B选项错误;bc两 点之间有一个突触,故兴奋由b传递到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 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选项正确;因为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 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所以电流表②指针不偏转, 也说明兴奋在突触(神经—肌肉的接头处)上是单向传递的,D 选项错误。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①_感__受__器__,②_传__入__神__经__,③_神__经__中__枢__, ④_传__出__神__经__,⑤_效__应__器__,⑥_神__经__节__。 2.图中有_3_个神经元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以_电__信__号__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解析】选C。a处的电位是静息电位,此时电位的维持是细胞 内K+外流造成的,受刺激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顺浓度 梯度进入细胞内,使膜两侧电位发生了改变,由内负外正变成 了内正外负,细胞外Na+内流量的多少与动作电位的高低密切 相关,但不改变静息电位,Na+内流过程不耗能,A项错,C项 对。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中,Na+由膜内向膜外 运输,这是一个逆浓度梯度的运输过程,需消耗细胞质基质和 线粒体提供的能量,B项错。神经冲动的传导在同一神经元上 是双向的,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项错。
【典例3】屈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它使肢体从伤害性刺激 上缩回,以保护肢体不被伤害性刺激损伤。下图表示屈反射的 反射弧,分析回答:
(1)神经冲动从神经元A传递到神经元B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皮肤感受器感受到被针扎的刺激之后,①处神经纤维膜外 的电位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处神经纤维膜外 的电位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皮肤被针扎之后,会感觉到疼痛,这是因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人因车祸导致脊髓在颈部断裂,造成高位截瘫,用针刺 该患者脚部皮肤,被刺的腿的伸肌和屈肌的反应分别是____ (“收缩”或“舒张”)。
考点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 (1)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分类: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
2.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过程
3.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与 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上。 (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 慢。所以,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
答案:(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保持正电位 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3)神经冲动会由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向上传导至大脑皮层 (4)舒张、收缩 (5)无
【互动探究】 (1)图中的传出神经纤维有几条? 提示:4条。每侧支配伸肌的传出神经纤维各有1条,每侧支配 屈肌的传出神经纤维各有1条,共有4条。 (2)皮肤被针扎后,两条腿的伸肌和屈肌反应分别如何? 提示:被刺的腿的伸肌和屈肌的反应分别是舒张、收缩,对侧 的腿的伸肌和屈肌的反应分别是收缩、舒张。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①_轴__突__,②_线__粒__体__,③_突__触__小__泡__, ④_突__触__前__膜__,⑤_突__触__间__隙__,⑥_突__触__后__膜__。 2.写出乙图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 A:_轴__突__—__胞__体__型__;B:_轴__突__—__树__突__型__。 3.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_突__触__前__膜__ 释放,作用于_突__触__后__膜__。
【变式训练】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 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C。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 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③传 出神经。
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局部电流 2.传导过程
【变式训练】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 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度大于c处 D.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解析】选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 异性受体后,立即被酶分解或被摄取回收而失去活性,从而避 免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或抑制。图中有三个神经元,①是感受 器,②属于效应器,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 化,②也能产生相应的效应。兴奋在神经纤维(a)上以电信号 的形式传导,速度较快,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时,由于有电信号 与化学信号之间的信号转换,因此时间较长,速度较慢。不同 的感受器有其适宜的不同的刺激种类,不能对各种刺激都发生 反应。
5.(2012浙江T4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 ) 【分析】突触前膜为轴突膜,突触后膜为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其表面积大于突触前膜。 6.突触小泡和神经递质都属于内环境的结构或成分。( × ) 【分析】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突触小泡位于神经元 轴突末端,属于细胞内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7.在突触后膜上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3.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 【分析】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或接受某种刺激而发生兴奋 的特殊结构(如视网膜中的光感受细胞),而效应器是指传出神 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4.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 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 ) 【分析】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 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而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能导 致无法运动。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膜电位表现 _内__负__外__正__ _内__正__外__负__
产生原因 _K_+ 外流 _N_a_+ 内流
3.局部电流 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_电__位__差__而发生电荷移 动,形成了局部电流。 4.传导方向及特点 _双__向__传__导__。与膜内的局部电流传导方向_一__致__,与膜外的局部 电流传导方向_相__反__。
(× ) 【分析】整个突触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而突触后膜上只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考点 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高考警示】 关于反射的判断 如果一个动作或者生理过程的完成是在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参 与下完成的,那么该过程才叫反射。没有反射弧的完整性就没 有反射。但是完成一项生理过程或者具体的动作不一定是反射, 比如刺激膝跳反射的传出神经,可以引起相同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