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和CVC置管技术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和CVC置管技术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发布时间:2021-05-28T07:54:36.75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作者:王娟艳[导读] 目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运用PICC置管和CVC置管技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5例/组。

对照组行CVC置管,观察组行PICC置管,比较两种置管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相对较
长,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王娟艳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448000
【摘要】目的比较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运用PICC置管和CVC置管技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5例/组。

对照组行CVC置管,观察组行PICC置管,比较两种置管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相对较长,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于行静脉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成功率较CVC置管技术高,且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更适用于长期行静脉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PICC置管;CVC置管;恶性肿瘤;静脉治疗;置管成功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而患者多需要完成多个疗程的化疗,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大,静脉治疗时需要选择置管技术,以减轻对血管造成的损伤,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和心理负担[1-2]。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置管技术主要有PICC置管、CVC置管等,本次研究共选取70例恶性肿瘤静脉治疗患者,旨在比较PICC置管与CVC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内于我院行静脉治疗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8.95±3.35)岁。

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8.74±3.62)岁。

通过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存在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CVC置管:由专科医生开展置管操作,以锁骨外2/3下2cm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行局部麻醉。

于锁骨下缘进针,进针的同时抽吸,成功后撤针,压迫2min后正式穿刺,回血畅后置入导丝,撤针,插入扩张器和导管,插入深度约为15cm,撤出导丝,接入无菌输液接头,逐层缝合,固定导管。

观察组行PICC置管:穿刺点选择在锁骨关节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行常规消毒铺巾,沿静脉走向插管鞘穿刺,回血后送入可撕裂鞘,撤出穿刺针。

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撤出导丝,修剪导管外,使用无菌输液接头进行连接,并用无菌透明贴面覆盖穿刺点,使用弹力绷带包扎。

1.3观察指标
计算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血肿、导管脱落、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同时记录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并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表示方法分别是均数±标准差、例数/百分率,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相对较高,P<0.05,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表1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组间比较(n,%)
3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多需接受长时间的静脉治疗,此类患者需要留置导管,而选择适宜的置管技术不仅会影响置管时间,同时也会影响置管效果[3]。

本研究结果显示,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静脉治疗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可达到94.29%,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导管留置时间为(52.46±3.38)d,这与行CVC置管患者的74.29%、17.13%、(41.15±3.58)d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体现了PICC置管的优势。

PICC置管的导管路径较长,固定后导管更加牢固,可降低意外脱管的风险[4-5]。

并且,PICC置管的操作更简单,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和认可。

综上,恶性肿瘤静脉治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对于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而言优势显著,因此,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迟娜.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和CVC置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4):265-266.
[2]尹春梅,邓方园,李海梅,等.PICC与CVC在结直肠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1):3925-3927.
[3]易诗琼,杨楠,陈金华,等.PICC与CVC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发症及相关时间指标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1):1553-1556.
[4]钟美霞,陈璐茜,王立苇.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在恶性肿瘤化疗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8,024(006):56-59.
[5]郭琳.PICC和CVC置管技术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2):36-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